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王》炸了。
票房口碑雙炸。
票房,北美還沒上映,內(nèi)陸首周末累計已超六億,預(yù)計最終票房15億+(數(shù)據(jù)來源:貓眼票房)。
口碑也高得嚇人。
豆瓣 8.2,穩(wěn)坐DC電影宇宙C位,把排名第二的《神奇女俠》(7.0)甩出一大截。
《海王》真的是DC翻身仗?
就電影而言,算不上——比起之前諾蘭三部曲、扎導的《守望者》《鋼鐵之軀》,《海王》的劇本不夠密實,人物不夠豐滿,主題也流于陳腐。
但Sir仍愿意為《海王》叫好的原因是——
溫子仁。
不得不承認,借《海王》一役,溫子仁,這個出身于馬來西亞的華裔導演,正式拿到了好萊塢一線導演的船票。
他強烈而獨特的作者風格。他花小錢辦大事的工業(yè)思維。乃至他對類型敘事的鉆營和更新。
都值得同行,尤其是中國電影好好學習。
1
都知道溫子仁是拍小成本恐怖片起家。
在恐怖片界,曾有這么一句名言廣為流傳。
溫哥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好吧是Sir瞎掰的)
就像《招魂2》IMDb頁面一個網(wǎng)友評價——《招魂2》恐怖嗎?當然!只要是溫子仁執(zhí)導,再老套的片子都能嚇死個人。
而在《速激7》和《海王》之后,這句“名言”也可以改成:不光恐怖片,只要是溫子仁執(zhí)導,也能絕處逢生。
《速激7》前,該系列正苦于如何從B級片陣營突圍至超A級制作,溫子仁接手,成了,系列單片成績首次突破10億美元(全球票房15億)。
《海王》前,DC宇宙的嘗試屢屢撲街,從苦大仇深的《正義聯(lián)盟》到強扭成漫威喜劇而四不像的《自殺小隊》,溫子仁接手,又成了。
憑什么?
因為溫子仁從不是一個聽話的導演。
他的電影,總帶有反叛性。
以他聞名的恐怖片為例,就罕見性地中西結(jié)合。既改變了好萊塢恐怖片搗血漿和賣惡心的傳統(tǒng)套路,又不像亞洲恐怖片,用猙獰鬼臉一驚一乍。
《招魂》,直到第43分鐘,鬼才第一次露臉——
亮相時間,兩秒。
節(jié)制即高級。
溫哥顯然比誰懂。
溫子仁的高潮,總來得比別人晚一些。
高潮前,各種欲擒故縱的鋪墊,細節(jié)像蛇,慢慢纏住你的脖子,足夠的時間積壓出足夠的勢能。
最終,在你因為長時間緊繃而不得不松懈時——
蹦!
鬼如雷劈。
讓我們再來重溫《招魂》那場“上天”的捉迷藏游戲。
游戲開始前,我們先看見一只鳥莫名其妙死在窗下。
接著,通過母親視角,看見房里的小女兒,跟空氣對話。
詭異,懸疑。
游戲正式開始。
蒙上雙眼的母親要在一棟別墅中,找到躲起來的小女兒。近乎直覺的,她走進其中一間房。
一進去后,身后的衣柜門突然打開——
從衣服堆伸出兩只手。
啪啪。
拍掌。
我們都知道,女兒其實在另一間房。
拍手的不是她。
只有母親一無所知。
她一步步向危險走去。
按照大部分恐怖片尿性——
當母親走到衣柜前,一定要有鬼撲過來。
溫哥偏偏不——
以為自己贏了的母親拆開紅布。
但衣柜里,空空如也。
母親的疑惑是,女兒呢?剛剛明明聽到鼓掌聲。
而觀眾想不通的是,鬼,去哪了。
這時,我們跟母親一樣被嚇到,但點到為止。我們跟她一樣,在心里種下疑惑——
剛剛是誰鼓掌?
不久后。
(輪到)母親被困地下室。
這時,漆黑中,前方(又)突然傳來一把聲音——嘿,要玩拍手捉迷藏嗎?
沒等母親回答。
她的身后慢慢長出兩只手——
……
……
……
啪啪。
你看。
連鬼臉都不用露,僅僅靠一雙手,兩下掌聲,溫子仁就成功把一款童年經(jīng)典游戲,扭曲成大人的夢魘。
說白了,它不是那些劣質(zhì)恐怖片常干的,使勁搖著觀眾胳膊,大聲追問“你怕不怕!你怕不怕!”
它是潛伏在你身邊。
你知道有危險,但絕不知道它什么時候出現(xiàn)。
你以為虛驚一場。
啪啪。
這才叫危險。
2
發(fā)現(xiàn)沒,看溫子仁的電影,你很少走神。
——再不喜歡他的觀眾也會在某一瞬間,墮入他營造的代入感。
溫子仁喜歡把觀眾一點點帶進電影。
接手《速激7》,他就尋思著怎么從傻大憨粗中尋求突破。
在他看來,大多數(shù)動作片刺激歸刺激,很多時候觀眾是置身事外,是抱著吃瓜的心情看主人公打打殺殺。
但。
“恐怖片不是這么玩兒的。”
他要讓觀眾在看的時候忍不住去想:我如果身處這樣的情況,我該怎么辦。
這個“進入”的過程,就是溫子仁的本事。
在他的理念,鏡頭,不僅是展示內(nèi)容的工具,也是觀眾的眼睛。
就像《招魂》時時刻刻的跟拍鏡頭,讓我們以第一人稱視角,和“冒險中的人”一起去探索門后究竟藏著什么。
《速激7》,你肯定記得保羅·沃克掛懸崖大巴上的經(jīng)典場景。
當時,保羅·沃克身處的大巴沖向懸崖,千鈞一發(fā)之際,大巴終于剎停。
但其實,一半車身已懸空。
搖搖欲墜,搖搖欲墜……
溫子仁在這時采用大量類似GoPro攝影機的運動視角。
我們,即保羅·沃克。
跟著他的目光觀察、行動、脫險。
開門:
躲開車里迎頭砸下的尸體:
一腳踩空,被腳下的深淵嚇尿:
攝影機寸步不移跟隨角色行動,死神的鐮刀一次次劃向喉嚨,最近的一次,可能只有0.01公分。
可以說,當時當景,所有觀眾的屁股,就是懸在座位邊緣。
溫子仁的金句鏡頭,總是能炫技而無從躲避地插入你的恐懼深處。
哐,哐~,哐~~。
余音裊裊。
這才配叫大片。
3
今天,觀眾已被諸多恐怖片養(yǎng)刁胃口,他們對任何形式的恐懼都受過教育,出于這個原因,導演必須在每個回合都讓觀眾驚訝,從頭到尾都能引起他們的注意。
“如果他們期待有什么事情發(fā)生,你可以做些什么來破壞這種期望?”
今天,觀眾也被諸多大片狂轟濫炸,他們對任何形式的大場面都習以為常,出于這個原因,導演即使不能每個回合都讓觀眾驚訝,但,每部片里也必須要有會讓觀眾“在第二天早上起床后還在討論”的黃金點。
這是溫子仁接受 Indiewire 采訪說過的話。
坦白講,能有這個意識的導演,太多太多。
問題是,能忠實踐行這種意識的,太少太少。
我們說溫子仁是商業(yè)片難得的“作者導演”,并不是說作品主題的延續(xù)性(雖然Sir覺得“家庭”應(yīng)該是他一大創(chuàng)作母題),更在于他技術(shù)的實驗性和執(zhí)行力,總能為一個陳腐的題材注入新鮮的火氣。
溫子仁,絕對是技術(shù)的信徒。
他標志性的技術(shù)就包括“旋風攝影”(whirlwind cinematography)——
直接作用生理,制造措手不及的暈眩感,讓你跟角色一起“疼”。
《電鋸驚魂》。
《招魂》。
《速激7》。
《海王》也一樣。
還有他酷愛的紅+綠。
紅色代表危險,綠色象征和平,這是兩種極致沖突的顏色。Sir以前說過,稍不留神就是,鄉(xiāng)村愛情故事。
但溫哥,偏偏化腐朽為神奇。
這一幕——
臺上綠色的黑板,對應(yīng)臺下猩紅的椅子。
血腥的花朵遍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稍不留神,希望即絕望。
當然,《海王》也一樣。
雨夜,恰當好處的燈光從頂部傾瀉,媚拉一身墨綠色緊身衣+紅色頭發(fā),危險又神秘。
“你會有種她真的來自異世界的感覺?!?/p>
說到這,不得不提整部電影那個堪稱神來之筆的段落。
海王與媚拉大戰(zhàn)海溝族。
原諒Sir在這借用網(wǎng)友留言:
密密麻麻數(shù)量龐大的海溝族糾纏著船只上的亞瑟和媚拉,倆人只能通過一個火焰信號跳海避開這群陰森可怖的怪物,之后的1分鐘追逐戰(zhàn)畫面詭異美到極致,慢鏡頭驚艷到令人合不上嘴巴,頭皮發(fā)麻并掉落一身雞皮疙瘩。
溫子仁再次做到了。
據(jù)說,電影開拍前,華納曾給溫子仁兩個選擇,“海王”和另一位超級英雄。
他毫不猶豫選了“海王”。
這是一個美麗神奇的世界,但同時也是一個可怕的世界。你不知道海洋里有什么。我想捕捉海洋的神奇,更想探索我們對海洋的恐懼。
溫子仁再次做到了。
而當溫子仁一次次做到,我們或許得尋思,為什么是他,為什么又是他。
《海王》演員之一格拉漢姆·麥克泰維什(亞特蘭王扮演者)的一句話或許可以嘗試回答。
他會花很多時間在真正微小的細節(jié)上,道具、環(huán)境、運動的速度,電影的節(jié)奏……令人難以置信。
換句話講,溫子仁拍片,再大,他也會看到小,專注小,雕琢小。
大不是憑空而起,是所有微小細節(jié)的合力。
大也不是天馬行空,是看不見的現(xiàn)實的高度概括。
Sir有必要再重復一遍,《海王》不是多了不起的電影(其最終評分恐怕會跌到8分),但Sir仍愿意為它叫好的原因就是——
溫子仁。
更準確地說,溫子仁對技術(shù)的敬畏和尊重。
長久以來,我們的電影對“技術(shù)”都有一個近乎謬論的迷思:即,技術(shù)是形而下的,技術(shù)是可以花錢買到的。
這讓我們的導演一邊輕視技術(shù),一邊又(為了賺觀眾鈔票)過分依賴技術(shù)。
首當其沖的,就是那些大IP、大明星、大場面堆砌起來的土豪大片。
從《富春山居圖》到《封神傳奇》,從《封神傳奇》到《阿修羅》……沒一個氣焰囂張,沒一個不一擊即倒。
還記得今年暑期檔上映3天,就緊急下線的《阿修羅》制片的“大話”吧。
結(jié)果呢?
顛覆好萊塢?
憑這些?
反觀溫子仁。
用他自己的話說,有限的資源才能激發(fā)無限的創(chuàng)造力,“吱吱作響的門就可以讓你的背脊發(fā)涼,而且不需要花一分錢?!?/p>
2004年,溫子仁和他一位死黨,編劇雷·沃納爾,在一家地下室搗鼓出一個劇本,拍成短片,被電影公司看重,最終投資120萬美元,僅北美就狂賣5000萬+美元,制造出影史《電鋸驚魂》奇跡。
2017年,溫子仁接受華納邀請,以1.6億成本(這在超級英雄大片絕對是中流),拍攝出“讓別人誤以為砸了3億美金”“娛樂性爆燈”“DC逆風翻盤”的《海王》。
如果說這兩者有什么共性。
或許來自溫子仁說過的這句話——
“如果你做得對,很多時候你不需要很多錢?!?/strong>
你看,錢真是個奇怪的東西。
它是弱者技術(shù)含量不足的遮羞布。
也是強者又雙叒更進一步的墊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