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兒童心理學博士/北京向日葵伙伴
郭老師
視頻主題:
如果高功能兒童家長正在準備把孩子送到普通幼兒園,
那么,如何向幼兒園老師介紹自己的孩子?
視頻來源:
為2017年高功能兒童家長培訓視頻節(jié)選
@北京向日葵伙伴-兒童心理工作室
1、什么是融合?
很多家長以為,
把特殊兒童扔到普通學校(幼兒園、小學等)去混,就叫融合;
或者把特殊兒童往人多的地方帶,就叫融合;
或者普通學校(幼兒園、小學等)可以接納個別特殊兒童到班里學習,就叫融合學校。
其實不然。
融合教育﹝Inclusion﹞,即,讓特殊兒童「回歸主流」的基本理論。
這個理論的目標是,創(chuàng)造一切條件,讓特殊兒童無限接近同齡人,最終回歸主流。
不是形式上和同齡人在一起,而是從本質(zhì)上(認知理解、語言表達、社會交往等)無限接近于普通兒童,從而達到融合。
2、什么樣的特殊兒童可以融合?
從我們陪讀的實際情況來看,
對于特殊兒童,他需要具備以下條件,才適合融合到普通學校。
1)、基本沒有傷害他人的行為。
如果有嚴重打人、推人、咬人等傷害行為,校方和其他兒童家長是不會同意的。
所以,最重要的是解決問題行為。
2)、有基本的服從能力,較少違拗行為。
課堂主導者是老師,如果兒童不能服從老師的指令,情緒反抗,拒不服從,這樣的社會性是無法做融合的。
3)、有一定的認知理解能力,一般,身心年齡與同齡人差距不超過正負2年。
比如,幼兒園中班是4歲兒童,特殊兒童若想融入,其評估的心智年齡不少于(4-2)歲,其實際年齡不大于(4+2)歲。
也就是說,如果想要進入這個幼兒園融合,至少具備2歲的心智水平,孩子實際年齡不大于6歲。
如果差距太大,會因為心智能力差距太大而跟不上進度。
綜上,關(guān)于學校的融合教育,僅適合社會性及智能較好的特殊兒童。
所以,能否融合的核心,在于兒童自身能力。
最后一點,對于能否上小學尤為重要。
起碼在北京市,小學入學是要參加考試的,如果考試不成功,則直接被刷下。
連到普通小學融合的機會都沒有。
3、融合學校需要具備什么設置?
換句話說,看看那些打著融合旗號的學校,能不能做到真的融合?
1)學校及普通兒童可接納特殊兒童
這個,形式接納容易,思想接納不易。
但是真的遇到不接納的普通兒童家長,特殊兒童家長無須據(jù)理力爭,而是要從行動上感化他。
大多數(shù)的“融合學?!保ù蠖嗍怯變簣@,極少有小學)只是做到了形式接納這一層。
特殊兒童進去了,也僅僅是混日子,完全無法達成“融入主流”的實質(zhì)。
至于思想接納,還需要我們共同努力。
2)學校具備特殊教育康復師師資
即便是特殊兒童去到普通學校,大多還是需要有專門的康復師進行陪讀或輔導。
如果沒有這樣的師資,或不允許陪讀,那么融合就是一句空話。
而很多在機構(gòu)不錯的孩子,也可能到了幼兒園沒人管而急速下滑。
3)學校具備個別化教學能力
讓特殊兒童全天每節(jié)課跟隨普通兒童,是極其困難的。
對于特殊兒童來說,有些困難科目,需要個別化輔導。
一方面,個別化教學需要單獨的教室,另一方面,個別化教學需要單獨的課程。
這兩方面,都需要康復師及老師共同協(xié)商制定。
綜上,具備以上條件的學校,才可以成為融合學校。
4、如果決定讓兒童進入幼兒園,家長要如何與校方溝通?
主要看孩子能力。
如果孩子能力夠強,強到和普通兒童相差無幾,那么無需對校方有特別的介紹。
如果孩子整體能力接近普通兒童,但個別能力欠缺,比如注意力,比如語言表達,比
如游戲能力等,那么,建議家長僅僅針對個別能力對校方老師介紹,讓老師對相關(guān)能力多關(guān)注,多輔助。無需全盤托出自閉癥的標簽,避免他人另眼看待。
如果孩子整體能力與普通兒童相差太遠,不具備第3條說的3點能力,那么,還是乖乖先去機構(gòu)學習吧。
5、除了學校融合,還有哪些融合形式?
融合就是把我們的孩子,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干預,從特殊兒童堆兒里跳出來,歸入普通兒童堆兒。
那么,融合就不局限于學校,小到你家小區(qū)的兒童玩耍,大到動物園等公共環(huán)境,到處都可以進行融合。
按照融合從易到難,我們排列一個順序:
1)走出家庭。
融合的第一步,就是走出家庭的襁褓,融入社會。
很多兒童在家里還行,一出去,無論去哪兒,都各種亂套。
很多大齡兒童被家長鎖在家里,這是另一種社會融合的喪失。
有一些是兒童本身能力弱,更多的,是家長的心態(tài)。
有些家長不敢告訴親戚朋友和同事,逃到別的城市,生怕別人知道孩子的事情。
家長們?nèi)舯е氯酥篮⒆忧闆r的心理,那么孩子一輩子走不出家庭。
想要孩子走出家庭,融入社會,
家長首先要從心里,走出去。
2)孩子進入康復學校,家長此時努力學習
普通兒童在3歲左右進入幼兒園,這是社會化的第一步。
特殊兒童在3歲左右如果進不了幼兒園,就要選擇合適的機構(gòu)。
本人不贊成家長獨立一人全天在家?guī)Ш⒆印?br>一方面,家長本身能力不夠,一人帶孩子難免身心疲憊。
另一方面,兒童長期與一名固定家長在一起,會造成對某人的過分依賴,這本身就不利于社會化。
一個家長可以教孩子寫字畫畫生活自理,但是,一個家長不能讓孩子學會社會參照,遵守紀律,競爭意識等社會性內(nèi)容。
社會性必須在集體中學習。
因此,對于特殊兒童,進入專業(yè)的康復學校,和更多小朋友及老師在一起,是社會化的第一步。
當兒童在康復學校學習時,家長也不能閑著。
好好學習康復知識,為日后孩子融合做好理論及實踐的準備。
家長的學習能力決定著孩子的未來。
3)公共場所的融合練習(超市飯店等)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系統(tǒng)的干預訓練,你會發(fā)現(xiàn)兒童在各方面都有顯著提升。
此時,就要逐漸讓兒童進入有明確規(guī)則的公共場所,進行社會性融合練習了。
比如,飯店、超市等,都有較為明確的社會規(guī)則。
比起變幻莫測的人際溝通,學習遵守超市的購物規(guī)則,會容易得多。
多多為兒童創(chuàng)造這樣的機會,不斷練習,從規(guī)則上提升融合度。
讓兒童建立更高的規(guī)則感、服從性、配合度。
4)1-2名同伴的家庭融合
當兒童的心智年齡達到2-3歲(達不到的話,就別想著和別人玩了,先提升自身能力吧),就可以為兒童尋找家庭同伴了。
你可以從親戚朋友甚至鄰居中,挑選合適的玩伴,然后請到家里。
請注意,先從1個玩伴開始,多了你會崩潰的。
挑選順序是:
大齡(比自己孩子大1-3歲),
小齡(比自己孩子小1-3歲),
同齡。
大齡兒童能力強,有一定的照顧能力,會引領小孩子玩。
但是,家長依然要掌控整個家庭社交的節(jié)奏和內(nèi)容。
比如,事先設計好家庭社交的主題,分玩具主題、積木搭城堡主題、火車運輸主題、動畫片角色扮演主題等等。
比如,事先與大齡兒童溝通好,要教弟弟玩,玩好有獎勵,不能欺負弟弟,不能半途而廢等等。
小齡兒童能力與自己孩子相當,可以一起玩平行游戲,即兩人的社交關(guān)系是平等的。
家長只需引導即可。
同齡兒童最難,不但關(guān)系平等,而且存在競爭。
這里面就有比較復雜的人際關(guān)系處理了。
兒童要過了大齡、小齡玩伴的管卡,才能最終實現(xiàn)和同齡人的家庭融合。
5)1-2名同伴的社區(qū)融合
家庭融合是最基礎的,因為場所地點、社交內(nèi)容、社交對象都是家長可掌控的。
完成家庭融合項目后,再逐漸轉(zhuǎn)移到社區(qū),比如你家樓下的孩子堆。
在這里,家長可掌控的內(nèi)容變少,對場所地點、社交內(nèi)容、社交對象的掌控變少了。
反之,需要兒童自己靈活應對的內(nèi)容變多了。
此時,家長可提前與熟悉的小朋友及家長們打好招呼,自己設計及組織游戲內(nèi)容(6歲以下的小孩,都喜歡有大人組織游戲),
盡量掌控社交節(jié)奏。
6)2名以上同伴的社交融合
如果經(jīng)歷了以上5個階段,兒童的能力及社會性已經(jīng)得到了很大提升。
那么,我們就可以增加兒童,創(chuàng)造多名兒童的社交環(huán)境。
比如,課外興趣班。
看看孩子有什么有興趣的領域,著重培養(yǎng),在培養(yǎng)興趣的同時,結(jié)交小朋友。
比如,淘氣堡。
在淘氣堡里,會遇到各種各樣小朋友,有些認識,有些不認識。
看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有哪些表現(xiàn)和問題。
有些問題可以當時解決,有些問題則要返回家里有針對性的訓練。
總之,在融合的道路上,我們不斷前期,不斷摸索,不斷反思,不斷改善,孩子們才能真正的與這個社會的主流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