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女主角。說到這個大家都會想到什么呢
第23回“西廂記妙詞通戲語,牡丹亭艷曲警芳心”,賈寶玉、林黛玉共看《會真記》,這本是講才子佳人的禁書,但林黛玉卻頗感興趣,一頓飯的工夫就把看完了:
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書來瞧。從頭看去,越看越愛看。不到一頓飯的工夫,將十六出已看完。自覺辭藻警人,馀香滿口。雖看完了書,卻只管出身,心內(nèi)還默默記詞。寶玉笑道:“妹妹,你說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薄?3回
這些禁書對林黛玉的思想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而且影響的時間相當長,一直到了第40回“史太君兩宴大觀園”,宴席上大家行酒令,林黛玉居然不自覺地說出了“良辰美景奈何天”、“紗窗也沒有紅娘報”這樣的敏感之句。
再有第32回“訴肺腑心迷活寶玉”,林黛玉亦曾懷疑寶玉、湘云之間會有“愛情”的萌芽,故而偷偷前來監(jiān)察,導致她這種行為模式的原因仍是因之前讀了禁書,一時間亂了性情,書中這般記:
原來林黛玉知道史湘云在這里,寶玉又趕來,一定說麒麟的。因此心下忖度著:近日寶玉弄來的外傳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鴛鴦,或有鳳凰,或玉環(huán)金佩,或鮫帕鸞絳,皆由小物而遂終身。今忽見寶玉亦有麒麟,便恐由此生隙,同史湘云也做出那些風流佳事來。因而悄悄走來,見機行事,以察二人之意。——第32回
林黛玉的這種想法,諸君恐怕都有類似的感受。就好比眼下未經(jīng)世事的小學生、初中生,看了幾部言情小說、愛情偶像劇,便將心思沉溺其中,遇事亦喜用“偶像劇思維”來看待、分析,這其實是很不成熟的。
而薛寶釵則不存在這些問題,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第22回薛寶釵15歲將笄之年生日宴上,寶釵點了一出《魯智深大鬧五臺山》,賈寶玉甚是不解,寶釵便向其解釋此出戲的排場、辭藻都是極好的,寶玉聽完深為嘆服,大贊寶姐姐博古通今,無書不知,此處有一段脂批將釵、黛進行對比:
是極!寶釵可謂博學矣!不似黛玉只一《牡丹亭》,便心神不自主矣。真有學問如此,寶釵是也。
事實上,林黛玉自己也承認了不如寶釵,第40回的“史太君兩宴大觀園”,林黛玉無意中說出了禁書中的詞句,被敏銳的寶釵發(fā)覺,于是便發(fā)生了第42回的“蘅蕪君蘭言解疑癖”:
寶釵款款地告訴她(黛玉)道:“諸如這些《西廂》、《琵琶》以及《元人百種》,無所不有。他們是偷偷背著我們看,我們卻也偷偷兒背著他們看,后來大人知道了,打,罵罵,燒的燒,才丟開了。咱們女孩兒家,不認得字的倒好......你我只該作些針黹、紡績的事才是,偏又認得了字。既認得了字,不過揀那正經(jīng)的看看也罷了,最怕見了這些個雜書,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币幌?,說的黛玉垂頭吃茶,心下暗伏,只有答應“是”的一字?!?2回
此處林黛玉面對薛寶釵的規(guī)勸,耐心傾聽,不發(fā)一言,固是因為自己有錯在先(在席上說禁書上的句子),理虧不敢多言;
但還有一層很隱晦的心理:林黛玉完全贊同薛寶釵的觀點,尤其是寶釵那句“看雜書移性情”,正是因為寶釵的這番規(guī)勸,后文中黛玉才會不斷趨向成熟。
故第45回“金蘭契互剖金蘭語”,林黛玉再次對寶釵表示感謝: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極好的。然我最是個多心的人,只當你心里藏奸,從前日你說看雜書不好,又勸我那些好話,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錯了,實在誤到如今。(第45回)
第62回,林黛玉評價探春開源節(jié)流,在大觀園內(nèi)實施“承包制”:要這樣才好,咱們家里也太花費了。我雖不管事,心里每常閑了,替你們一算計,出得多,進得少。如今若不省儉,必致后手不接。(第62回)
第79回“賈迎春誤嫁中山狼”,孫家派人前來賈家,商議迎春婚事,林黛玉就曾規(guī)勸賈寶玉前去接待:快去干正經(jīng)事。才剛太太打發(fā)人叫你明兒一早快過大舅母那邊去,你二姐姐已有人家求準了,想是明兒那家人來拜允。所以叫你們過去呢。(第79回)
諸君想必也發(fā)現(xiàn)了,《紅樓夢》越往后,林黛玉的性情就和薛寶釵越來越像,之前的黛玉從來不會規(guī)勸賈寶玉好好讀書,計算家中財政、接待外賓,她一直在包容賈寶玉;
可截止前80回結(jié)束,林黛玉已經(jīng)開始規(guī)勸賈寶玉向世俗經(jīng)濟方面靠近了,不是說林黛玉被世俗“同化”了,而是她的思維開始趨向成熟,不再像以前那般幼稚了,脂批中曾言“釵黛一體”,確是正論。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