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羅馬尼亞對《儒林外史》的翻譯與研究
俄羅斯?jié)h學界對于中國古典小說名著《儒林外史》的譯介始于本世紀 20 年代末,前蘇聯(lián)著名中國近現(xiàn)代史研究家、高級研究員伊萬諾夫(漢名伊文, Иванов А.А. 1885—1942)博士所選擇的《儒林外史》一至八回, 連載于 1929 年出版的《青年近衛(wèi)軍》(Мелодая Гвалдия) 雜志第 18 期(32—45 頁)、第 19 期(38—49 頁)、第 20 期(23—41 頁) 和第 21 期(37—48 頁)。伊萬諾夫還寫過長篇文章《論〈儒林外史〉》(載《文學評論集》1940 年第 9 期),對《儒林外史》的時代背景、思想內容和 藝術成就作了概括的介紹與評論。因為伊萬諾夫是著名的中國近現(xiàn)代史研究 家,他的這篇論文特別從歷史學的角度對清代科舉制度的虛偽和腐敗進行了 廣泛的探研。
到了 50 年代,前蘇聯(lián)的許多漢學家由于有機會到中國深造和訪問,更多 地了解了中國的文學藝術,在這種有利的條件下,他們懷著極大的熱情紛紛 翻譯中國古典和現(xiàn)代文學名著,同時也形成了研究中國文學作品的高潮。在 這一熱潮中,《儒林外史》的俄文全譯本由俄羅斯當代著名漢學家、中國明 清小說研究家、高級研究員、現(xiàn)任莫斯科大學亞非學院教授華克生(沃斯克 列辛斯基Воскресенский Д.Н.1926 年生)翻譯完成,并于1959 年由莫斯科國家文學出版社出版(全書 631 頁)。這個全譯本是根據(jù) 1954 年中國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五十五回本譯出的,譯文質量高超,能傳達原著風 貌。書中附有程十發(fā)所作插圖,以及華克生所作的長篇《序言》。華克生曾 在北京大學學習,專攻明清小說,由于他對《儒林外史》有深入研究,這篇《前言》頗見功力。他寫道:“1754 年 12 月的一天,在中國中部一個城市——揚州,卓越的諷刺藝術家吳敬梓悄然離開了人世,他的死,對這個城市 來說甚至是不知不覺的。揚州市民很少有人知道他們身邊住著一位有名的大 作家,相識的人也只知道他是一個不得志的貧窮的詩人。然而,吳敬梓是可 與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作家并駕齊驅的。他曾寫過許多詩歌,足以代表他的 藝術成就的是諷刺小說《儒林外史》。這部小說是作家卓越天才的里程碑, 直到今天,它仍是中國古代文學的典范作品之一?!薄斑@部小說的內容很少 離開作者本身的閱歷,它的描寫細膩而深刻。正像許多語言藝術大師一樣, 吳敬梓所提煉的文學語言是非常生動、鮮明有力的,他借助人物對話能夠痛 快淋漓地揭露人物的內心世界。比如,我們聽到貢生揚執(zhí)中的談吐,立刻就 能判斷出這是個騙子和無賴;我們聽到周進或范進的談吐,能夠從不同角度 感覺他們內心的空虛和渺小。吳敬梓廣泛運用古代書面語言、民間口頭語言 以及諺語、俗語,刻畫出不同人物性格特征。所以他的小說雖是在兩個世紀 之前完成的,今天仍然得到中國人民的普遍熱愛。無疑地,通過這部小說, 蘇聯(lián)(今獨聯(lián)體)讀者也可以更多地了解偉大中國人民的過去歷史?!?/span>
自 50 年代以來,前蘇聯(lián)和俄羅斯?jié)h學家發(fā)表的有關《儒林外史》的譯著 有:柯切托娃(КочетоваС.М.)的《儒林外史論集》,這是北京 作家出版社 1955 年出版的《儒林外史》一書的摘譯,收入《文摘》(Реф. СБ)1955 年第 12 期;華克生的《十八世紀吳敬梓的諷刺小說〈儒林外史〉 的思想內容》載《國際關系研究所學報》(Учение Ваписки И МО)1959 年第 1 期;華克生的《十八世紀中國諷刺文學家吳敬梓及其小說〈儒林外史〉》,1962 年由莫斯科大學附屬東方語言研究所出版(364 頁), 為作者副博士論文;華克生的《十八世紀中國諷刺小說的人道主義傾向》, 載前蘇聯(lián)科學院《亞非民族研究所簡報》1963 年第 63 期;菲什曼的《啟蒙時期的中國長篇小說》(1966 年出版);波茲涅耶娃的《小說〈儒林外史〉 中吳敬梓的諷刺對象及其理想人物》,收入《東方文學史高校學術會議論文 集》(1970 年出版);華克生的《中國古代作家在情節(jié)和語言提煉上的成就》, 收入《中國文學研究》一書(142—173 頁)等。從以上論著可見,在《儒林 外史》的研究學者中仍以現(xiàn)任莫斯科大學教授華克生的成績較為突出。他的 上述的幾篇研究論著都不乏深刻見解。例如他指出,《儒林外史》是一部社 會揭露性的文學作品,其矛頭并不是針對個別人,而是指向整個官僚階層和 學界顯貴,因此小說里的反面形象畫廊顯得特別豐富多采。華克生把《儒林 外史》中的正面人物和理想人物歸為三類:即博通之士、新起的一代、來自 民間的英雄人物。他分析王冕這個人物的形象時說,作家通過這個形象表達 了要求精神自由的思想。華克生認為,吳敬梓的一些觀點體現(xiàn)著儒家思想的 本質,但儒家信條對吳敬梓來說又不是牢固不可破的,隨著對生活的深入認 識以及與當時先進思想的接觸,這些信條在吳敬梓思想上逐漸發(fā)生了動搖。 談到《儒林外史》的寫作技巧時,華克生特別強調諷刺的典型化手法以及隱 喻的運用,同時強調這部小說與以前的長篇小說相比有了許多創(chuàng)新的東西, 這包括完全擺脫民間說書的傳統(tǒng)形式、取消作者旁白、很少摻雜詩詞,等等。 前蘇聯(lián)著名女漢學家、明清小說研究家菲什曼(ФищманО.Л.1919—1986)教授的專著《啟蒙時期的中國長篇諷刺小說》(1966 年出版),全書共分五章,是從中外小說比較的角度來探討中國的諷刺小說,實際上著重 探研了中國諷刺小說的發(fā)展歷史。這部專著所涉及的中國小說有《西游記》、《西游補》、《鐘馗捉鬼傳》、《金瓶梅》、《紅樓夢》、《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等,菲什曼認為,中國小說體裁的演變過程是有規(guī)律可循 的,先出現(xiàn)幻想小說(《西游記》),接著是生活愛情小說(《金瓶梅》), 最后才是諷刺小說(《儒林外史》)。而這個過程同作家的觀念變化過程正 好密切相關,當人們把周圍世界看作有某種神秘力量支配時,只能創(chuàng)作幻想 小說;稍晚時期,作家表現(xiàn)出對于人本身、對于人的生活和感受的關注,自 然就出現(xiàn)寫生活和愛情的小說;最后,由于不滿現(xiàn)實和有力圖改變現(xiàn)實的愿 望,便促使作家去寫諷刺小說,而這正是社會思潮,特別是啟蒙運動思想的 影響。菲什曼贊同中國史學家侯外廬的觀點,認為中國在 17 至 18 世紀也出 現(xiàn)了啟蒙運動,她就從這個角度來分析自《西游記》至《儒林外史》、《鏡 花緣》等一系列明清小說,特別是《儒林外史》和《鏡花緣》兩部小說的諷 刺內涵。她說:到了啟蒙時期,“人道主義”思想已經(jīng)具有了新的特性,它 提出的已經(jīng)不是單個人的幸福,而是全社會的安寧。這樣,只有在合理的社 會政治制度下,人們才能普遍得到幸福。而吳敬梓、李汝珍同伏爾泰、盧梭 的理想一樣,正是追求這種“文明國家”或“理想的共和國”。《儒林外史》 和《鏡花緣》兩部小說所批判的社會弊病恰恰是作家們力圖加以改變的不合 理現(xiàn)實。菲什曼這部專著在前蘇聯(lián)曾引起持續(xù)多年的熱烈爭論。(參見李明 濱著《中國文學在蘇聯(lián)》)
前蘇聯(lián)另一位著名女漢學家、中國哲學與文學研究家、莫斯科大學東方 語學院中國文學系教授波茲涅耶娃(Поэднеева Л.Д.1908—1974)的《小說〈儒林外史〉中吳敬梓的諷刺對象及其理想人物》論文的主 要觀點是,吳敬梓的進步思想與早期啟蒙主義者特別是李贄的思想是有密切 聯(lián)系的。另外,作為前蘇聯(lián)高等大學教材的《東方文學史》四卷本,由波茲 涅耶娃主編前三卷,此四卷本分別定名為《古代東方文學》(1976 年出版)、《中世紀東方文學》(1970 年出版)、《近代東方文學》(1975 年出版)、《現(xiàn)代東方文學》(1977 年出版),《近代東方文學》的斷代是從 17 世紀 后半期到 20 世紀初(即清代文學),其中有論述吳敬梓的《儒林外史》的專 章,此專章的作者為華克生等。這部大部頭的教課書至今仍有參考價值。
俄羅斯當代著名漢學家、中國俗文學研究家、科學院高爾基世界文學研 究所高級研究員、通訊院士李福清(Рифтин Б.Л.1932 年生)的專 著《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在蘇聯(lián)》一書中,亦有對《儒林外史》評論的綜合介 紹,此書由我國著名翻譯家、北京圖書館前副館長田大畏譯為中文本,1987 年由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出版。
羅馬尼亞文的《儒林外史》全譯本,是由羅馬尼亞著名女漢學家拉迪安·東 妮(漢名蔣東妮,Radian,Toni,1930 年生)翻譯的,1982 年由布加勒斯特 世界文學出版社出版。蔣東妮 1952 年至 1959 年曾在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 系學習,回國后一直在布加勒斯特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東方語言教研室教授 漢語,對明清小說進行了長期的研究,1966 年她的《聊齋志異選》羅譯本由 布加勒斯特世界文學出版社出版,這對她翻譯《儒林外史》打下了良好的基 礎。她的羅文全譯本《儒林外史》得到羅馬尼亞一些漢學家和留學羅馬尼亞 的中國女博士、現(xiàn)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李玉珠的悉心幫助,故譯文能忠實原 作,且流暢優(yōu)美,出版后引起了羅馬尼亞讀者的極大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