民國錢幣-開國紀念幣
辛亥革命——資產階級舊民主主義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華民國,結束了幾千年來的封建帝制。作為這一勝利的紀念,當時留下了許多鑄行的錢幣。其中,最珍貴的自然是民國政府的鑄幣,由南京造幣廠鑄造的“開國紀念幣”銀元了。
這種銀元正面中央是孫中山側身像,上面環(huán)書“中華民國”,下面環(huán)書“開國紀念幣”,兩側是梅花裝飾;背面中央為“壹圓”二字,下襯嘉禾,外圈周邊是英文,漢譯為“中華民國一元”。其顯著的特征是背面左下、右下各有一顆五角星(圖一)。因孫中山的臨時大總統(tǒng)職務很快被袁世凱接替,所以這種紀念幣鑄行的數(shù)量很少。中華民國十六年(1927年),北洋政府垮臺,國民黨政府曾重鑄這種紀念幣,由南京、天津、浙江、四川等地造幣廠鑄行,其中主要有兩種版別,一種是背面左上、右上各有一顆五角星(圖二),外圍英文漢譯為“中華民國誕生紀念”,此種版別數(shù)量亦很少。另一種是左上、右上各有一顆六角星(圖三),英文亦同上,此種版別數(shù)量很多。此外,還有黎元洪像開國紀念幣(圖四)、袁世凱像開國紀念幣(圖五)等。
推翻了清王朝,在新的政體之下錢幣應當是怎樣的?人們逐漸在一個問題上達成了近乎一致的意見,那就是中國必須有一個穩(wěn)定、統(tǒng)一的幣制。在當時情況下,要想統(tǒng)一幣制,必須從鑄行統(tǒng)一的銀元入手。于是,北洋政府于民國三年(1914年)二月,頒布了《國幣條例》十三條,決定實行銀本位制度。根據這一條例規(guī)定,于1914年12月及1915年2月,先后由天津造幣總廠及江南造幣廠鑄造袁世凱頭像銀幣(俗稱袁大頭)(圖六)。袁幣成色為銀89%、銅11%,這種新銀元制作精良,重量、成色也都能遵守《國幣條例》之規(guī)定,即一枚銀元,其實際重量、成色與法定重量、成色相比,均不逾3‰,所以發(fā)行以后,人民樂為行使,不論通商口岸及內陸,均能順利通行。到1915年8月,就在上海取代了龍洋的地位。
?。保梗保纺瓯毖笳斦坑忠?guī)定,一切稅項均應以國幣計算稅率,即以袁幣為稅收的本位幣,使袁幣的地位更加鞏固。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fā),在反帝愛國熱潮中,上海錢業(yè)公會宣布抵制外國銀元,決議取消鷹洋行市,自此,袁幣遂在國內銀元流通中取得了唯一主幣的地位,成為國內一切支付、大小交易中起唯一主幣作用的銀元。在中國銀元發(fā)展史上,袁幣是鑄行量最大、使用最廣泛的一種銀元。另有一種袁幣為袁世凱側面像兩邊加鐫“甘肅”二字之銀元(圖七),為1928年12月(民國十七年)成立的甘肅造幣廠模仿天津造幣總廠的袁幣模版、添加甘肅二字制作的。
□于倩(大河鑒寶專家、河南省錢幣學會副秘書長)文圖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