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系血統(tǒng)NO-M214全球分布頻率】
1
“中國和芬蘭在地理上雖然相隔很遠,但是在歷史和語言,我們是親戚?!?/span>
13年前,時任芬蘭總統(tǒng)的塔里婭·哈洛寧在上海參加世博會時,說出了這樣一段話。隨即引起了很大的熱議。與此同時,也讓很多人感到疑惑和困擾,不論是中國人,還是芬蘭人。
兩國相距萬里之遙,一個黃種人,一個白種人,不論是從種族的外貌,形態(tài),體質(zhì),語言,文字上來說,完全看不到兩國人民有什么特別親近,或是相似的地方。
【芬蘭人和馴鹿】
但在之后的很多年里,和其他所有國家和民族的人群對比而言,芬蘭人和中國人在血緣上都更加的親近的話題,日囂塵上。終于出現(xiàn)了一個“華夏·芬蘭人種”的族群劃分。
很多自媒體創(chuàng)作者,在涉足這一話題時,甚至宣稱芬蘭人和中國人在相貌上有著及其相似的特征,如果拋開膚色和芬蘭人中金發(fā)特質(zhì)之外,兩國人民在相貌上幾乎一致。這類典型的唯心主義思維。
筆者實在難以想象,把一群芬蘭人和中國人混雜在一起,會有人分辨不出來哪些是中國人,哪些是芬蘭人。如果真有人分辨不出來,那這個人一定是大臉盲。
芬蘭人和中國人,是否真的如同傳說中的那樣。和其他人群比較起來,兩者有著最為相近的關(guān)系呢?
做這一話題的探討和尋求結(jié)論時,就必須從中國人和芬蘭人的父系祖源血統(tǒng)說起了。
2
時間來到大約3.6萬年前(受限于Y染色體突變頻率的不恒定,這個時間點并不精確,僅為大致時間)。極可能是在中國西南地區(qū)的某個地方,一個部族中,誕生了一對“兄弟”。他們分別成為了后代絕大多數(shù)中國人的始祖,和絕大多數(shù)芬蘭人的始祖。當然,他們的后代也在除此之外的東南亞,整個東亞,北亞,北歐,東歐地區(qū)有著較多的分布。
通過對他們后代Y染色體基因的測序(父系血統(tǒng)檢測),絕大多數(shù)中國人的始祖在基因標記上被稱之為單倍群O-F175。絕大多數(shù)芬蘭人的始祖在基因上被標記為N-M231。他們兩個的“父親”(共同的父系祖先)被命名為單倍群NO-M214。
O-F175經(jīng)歷了長達大約6千年的單傳(并不是說這6千年中,這一族群每一代都只生育了一個男孩,而是指在這6千年中只有一支將后代繁衍至今,其余旁支的后代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斷絕了)。因此要論O-F175族群的實質(zhì)起源,需要從3萬年前說起。
而N-M231族群在單傳上更為久遠,長達大約14000年之久。因此要討論這一族群的實質(zhì)起源,需要從大約2.2萬年前說起。
起初,他們的后代都在中國的大地上不斷的遷徙和擴散。
至今,O-F175的后代占據(jù)了,當代中國人口的大約75%左右。并往日韓,東南亞,南亞東部地區(qū)快速擴散。成了這些地區(qū)和國家的主要父系血統(tǒng)類型。最遠的遷徙抵達了,大洋洲的部分群島,新西蘭(毛利人),非洲的馬達加斯加(主體民梅里納人中占到約40%)。
在東亞地區(qū)已經(jīng)明確,O-F175的后代,建立了諸多的王朝和政權(quán),其中就包括劉漢王朝,南北朝的梁齊蕭氏王朝,朱明王朝等,以及朝鮮的李氏王朝,越南的阮氏王朝。
在眾多5000年以內(nèi)的古代遺址,墓葬中發(fā)現(xiàn)的古人骸骨,根據(jù)Y染色體的檢測,也發(fā)現(xiàn)了眾多的O-F175后代的個體。這表明從從華夏文明創(chuàng)始之初伊始,該族群都是中國本土的主體人群。
3
N-M231的后代,占據(jù)了當代中國人口的約6.4%。以7億男性人口計算,大概是4400多萬人。占據(jù)了當代芬蘭人口的約60%。芬蘭人口約555萬,折半計算,大約有166萬人。只有N-M231留在中國后代的26分之一。盡管N-M231也在俄羅斯,高加索一帶的國家,北歐,東歐等國擁有數(shù)量可觀的后代,但總數(shù)量不會超過1000萬人。因此目前中國是N-M231后代人口占比最多的國家。
在較多中國北方,以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蒙古國等區(qū)域,出土的古人骸骨中都檢測到了N-M231后代個體的存在。這表明N-M231的后代很早就在中國有了族群分布和擴散,并在較大程度上參與了早期華夏文明的形成和建設。
黎侯墓(鍇侯墓·長子西南呈西周墓地),根據(jù)史料和考古發(fā)現(xiàn),黎國本是唐堯后代建立的國家,西周時期初年,黎國被滅國,隨后被周武王分封給了弟弟畢(周)高。但畢高當時已有封地,因此畢高將黎國的封地交給了自己的一個兒子去治理(非嫡長子)。
復旦大學的文少卿等學者,對黎侯墓出土的眾多古人骸骨進行過DNA的檢測,在其中發(fā)現(xiàn)了較多的N-M128類型(N-M231后代的一支),其中一個個體還檢測除了M-M128更下游的分支N-F1998類型。
結(jié)合N-M128在商周時期族群的迅速分化和擴大的特征。周王朝極有可能就是N-M231的后代N-M128一支所建立。該支系占到了當代中國男性人口的大約0.88%,約610萬的中國男性人口。
在論文《基因家譜學在中國的發(fā)展歷程》曾提到,復旦大學和吉林大學古DNA課題組的一次合作中,對遼國貴族耶律道清進行了DNA的檢測,也屬于N-M231的后代,不過具體支系還沒有公布,不過已經(jīng)確定并不是疑似周王室N-M128的后代支系。因此遼王朝也可能是N-M231后代的一支所建立的政權(quán)。
4
N-M231出走中國的后代,并不是完全屬于同一支系,而是多個支系先后從中國繼續(xù)往北遷徙,時間線應該在距今1萬年以內(nèi)。
大體來講,N-M231的后代可以分為三個主要支系:分別是:N-Y6503,N-M2930,N-F1206。其中N-M2930又被視為N南支,主要分布在中國地區(qū)。N-F1206又被視為N北支,主要分布在北亞到北歐,東歐地區(qū),這一支里面也夾雜著諸多屬于中國的分支。
實際上N南和N北兩支在中國人口中的占比差異并不大。N南約3.63%,N北約2.79%。
作為走出中國的支系,這里主要談一談N北支的遷徙。N北支的始祖生活在距今1.6萬年前。N北支中早于距今5000年前分支的后代,現(xiàn)在基本都分布在中國,俄羅斯,東歐地區(qū)。
直到5000年到3000年前之間的時間里,N北支才有幾個支系遷徙到了北歐地區(qū),并在芬蘭,及其鄰近的國家和地區(qū),開始了快速的擴散。最終成為了芬蘭人的主體父系(血統(tǒng))族群。
芬蘭人和中國人在父系血統(tǒng)上可以追溯到最近的共同祖先(相比起全世界其他人類族群而言)。那么在常染色體上芬蘭人和中國人是否也有著緊密的血緣關(guān)系呢?
已知,N-M231的后代出走中國,最早可以追溯到1萬年前以內(nèi)。前往芬蘭的族群,經(jīng)過漫長的遷徙,穿越西伯利亞,翻越高加索山脈,途徑東歐平原,最終抵達了北歐。
他們在不斷的遷徙中,遇見許多其他族群,和他們發(fā)生邂逅的同時,也在進行著基因上的交換。這讓他們早期所攜帶的東亞基因被不斷的替換著(漂白)。因此現(xiàn)在的M-231分布在芬蘭的后代,在常染色體的基因血統(tǒng)上,普遍已經(jīng)偏低。
【單倍群O在中國各省的占比·數(shù)據(jù)來源于23魔方】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到結(jié)論,芬蘭人的確和中國人是親兄弟關(guān)系。但要成立這一關(guān)系,需要幾個先決條件。
1:中國人和芬蘭人在父系血統(tǒng)上屬于“親兄弟”關(guān)系。
2:狹義上只涵蓋了N-M231所有后代中約6.4%的中國人和約60%的芬蘭人。如果追溯到單倍群NO-M214作為始祖來計算,則包括約NO-M214所有后代中,75%的中國人和60%的芬蘭人。
除此之外,從其他層面論述,中國人和芬蘭人屬于“親兄弟”關(guān)系,都不具備合理性。
參考文獻:《長子西南呈西周墓地綜合研究》。23魔方數(shù)據(jù),YFull數(shù)據(jù)。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