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篇
不見征戍兒,豈知關山苦。
李牧今不在,邊人飼豺虎。
戰(zhàn)國四名將:秦國的白起、王翦,趙國的廉頗、李牧。
昨天偶讀一篇關于戰(zhàn)國名將傳,拿了一本白起傳,一本李牧傳,想來白起名氣更大些,先翻開白起傳看了起來,不多久就再看不下去,大概是作者刻畫的白起冷血形象太過逼真,亦或是長平一役成就了白起一世英名,卻讓強趙一落千丈,日漸勢微的感覺有些不甘。我拿起左手邊的李牧傳,企圖在書中找到一些平衡。
趙國的歷史,源于三家分晉。趙簡子,趙襄子開疆辟土,傳至趙武靈王之時已歷數(shù)世,趙雍受任于社稷危難之際,勵精圖治,臥薪嘗膽,胡服騎射,攘胡卻匈,聯(lián)燕抗秦。武靈王是趙國中興的基石,和西漢光武帝劉秀光武中興起著一樣的作用。那時候的趙國,只有一個忍辱負重,砥礪前行的將軍,和一群浴血前行的戰(zhàn)士。趙國好像天生具有頑強如鋼鐵的一只,從建國時舊都晉陽城全民皆兵的堅守,到后來邯鄲之圍,舉國奮勇的不屈。當然,這是后話。趙雍德才兼?zhèn)洌紤]高遠,更兼有廉頗、趙奢、樂毅、龐煖之流,趙國之強盛實屬必然。當然,最后功未成,身已隕,凄涼地死在自己最愛的人所生的兒子之手,不可謂不令人扼腕。
李牧年少時。
趙何即位,是為趙惠文王,武靈王妻孟姚之子。趙何之時,趙文有藺相如、武有廉頗、趙奢,除此之外,年輕一輩趙括、李牧等正在展露頭角,初露崢嶸。李牧出生庶民之后,為廉頗、趙奢好友盧宏源義子,與趙括、文王之女月茹公主(待考證)均為兒時知己。李牧與月茹更是青梅竹馬,早已互徐終身。奈何天命難為,當時趙國邊境胡人、匈奴崛起,匈奴勢大,來使邯鄲,想與趙國結(jié)成友好,前提是許配月茹公主于當時的匈奴單于。文王出于國家考慮,不得不將趙月茹下嫁匈奴單于,李牧負責護送其遠赴他方。后李牧守代地,與匈奴之地不過咫尺,所謂所愛的人就在對面,而身而為將,只能戍守邊關,保家衛(wèi)國,只是自己喝醉了多少次,早已不曾知曉。北方荒莽草地,落日白雪,四季如是。
秦趙交戰(zhàn),雙方均是舉全國之兵,勝敗存亡在此一役,秦國以白起為帥,趙國老將上將軍廉頗掛印。雙方交戰(zhàn)兩年有余,秦國未有建樹,趙國國力也日益消減,時惠文王趙何已逝,孝成王在位,因廉頗久戰(zhàn)不勝,加上朝中非議,最后做出換帥的決定。最后的人選定于趙國中呼聲最高的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趙括少有將才,曾今助其父趙奢于閼與之戰(zhàn)中對秦軍大勝,打破了秦軍不敗的神話。但趙括雖有韜略,但疏于戰(zhàn)場磨煉,經(jīng)驗較少。于是滿腹雄心的少年將軍對上了冷血睿智的白起,戰(zhàn)后的結(jié)局不用多言。趙國慘敗,幾近王國,自武靈王,惠文王建立起來的功業(yè),幾乎全部葬送。亡國之運就在眼前。長平之敗,趙括負主要責任,趙王、主薦趙括的平原君、將在外,軍命卻授的廉頗都負有責任。
李牧北守胡地。
李牧是當時唯一清醒的將領,面對亡國之危,李牧毫不猶豫接上這份責任,帶著代郡僅有的兩萬雁翎騎,遠赴邯鄲,解國都之圍。當然,結(jié)局沒有讓讀者失望,邯鄲之圍最終解除,秦國退兵。趙國殘喘而活。然而,這一過程卻令人唏噓,面對秦國三十萬大軍,邯鄲城兵盡糧絕,平原君趙勝出使楚魏,才引出信陵君竊符救趙的典故,楚魏援軍雖至,但由于秦軍勢大,都不敢做實質(zhì)的支援,后信陵君舍身取義,率先率領魏國八萬軍隊與秦國二十萬鐵騎拼殺,楚國春申君見此,羞愧不已,立即率楚軍加入掩殺,李牧借勢率趙軍殺入,合力之下,趙國才得以解圍。
后趙國養(yǎng)精蓄銳,但因新王聽信讒言,揮師攻燕,秦國乘隙進攻趙國,廉頗因讒言被迫遠走魏國,李牧接任上將軍,統(tǒng)帥三軍。后二三十年,獨臂將軍李牧秉忠貞之志,數(shù)卻強秦。后李牧死,趙國日衰。終被秦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