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古錢知識--(5)
紹圣通寶
錢面:錢文“紹圣通寶”四字直讀,隸書。
錢背:光背。
背景:宋哲宗趙煦紹圣年間(公元1094年—公元1098年)鑄行“紹圣通寶”,有通寶、元寶、重寶。元寶、重寶旋讀,通寶直讀。有小平、折二,背星月紋,通寶有大小字,篆、隸、行、楷書體都有,背“上”、背“施”稀見。元寶背上月下星較少,隸書銅錢極罕。重寶隸書折二銅質(zhì)樣錢罕見。本幣為鐵母。
華書
紹圣元寶
錢面:錢文“紹圣元寶”四字旋讀,隸書。
錢背:光背。
背景:宋哲宗趙煦紹圣年間(公元1094年—公元1098年)鑄行“紹圣元寶”,有通寶、元寶、重寶。元寶、重寶旋讀,通寶直讀。有小平、折二,背星月紋,通寶有大小字,篆、隸、行、楷書體都有,背“上”、背“施”稀見。元寶背上月下星較少,隸書銅錢極罕。重寶隸書折二銅質(zhì)樣錢罕見。本幣為鐵母。
華書
建國通寶
錢面:錢文“建國通寶”四字直讀,篆書。
錢背:光背。
背景:宋徽宗趙佶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1年)鑄“建國通寶”,篆書小平,四字圓筆圓折,極為均勻,趙佶御書毫發(fā)不爽,筆劃清晰。“建中靖國”年號僅一年,故鑄造量小,存世更少,據(jù)載存世僅一枚白銅小平錢。本幣待考。
華書
圣宋元寶
錢面:錢文“圣宋元寶”四字旋讀,行書,長點宋。
錢背:光背。
背景:宋徽宗趙佶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1年)始鑄“圣宋元寶”,該幣非年號錢,面文篆、行二體,字多變化,有小平、折二對錢多種,折二錢徑3厘米,重7.8克左右,行、篆二體中有御書體。真書面文,篆書長寶蓋及當(dāng)五等數(shù)品尤為珍貴,“圣宋元寶”篆、行成對,非常精美,版別復(fù)雜,有美制、結(jié)宋、結(jié)圣等。
華書
圣宋元寶
錢面:錢文“圣宋元寶”四字旋讀,行書。
錢背:穿上星紋。
背景:宋徽宗趙佶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1年)始鑄“圣宋元寶”,該幣非年號錢,面文篆、行二體,字多變化,有小平、折二對錢多種,折二錢徑3厘米,重7.8克左右,行、篆二體中有御書體。真書面文,篆書長寶蓋及當(dāng)五等數(shù)品尤為珍貴,“圣宋元寶”篆、行成對,非常精美,版別復(fù)雜,有美制、結(jié)宋、結(jié)圣等。本幣為美制背星,脫譜。
華書
圣宋元寶
錢面:錢文“圣宋元寶”四字旋讀,行書,長點宋。
錢背:光背。
背景:宋徽宗趙佶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1年)始鑄“圣宋元寶”,該幣非年號錢,面文篆、行二體,字多變化,有小平、折二對錢多種,折二錢徑3厘米,重7.8克左右,行、篆二體中有御書體。真書面文,篆書長寶蓋及當(dāng)五等數(shù)品尤為珍貴,“圣宋元寶”篆、行成對,非常精美,版別復(fù)雜,有美制、結(jié)宋、結(jié)圣等。本幣比1-7-1-4略小。
華書
圣宋元寶
錢面:錢文“圣宋元寶”四字旋讀,篆書,中冠。
錢背:光背。
背景:宋徽宗趙佶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1年)始鑄“圣宋元寶”,該幣非年號錢,面文篆、行二體,字多變化,有小平、折二對錢多種,折二錢徑3厘米,重7.8克左右,行、篆二體中有御書體。真書面文,篆書長寶蓋及當(dāng)五等數(shù)品尤為珍貴,“圣宋元寶”篆、行成對,非常精美,版別復(fù)雜,有美制、結(jié)宋、結(jié)圣等。
華書
圣宋元寶
錢面:錢文“圣宋元寶”四字旋讀,行書。
錢背:穿上下“當(dāng)五”二字。
背景:宋徽宗趙佶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1年)始鑄“圣宋元寶”,該幣非年號錢,面文篆、行二體,字多變化,有小平、折二對錢多種,折二錢徑3厘米,重7.8克左右,行、篆二體中有御書體。真書面文,篆書長寶蓋及當(dāng)五等數(shù)品尤為珍貴,“圣宋元寶”篆、行成對,非常精美,版別復(fù)雜,有美制、結(jié)宋、結(jié)圣等。“當(dāng)五”錢開鑄于公元1103年5月,停鑄于1104年正月,歷時八個月。
華書
大觀通寶
錢面:錢文“大觀通寶”四字直讀,瘦金體御書。
錢背:光背。
背景:宋徽宗趙佶大觀年間(公元1107年—公元1110年)鑄“大觀通寶”,面文為徽宗瘦金體御書,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當(dāng)十等數(shù)十種版式,當(dāng)十錢文最為美觀,小平、當(dāng)十大錢鑄量多,折二、折三較少,折五更少。存世有小平母錢、樣錢,精美無與倫比,小平大字楷書少見,版別多得無法統(tǒng)計,合背、背星月紋難得。
華書
大觀通寶
錢面:錢文“大觀通寶”四字直讀,瘦金體御書。
錢背:背花枝藤蔓。
背景:宋徽宗趙佶大觀年間(公元1107年—公元1110年)鑄“大觀通寶”,面文為徽宗瘦金體御書,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當(dāng)十等數(shù)十種版式,當(dāng)十錢文最為美觀,小平、當(dāng)十大錢鑄量多,折二、折三較少,折五更少。存世有小平母錢、樣錢,精美無與倫比,小平大字楷書少見,版別多得無法統(tǒng)計,合背、背星月紋難得。本幣為花錢。
董書
崇寧通寶
錢面:錢文“崇寧通寶”四字旋讀,瘦金體御書,筆劃挺拔,揮灑自如,似鐵劃銀鉤。
錢背:光背。
背景:宋徽宗趙佶崇寧年間(公元1102年—公元1106年)鑄“崇寧通寶”,面文為徽宗瘦金體御書中最秀美的,有小平、折五、當(dāng)十等多種版式,小平錢鑄量不多,有幾種甚罕見,傳世大錢為多小平稀少,當(dāng)十合背錢為難得異品,大錢版別有大字、大樣、瘦字、邊爐(指錢文體形不正規(guī),屬邊遠(yuǎn)地區(qū)所鑄),通字末筆拖長,背十字都罕見。
華書
崇寧通寶
錢面:錢文“崇寧通寶”四字旋讀,瘦金體御書,筆劃挺拔,揮灑自如,似鐵劃銀鉤。
錢背:同錢面。
背景:宋徽宗趙佶崇寧年間(公元1102年—公元1106年)鑄“崇寧通寶”,面文為徽宗瘦金體御書中最秀美的,有小平、折五、當(dāng)十等多種版式,小平錢鑄量不多,有幾種甚罕見,傳世大錢為多小平稀少,當(dāng)十合背錢為難得異品,大錢版別有大字、大樣、瘦字、邊爐(指錢文體形不正規(guī),屬邊遠(yuǎn)地區(qū)所鑄),通字末筆拖長,背十字都罕見。本幣為合背錢。
華書未載
政和通寶
錢面:錢文“政和通寶”四字直讀,隸書。
錢面:光背。
背景:宋徽宗趙佶政和年間(公元1111年—公元1118年)鑄“政和通寶”,面文為徽宗御書,篆、隸成對,版別復(fù)雜,鑄量極大,除大小字易分外,其它變化在“政”字及“通”字上。
華書
政和通寶
錢面:錢文“政和通寶”四字直讀,篆書。
錢面:光背。
背景:宋徽宗趙佶政和年間(公元1111年—公元1118年)鑄“政和通寶”,面文為徽宗御書,篆、隸成對,版別復(fù)雜,鑄量極大,除大小字易分外,其它變化在“政”字及“通”字上。
華書
政和通寶
錢面:錢文“政和通寶”四字直讀,隸書。
錢面:穿上下“半分”二字。
背景:宋徽宗趙佶政和年間(公元1111年—公元1118年)鑄“政和通寶”,面文為徽宗御書,篆、隸成對,版別復(fù)雜,鑄量極大,除大小字易分外,其它變化在“政”字及“通”字上。《錢幣學(xué)綱要》:元錢中有支鈔錢,除面漢文“支鈔半分”,穿四決錢外,還有徑如小平錢,面“大觀通寶”“ 大定通寶”“開元通寶”“宣和通寶”背“半分”,文字不規(guī)范,制作不精。據(jù)此“政和通寶”背“半分”亦應(yīng)為支鈔錢。本幣脫譜。
重和通寶
錢面:錢文“重和通寶”四字直讀,隸書。
錢面:光背。
背景:宋徽宗趙佶重和年間(公元1118年—公元1119年)鑄“重和通寶”,篆、隸成對,傳世僅見小平對錢,篆書少于隸書,皆精美可愛,因“重和”年號僅三個月,故鑄量小,僅見篆、隸對錢一種版別,一說隸書“重和通寶”曾有異版,鑄工精美,存世極少,篆書者更少。得一品殊難。本幣為隸書異版,略小于錢譜。
華書
重和通寶
錢面:錢文“重和通寶”四字直讀,隸書。
錢面:光背。
背景:宋徽宗趙佶重和年間(公元1118年—公元1119年)鑄“重和通寶”,篆、隸成對,傳世僅見小平對錢,篆書少于隸書,皆精美可愛,因“重和”年號僅三個月,故鑄量小,僅見篆、隸對錢一種版別,一說隸書“重和通寶”曾有異版,鑄工精美,存世極少,篆書者更少。得一品殊難。本幣為隸書異版,與錢譜吻合。
華書
重和通寶
錢面:錢文“重和通寶”四字直讀,篆書。
錢面:光背。
背景:宋徽宗趙佶重和年間(公元1118年—公元1119年)鑄“重和通寶”,篆、隸成對,傳世僅見小平對錢,篆書少于隸書,皆精美可愛,因“重和”年號僅三個月,故鑄量小,僅見篆、隸對錢一種版別,一說隸書“重和通寶”曾有異版,鑄工精美,存世極少,篆書者更少。得一品殊難。本幣與錢譜吻合。
華書
宣和通寶
錢面:錢文“宣和通寶”四字直讀,隸書。
錢面:穿上“陜”字。
背景:宋徽宗趙佶宣和年間(公元1119年—公元1125年)鑄“宣和通寶”,篆、隸二體,有小平、折二、折三對錢,版式數(shù)十種,小平錢中以“巨頭寶”、“圓貝寶”,背星月等品為稀品,銅鐵小平背“陜”者為御書錢,精美難求。
華書
宣和通寶
錢面:錢文“宣和通寶”四字直讀,隸書,左挑元。
錢面:光背。
背景:宋徽宗趙佶宣和年間(公元1119年—公元1125年)鑄“宣和通寶”,篆、隸二體,有小平、折二、折三對錢,版式數(shù)十種,小平錢中以“巨頭寶”、“圓貝寶”,背星月等品為稀品,銅鐵小平背“陜”者為御書錢,精美難求。
華書
宣和通寶
錢面:錢文“宣和通寶”四字直讀,篆書。
錢面:光背。
背景:宋徽宗趙佶宣和年間(公元1119年—公元1125年)鑄“宣和通寶”,篆、隸二體,有小平、折二、折三對錢,版式數(shù)十種,小平錢中以“巨頭寶”、“圓貝寶”,背星月等品為稀品,銅鐵小平背“陜”者為御書錢,精美難求。
華書
宣和通寶
錢面:錢文“宣和通寶”四字直讀,隸書,左挑元。
錢面:光背。
背景:宋徽宗趙佶宣和年間(公元1119年—公元1125年)鑄“宣和通寶”,篆、隸二體,有小平、折二、折三對錢,版式數(shù)十種,小平錢中以“巨頭寶”、“圓貝寶”,背星月等品為稀品,銅鐵小平背“陜”者為御書錢,精美難求。本幣比1-7-5-4幣略厚。
華書
元符通寶
錢面:錢文“元符通寶”四字旋讀,行書。
錢面:光背。
背景:宋哲宗趙煦元符年間(公元1098年—公元1100年)鑄“元符通寶”,面文篆、行二體,有小平,折二等銅錢,篆行成對,小平品相優(yōu)美,有直讀、旋讀之分,背“上”“汾”字,鐵母錢。
華書
圣宋元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