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 室 生 白 ——顏回去衛(wèi)之二 王 蒙
| ||
面對顏回要去衛(wèi)國的困難局面,并無良策的孔子能夠提出什么方略來呢? 顏回曰:“吾無以進矣,敢問其方?!敝倌嵩唬骸褒S,吾將語若。有心而為之,其易邪?易之者,皞天不宜。”顏回曰:“回之家貧,唯不飲酒不茹葷者數(shù)月矣。如此則可以為齋乎?”曰:“是祭祀之齋,非心齋也?!?/font> 回曰:“敢問心齋。”仲尼曰:“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于耳,心止于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font> 此章名“人間世”,人間世的事兒似乎很難辦??鬃訉τ陬伝氐年P(guān)于去衛(wèi)的思想準備狀況,進行了一番調(diào)研、討論和批判之后,讀者會感到,師徒二人仍是一籌莫展。顏回提一個想法,讓所謂孔子否定一回,干脆不去了不就得了嗎?不知為什么還是非去不可。沒法子,莊子通過所謂仲尼之口,把問題從形而下拉到形而上,從具體提升到抽象,從與環(huán)境與衛(wèi)君的互動使之變?yōu)閮?nèi)功氣功心齋修煉叫做自我完成、封閉循環(huán),這樣,可入佳境? 在飽受冷水澆頭之后,顏回只好告饒,承認自己已經(jīng)無咒可念??鬃幽艘S戒。不是不吃葷之類的祭祀齋戒,而是心齋。什么是心齋呢?就是破除一己,超越感官。例如對于外界聲音,不是用耳朵聆聽,也不是用心諦聽,而是用氣虛聽?!皻庖舱?,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這幾句話脫離開關(guān)于聽覺的生理學范疇,也脫離開關(guān)于聽覺心理學范疇,直接進入東方神秘主義,帶幾分鬧神鬧鬼的色彩——深思進去卻是登堂入室、唯精唯微、唯玄唯妙。 讀這一段,你或者是進入大道,進入高飛高揚而又槁木死灰般的超然境界,或者干脆讀不懂這一段就此放過算了?;蛘?,弄成野狐禪,走火入魔,胡打镲,也完全可能。 我則愿意解讀為:莊子的意思是,你應該相信你不但有身心耳目,更重要的是一股抽象無形的氣,元氣、真氣、虛氣。你應該忘記你的身體耳目,拒絕各種表面的、包含許多誤差的感覺的干擾,甩開淺層思維與廉價成見,你應該忘記你的思慮見解即成心包括周圍的集體無意識,你應該只剩下一股若有若無、虛無縹渺的氣,就憑借這股氣,回到這股氣,守住這股氣,應對諸事,走遍天下,戰(zhàn)勝自己,也不懼任何的危難紛繁。 中國哲學思想中關(guān)于氣的說法五花八門,包括自然之氣:氣體物質(zhì),天氣氣候,濕氣瘴氣;多種無形的存在:氣數(shù),晦氣;世界的本源:陰陽二氣;生理心理與臨床體征:氣血、肝氣、疝氣、脾氣、腳氣、氣虛、氣功、運氣……還有生命的與人體的本源與本質(zhì);還有文化道德精神范疇的無形存在:浩然之氣、正氣、邪氣、戾氣、文氣、骨氣、語氣……我鬧不明晰。 看來中國人喜歡將形體不固定、感受不清晰、說也說不明晰的東西看作生命的本質(zhì)與本源,看作生命的精華與核心。越是明確的具體的東西,如心肝脾胃腎四肢,越是顯得局部局限,中醫(yī)對于骨、血就比對于五官五臟四肢重視一些,但骨、血畢竟有形,人們更重視的則是無形的氣。古人早就感受到注意到了氣體包括其名曰風的存在,注意到人與動物的呼吸是它們生死的分野,稱死亡為斷氣。但是人們那時不可能懂得氣體的物質(zhì)性與對之進行定量定性的分析。故而對氣有一種崇拜敬畏。 中國式傳統(tǒng)思想方法的特點之一是整體主義,它不主張小打小鬧、頭疼醫(yī)頭,腳疼醫(yī)腳,它喜歡抓的是氣,是心,是道,是本源、本質(zhì)、全局。 《莊子》的這一段,我個人則寧愿將氣解釋為無形的自我,本初與本質(zhì)的自我,真正的自我,核心的自我,自我的提純與抽象化存在。這樣的“真我”“純我”并不完全脫離你的身心思慮感覺,但又畢竟遠遠逸出你的已有的感官與心靈(中國古代認為那是思維的器官)的成見、叫做成心、我們今天則可以稱之為經(jīng)驗+既成理念+主客觀條件、私欲與私利對人的限制性??鬃右箢伝胤诺粢磺邪?,丟掉一切條條框框,放棄一切先入為主的貨色,無耳一心明,無心一身輕地去衛(wèi)國或任何地方。這里的耳、心與氣的最大區(qū)別在于,耳指的是自己的聽覺器官感知器官的諸種局限,例如人耳可能只聽得到地籟與人籟卻聽不到天籟,例如今天的科學也明確證明了聽覺只是對于一定的頻率的聲音才有感應。心指的是主觀定見、欲望、規(guī)劃、一己的日程表與可能受到的外界的影響等。所以從老子時期就要求“圣人無常心”或“常無心”。氣卻是自身生命的客觀存在,開放的存在,無形更未定義的存在,富有彈性與高度靈活性、神秘性的存在。認為生命是“氣聚而生”“氣散而死”,叫做人活一口氣,樹活一張皮。氣的特點是若有若無,非剛體,無固定形狀,無色,無重量(那時候的中國哲人不知道其實氣體也是有重量的),無法被確切地認知,卻又能夠被人清楚地感覺到、體悟到、乃至從呼吸導引中控制到。氣既是實在的,又是感受的。例如道士講究要將呼吸傳送沉積到腳后跟上去。歌唱家也講發(fā)聲的共鳴要及于腳跟。其實單純從呼吸上講,人吸的氣不可能進入腳跟,但是氣功與發(fā)聲能夠使你感受到穿行于腳跟之氣。 這種氣也與老子講的“道”一樣,叫做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東方神秘主義從哲學、從抽象思維到養(yǎng)生、中醫(yī)臨床與保健,從修身養(yǎng)性到練功搏擊,都崇拜世間與生命體中的恍兮惚兮,窈兮冥兮的元素,認為那才是精華,才是關(guān)鍵,才是最有效的法寶。武俠的功夫最迷人之處不在于練五官、練肌肉、練舉重、練田徑、練搏擊,而恰恰在于練氣,內(nèi)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內(nèi)決定了外,一口氣當然比筋骨皮重要得多。 如果作比喻,以耳聽之就是通過一個狹小的路徑去接受四面八方多媒體的信息,以心聽之就是以滿滿堂堂的數(shù)據(jù)庫與全部定義悉數(shù)完成的電腦去接受信息并作出反應,而以氣聽之就是以方才初始化的電腦,以空白的硬軟盤與無限量的內(nèi)存,以與世界同一的內(nèi)存與硬盤去接收與處理信息——虛而待物。 還有一點亦似有趣,為什么莊子這里只講了聽,卻沒有講觀看、嗅覺、味覺與觸覺?可能的解釋是,真氣無色無氣味無滋味無軟硬滑澀的區(qū)別與感覺,但是氣有聲,它的與外界交換信息的渠道是通過聲音與聽覺進行的,是通過天、地、人籟進行的。這倒與西方的某些心理學理論契合:有一種說法,認為聽覺的重要性超過視覺,極而言之,如果要在聽覺與視覺中只選擇一種,人們應該寧要聽覺,不要視覺,寧作盲人,不作聾啞。 顏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實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謂虛乎?”夫子曰:“盡矣!吾語若:若能入游其樊而無感其名,入則鳴,不入則止。無門無毒,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則幾矣。絕跡易,無行地難。為人使易以偽,為天使難以偽。聞以有翼飛者矣,未聞以無翼飛者也;聞以有知知者矣,未聞以無知知者也。瞻彼闋者,虛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謂坐馳。夫徇耳目內(nèi)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將來舍,而況人乎!是萬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紐也,伏戲、幾蘧之所行終,而況散焉者乎!” 顏回問,“我在沒有得到您的引導(使?)以前,想的是我顏回,得到了您的引導之后,干脆也就忘掉了我顏某了,這樣,稱得上虛靜了嗎?” 歷代莊學家注疏此段,都是把“未始得使”與“得使之也”解釋為顏回受到還是沒受到所謂孔子的心齋教導。但這樣解釋是不是顯得教育效果來得太快了?真是立竿見影,判若兩人??鬃拥膬删湓捑褪诡伝貋砹藗€脫胎換骨?可能嗎? 有沒有可能這個使與不得使包含著別的意思?中文尤其是先秦的文言文,簡古濃縮,有較大的多義性與含糊性,更與今人的語言習慣拉開了距離。這帶來了眾說紛紜與爭執(zhí)不休,帶來了汗牛充棟的學問與考據(jù),有時這種學問與考據(jù)壓得一般讀者抬不起頭也直不起腰來。但這也帶來了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揮闡釋的巨大空間。使與未始,應該是一種動態(tài),一種變數(shù),一種比喻,一種能指與所指的關(guān)連的松松緊緊。它們可以是受到教誨與沒有受到教誨,可以是自己想通與尚未想通,可以是某種感悟的前后不同,甚至于也可能是設想規(guī)劃與真干的不同即討論去衛(wèi)與當真去衛(wèi)的不同。我們都有這個體會,預案越是設計得周到細密,無所不包,頭腦越是發(fā)暈,人越是恐慌、心神不安。真開始做了,進入情況了,逃已經(jīng)逃不掉了,只得聽天由命,就靠條件反射,一切反而置之度外,隨機應變信如神,若有神助……當然,無助也就認頭認■了,不妨一想。 不論怎樣解釋,心齋的說法仍然獨辟蹊徑,新人耳目,影響深遠。物質(zhì)上的齋戒,世界各地都有,伊斯蘭教與基督教,都有類似齋戒的規(guī)矩與時限,佛教某些派別的齋戒則更加長久廣泛嚴格,不吃肉不結(jié)婚不飲酒不吃辣椒等。當今世界,為了治病為了減肥,也都注意采取一些類齋戒的做法,限制飲食行房煙酒辛辣。印度甘地講的“簡樸其生活,高深其思想”,也是齋戒物質(zhì)而不是齋戒頭腦。心齋之說,則似是中國獨有,始自莊子。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一大特點、優(yōu)點與弱點就是遇到難題干脆向內(nèi)轉(zhuǎn),致力于心功內(nèi)功,叫做返求諸己。此說很特別,也很有效,我個人的體驗是你如果真能夠搞點“心齋”,收攏自己的各種念頭,平息自己的種種不安,讓人平順,讓人舒服,無欲無慮,無悲無喜,可能幫助治療慢性病尤其是失眠,還可能幫助練習書法、國畫、圍棋、太極拳與內(nèi)玏鼻煙壺等精密工藝。但同時,對于學者仁人志士來說,心齋的說法說不定也很有毒害,它放逐心靈尤其是頭腦,放棄思想與通向真理的必經(jīng)之橋:懷疑與探求。滿足于混沌,滿足于質(zhì)樸,滿足于渾噩。它閉目塞聰,難得糊涂,不但愚民,而且愚己,自覺地剪裁與壓抑自身的靈性知性,自覺地禁錮自身,力求縮小而不是擴展人們的精神空間。他們齊物的結(jié)果有可能是無物。先秦以降,我們的頭腦太缺少創(chuàng)造性、質(zhì)疑性與進一步追求的突破性了,此與心齋說是否有關(guān),愿識者教之。 底下的話更加玄妙而充滿趣味。 “……若能入游其樊而無感其名”,你顏某進入衛(wèi)國那個圈子,那個樊籬,但是不要與那里的名——語言系統(tǒng)、符號系統(tǒng)、榮譽封號系統(tǒng)互動,不要為那里的一套一套說法尤其是頭銜幌子與形式所俘虜!嗚呼,即使這不完全符合莊子的原意,我也認為這樣解釋比較有內(nèi)容有啟發(fā),這就叫莊子王解,自樹一幟,供您參考,或可一哂,歡迎批評校正。底下是“入則鳴,不入則止。無門無毒,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則幾矣?!笔钦f聽得進去說得進去,你就鳴放一番,說不進去聽不進去,你就歇菜?!盁o門無毒”,難解一點。無門或指不留通道,不必癡心不死地再搞什么對話交流進言通信上書,不必搞太多的無聊的公關(guān),同時不留空隙,不讓人鉆進空子抓住辮子,不必四門大開八面來風見人就交心……由此可以想見當時的政治局勢與社會局勢是何等的險惡。毒可能是標志或增厚或壁壘的意思。無毒即不讓自己成為對象靶子,不要把你的進言的事態(tài)擴大,不要造成事件,使自己成為典型大案;也不必刻意與社會為敵,把自己包裝遮蔽個紋絲不透。 我們見過不知多少為自己求門路而多有丟丑的庸人。蠅營狗茍,吮癰舐痔,多有不堪。 我們也不是沒有見過這樣的智者,以智避禍,防線一道又一道,城府森嚴,其實又未能完全脫俗,喜諛厭諍,妒賢嫉能,欺軟怕硬,遇到危難時損人利己,難免矯情沽名之譏。 “一宅而寓于不得已”,一宅是一其心,不要雜念雜慮?;氐阶约旱男恼?,要明白一切的不得已:別以為你能自由行事,你既然進了人間世,進了衛(wèi)國的樊籬,遇到了那樣的強悍而且自以為是的君侯,當然不得逍遙,不得展翅。九萬里不行,九厘米也不行。夠慘的了,但仍然比惹禍喪生為好。 所謂的孔子這位老師,倒也有人情味,他說的是安全第一,辦事第二,使命走著瞧,護命才是真,一慢二看三通過,看著不行,干脆不通過,咱不練活了,回家。 “絕跡易,無行地難”。干脆不干(不去、不出頭等)容易,干了去了出了頭了卻沒有了進退的余地,這就難死活人了。拒絕人間世是容易的,與人間世共舞而不失其尊嚴與道性的底線就難了?;蜥尀椴涣粝履_印就難了,含義不好自圓其說。也許還包含著與人間世共舞而不強求,不炫己,不求名,不求利,不為自己辛辛苦苦地搭橋鋪路,出汙泥而不染——當然不易了。 “為人使易以偽,為天使難以偽?!睆娨患褐妓苋菀鬃骷?,與人間世打交道容易作偽,易偽就是一不小心就偽了,叫做極易“滑到”虛偽中去,也就喪失了真實真誠了。自自然然,聽天由命,走到哪兒說到哪,哪兒說的哪兒了就真實了。 不妨理解為:一個人既要能入世也要能出世,古代的有名的說法叫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德之業(yè)績。你要在人間世作點好事,不說建功立業(yè),也總要略盡棉薄,起一點好作用,做一點善事好事助人之事而不是害人之事,不做壞事惡事。但你不要甚有入世之心,不要求名求利求官職求獎項求選票求封號求待遇,而是隨時準備退隱山林,乘樽江湖,逍遙彷徨,全無所謂,進退咸宜,用藏俱適,不累心,不傷神,不爭執(zhí),不大患吾身,這才叫做立于不敗之地。 “聞以有翼飛者矣,未聞以無翼飛者也;聞以有知知者矣,未聞以無知知者也。”什么叫不長翅膀也照樣飛翔,沒有知識信息來源也照樣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掌握呢?靠的是道心??康氖橇贾寄埽ㄌ焐闹焐哪埽?,心功心齋,靠的是虛而待之,無感其名,不入則止。沒有別的辦法,只能反求諸己,讓自己取得精神上的自由與逍遙,讓自己返回道心與道性。 莊子真能干,靠一己之精神,上天入地,御風解牛,穿越宇宙八荒,馳騁古往今來,避禍養(yǎng)生,逍遙齊物,大知小知,大年小年,他靠自己的精神就全齊了。他的精神能力包括想象、思辨、幻化、表達、語言、敘述、虛構(gòu)、取譬……都太發(fā)育太強大太登峰造極了!他屬于那種言語通天,一語可以改變世界扭轉(zhuǎn)乾坤呼風喚雨的哲人,他的語言與思想構(gòu)建了天堂宮室,也制造了迷魂陣;你無法望其項背,你不可領略透徹,解讀明晰;你很難與之討論對話,你更不可能辯駁他摧毀他。你根本不是個兒。 “瞻彼闋者,虛室生白,吉祥止止?!边@十二個字頗美,像《詩經(jīng)》上的四言詩,又有點《周易》的風格。瞭望(思考)那巨大的空無(或自來的缺失)吧,誰的一生沒有為這虛空而震動過,誰的人生為這缺失而沒有痛苦過,誰的一生沒有為這虛靜而贊美過或者迷醉過呢?把自己交給這令人戰(zhàn)栗、令人開闊、也令人崇拜的虛空吧。那么你的心境就會像一間虛以待人待物的房子一樣明朗寬敞,光輝潔亮,這樣的空無才是最大的吉祥,才是吉祥的根本,吉祥的內(nèi)涵,止于此矣。這十二個字像詩,像禱詞,像神咒,像箴言,這是靈語。歷代注家不少人疑“止止”有誤,欲改為“止也”,“止之”,我沒有這方面的ABC知識,只是從朗讀的角度上,我覺得止止超過止也止之百倍。如果是以訛傳訛,那么此訛就是天意,天才的錯訛,好棒啊。 “夫且不止,是之謂坐馳?!庇械膶<覍⑦@兩句解釋為反面的話,即如果坐下來仍然心神蕩馳,作不到吉祥止止的話,如何如何,恐怕是只能責任自負,費用自理了。這很可能是解釋得對的。我個人倒寧愿意理解為坐下來,其實精神更自由更活躍更可以上天入地、掀動扶搖羊角,這仍然是正面的意思。對于莊子,最好的辦法是把他的槁木死灰說、心齋說、齊物說、養(yǎng)生說與逍遙說、鯤鵬說、藐姑仙人說整合起來理解。 這樣,也就更容易與下文連結(jié)?!胺蜥叨績?nèi)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將來舍,而況人乎!”你作到了虛室生白,吉祥止止,凝神塞關(guān)(關(guān)閉五官),自然能與鬼神交通,可以與鬼神通話,鬼神都能歸附于你的心舍,聽從你的驅(qū)遣,更不必說是一般人了。按天主教的說法,羅馬教皇是唯一能夠與上帝直接交流的人,而他的交流,也是在虛室生白,不受外界干擾的前提下?!笆侨f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紐也,伏戲、幾蘧之所行終,而況散焉者乎!”這才是與萬物互相感應、互相理解、互動變化的途徑,是夏禹和虞舜、伏羲和幾蘧所向往、所珍惜的核心規(guī)范,更不必說是一般人等的了——一般人更要向這個方向努力的了。 顏回去衛(wèi)的故事,前面幾大段是山窮水盡疑無路,到了最后,卻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又一村另一種境界,另一種符碼,其實發(fā)展到了虛室生白,吉祥止止的程度,已經(jīng)不是人間世而是仙境、仙人世,至少是半仙半人之世了。諺云:戲不夠,神仙湊。不止是戲,人生不夠,人間世不夠,哲學不夠、理念加威權(quán)都不夠用的地方,人們必須要召喚神仙,召喚道性道術(shù)道心,要召喚天國與上蒼,要召喚幸福混合著悲涼、抽象思維混合著童話精神所構(gòu)建的形而上大廈,那是凌霄之宮,那是碧落之殿,嗚呼哀哉尚饗! 莊子的著作有時是人類靈性的睿智與才情的發(fā)揮,有時是扎根于無可奈何之鄉(xiāng)、強梁霸道之世的奇葩,有時又像是標明可以服用飛升的仙藥靈符。服了仙丹,你是麻木不仁,是冬烘結(jié)石,是抱月凌風、羽化登仙,是鶴發(fā)童顏、盡數(shù)了然,還是癡迷錯亂與精神分裂,這就看讀者的體質(zhì)與悟性、再加服用仙丹的方法了。死解者迂,匍匐者迷,修煉者拙,炫己者丑,自我捉迷藏者荒唐,小頭小腦者隔莊子也是十萬八千里。只有體貼并向莊子的汪洋恣肆、縱橫馳騁、尷尬無奈、深諳世事、飄然轉(zhuǎn)身,智高三籌、不拘一格、氣象萬千、文才傾瀉的人格特色靠攏、再靠攏,才能庶幾笑納莊周,嘯傲人間世,知樂知魚,逍遙大宗師,讀出點趣味,嘗出點品德,長進點見識,提升點境界,虛室生白,吉祥明凈起來呢。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