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國風(fēng)·齊風(fēng)·還(原文)(題解)(注釋)(譯文)(賞析)
題解:獵人互相間的贊美。
原文:
子之還兮,①遭我乎峱之間兮。②并驅(qū)從兩肩兮,③揖我謂我儇兮。④
子之茂兮,⑤遭我乎峱之道兮。并驅(qū)從兩牡兮,⑥揖我謂我好兮。
子之昌兮,⑦遭我乎峱之陽兮。并驅(qū)從兩狼兮,揖我謂我臧兮。⑧
譯文:
你是那樣矯健啊,與我相遇在峱山間啊。一同追著兩只大獸攆啊,你作揖夸我身手便啊。
你是那樣高潮啊,與我相遇在峱山道啊。一同追著兩只公獸跑啊,你作揖夸我本領(lǐng)好啊。
你是那樣勇敢啊,與我相遇在峱山南啊。一同追著兩只大狼趕啊。你作揖夸我技藝善啊。
注釋:
①還(xuán 玄):輕捷貌。
②峱(náo 撓):齊國山名,在今山東淄博東。
③從:逐。肩:借為"豜(jiān 肩)",大獸。毛傳:"獸三歲為肩,四歲為特。"
④揖:作揖,古禮節(jié)。儇(xuān 宣):輕快便捷。
⑤茂:美,指善獵。
⑥牡:公獸。
⑦昌:指強(qiáng)有力。
⑧臧(zānɡ 臟):善,好。
【賞析】
這是一首獵人相遇互相贊譽(yù)獵技高超的詩。舊說中《毛詩序》以為詩旨是刺齊哀公(周夷王時(shí)代人)迷戀打獵,致使齊國好獵成風(fēng),荒廢政治,朱熹《詩集傳》雖謂此詩“以便捷輕利相稱譽(yù)”,但又有刺“其俗之不美”的看法。我們覺得從本詩中看不出有“刺”的意味,舊說顯系比附,今不取。
本詩不用比興,三章詩全用“賦”,以獵人自敘的口吻,真切地抒發(fā)了他獵后暗自得意的情懷。三章疊唱,意思并列,每章只換四個(gè)字,但卻很重要,起到了文義互足的作用:首章互相稱譽(yù)敏捷,次章互相頌揚(yáng)善獵,末章互相夸贊健壯。首句開口便贊譽(yù),起得突兀,真實(shí)地表達(dá)了詩人由衷的仰慕之情。他在峱山與獵人偶然碰面,眼見對方逐獵是那樣敏捷、嫻熟而有力,佩服之至,不禁脫口而出“子之還(茂、?兮”,這是發(fā)自心底的贊嘆,“子”是對那位同行的敬稱。次句點(diǎn)明他們相遇的地點(diǎn)在峱山南面的道路上。“遭”字表明他們并非事先約定,只是邂逅相遇罷了。正因?yàn)槿绱?,詩人才會那樣驚喜不已,十分激動。第三句說他們由相遇而合作,共同奮力追殺兩只大公狼。這里詩人雖然沒有告訴我們逐獵的結(jié)果如何,但是從他那異常興奮的敘述中,可以猜想到那兩只公狼已成為他們的捕獲物,我們從中也似乎分享到了詩人的喜悅。最后一句是獵后合作者對詩人的稱譽(yù):“揖我謂我儇(好、臧)兮”,這里詩人特點(diǎn)明“揖我”這一示敬的動作,聯(lián)系首句,我們知道因?yàn)樵娙藢λ暮献髡呤志磁?,所以他才為自己能得到對方的贊譽(yù)而引以自豪!吳闿生稱此為“渲染法”(《詩義會通》)。
全詩句句用韻,每章一韻,押在每句末尾第二字上:首章還、間、肩、儇為韻;次章茂、道、牡、好為韻;末章昌、陽、狼、臧為韻,句尾都以“兮”字收束,組成“富韻”,加上四、六、七言并用的參差句法,造成了舒緩的音節(jié),讀起來有一唱三嘆的韻味,在《詩經(jīng)》中堪稱佳作。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引章潢的話評論說:“‘子之還兮’,己譽(yù)人也;‘謂我儇兮’,人譽(yù)己也;‘并驅(qū)’,則人已皆與有能也。寥寥數(shù)語,自具分合變化之妙。獵固便捷,詩亦輕利,神乎技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