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樓四大名樓是指湖北武漢黃鶴樓、湖南岳陽岳陽樓、江西南昌滕王閣及江蘇南京閱江樓或山西永濟鸛雀樓或山東煙臺蓬萊閣或四川綿陽越王樓。
中國歷史上有三大名樓之說,依其成名的時間順序,先后為:滕王閣(因王勃的《滕王閣序》而聞名),黃鶴樓(因崔顥的《黃鶴樓》詩而聞名),岳陽樓(因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而聞名)。而四大名樓之說,就是在這三大名樓之上再加上第四座古樓,而因各地都有不同第四大名樓之說,故而并沒有定論。
1、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閱江樓
2、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鸛雀樓
3、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蓬萊閣
4、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越王樓
江南四大名樓有時又稱作長江四大名樓,一般是指中國長江以南的四個歷史文化悠久的建筑,包括湖南岳陽的岳陽樓、湖北武漢的黃鶴樓、江西南昌的滕王閣、安徽宣州的謝脁樓,但另一說是江南三大名樓,其中謝朓樓即不算在內(nèi),另一種說法則四大名樓不包括謝朓樓而包括江蘇南京的閱江樓。 岳陽樓聳立在湖南省岳陽市西門城頭、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譽,與江西南昌的滕王閣、湖北武漢的黃鶴樓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
概述
黃鶴樓位于湖北省武漢市,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樓”之美譽。巍峨聳立于武昌蛇山的黃鶴樓,享有“天下四大名樓絕景”之稱,與湖南岳陽樓,江西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唐代詩人崔顥一首“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已成為千古絕唱,更使黃鶴樓名聲大噪。而李白的《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更是為武漢“江城”的美譽奠定了基礎(chǔ)。
與岳陽樓、滕王閣相比,黃鶴樓的平面設(shè)計為四邊套八邊形,謂之“四面八方”。從樓的縱向看各層排檐與樓名直接有關(guān),形如黃鶴,展翅欲飛,整座樓的雄渾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變化的韻味和美感。
黃鶴樓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qū)蛇山西坡特一號。
旅游指南
乘坐旅游1號線、10路、64路、108路、401路、402路、584路、電車1路、電車4路均可到達。
歷史文化
黃鶴樓位于武漢市蛇山的黃鶴磯頭,面對鸚鵡洲。相傳始建于三國時期,歷代屢毀屢建。現(xiàn)樓為1981年重建,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shè)計。樓址仍在蛇山頭。主樓高49米,共五層,攢尖頂,層層飛檐,四望如一。底層外檐柱對徑為30米,中部大廳正面墻上設(shè)大片浮雕,表現(xiàn)出了歷代有關(guān)黃鶴樓的神話傳說;三層設(shè)夾層回廊,陳列有關(guān)詩詞書畫;二、三、四層外有四面回廊,可供游人遠眺;五層為瞭望廳,可在此觀賞大江景色;附屬建筑有仙棗亭、石照亭、黃鶴歸來小景等.。黃鶴樓是聞名中外的名勝古跡,它雄踞長江之濱,蛇山之首,背倚萬戶林立的武昌城,面臨洶涌浩蕩的揚子江,相對古雅清俊晴川閣,剛好位于長江和京廣線的交叉處,即東西水路與南北陸路的交匯點上。登上黃鶴樓武漢三鎮(zhèn)的旖旎風光歷歷在目,遼闊神州的錦繡山河也遙遙在望。由于這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前人流傳至今的詩詞、文賦、楹聯(lián)、匾額、摩巖石刻和民間故事,使黃鶴樓成為山川與人文景觀相互倚重的文化名樓。
概述
素有“西江第一樓”之譽的滕王閣,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嬰始建而得名,因初唐詩人王勃四大名樓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后世。
滕王閣座落于贛江與撫河故道的匯合處,占地4.3公頃,滕王閣在歷史上的興廢更迭達29次之多,現(xiàn)在的滕王閣主閣落成于1989年10月8日,共九層,凈高57.5米,南北配有回廊連接的兩個輔亭,建筑面積13000多平方米。瀕鄰南浦,面對西山,視野開闊,距唐代閣址僅百余米,主體建筑為宋式仿木結(jié)構(gòu),突出背城臨江,瑰瑋奇特的氣勢,主體建筑丹柱碧瓦,畫棟飛檐,斗拱層疊,門窗剔透,其立面似一個倚天聳立的“山”字,而平面則如一只展翅俗飛的大鯤鵬。
地理位置
滕王閣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
自然氣候
南昌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濕潤溫和,日照充足,一年中夏冬季長,春秋季短。南昌是典型的“夏炎冬寒”型城市,夏天非常炎熱,有“火爐”之稱;冬天又比較寒冷,因此春秋季節(jié)去滕王閣旅游是比較適宜的
旅游指南
市內(nèi)乘2、7、8、302路公交車在滕王閣下車即可到達。
歷史文化
滕王閣,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為唐高祖李淵之子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所創(chuàng)建。李元嬰出生于帝王之家,受到宮廷生活熏陶,“工書畫,妙音律,喜蝴蝶,選芳渚游,乘青雀舸,極亭榭歌舞之盛?!保麝愇臓T《重修滕王閣記》)據(jù)史書記載,永徽三年(652年),李元嬰遷蘇州刺史,調(diào)任洪州都督時,從蘇州帶來一班歌舞樂伎,終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后來又臨江建此樓閣為別居,實乃歌舞之地。因李元嬰在貞觀年間曾被封為滕王,故閣以“滕王”一名冠之。
時來風送滕王閣,滕王閣是南昌吉祥風水建筑,有古謠云:“藤斷葫蘆剪,塔圮豫章殘?!薄疤佟敝C“滕”音,指滕王閣;“葫蘆”,乃藏寶之物;“塔”,指繩金塔;“圮”,倒塌之意;“豫章”亦即南昌。這首古謠的意思是,如果滕王閣和繩金塔倒塌,豫章城中的人才與寶藏都將流失,城市亦將敗落,不復繁榮昌盛。在我國古代習俗中,人口聚居之地需要風水建筑。一般為當?shù)刈罡邩酥拘越ㄖ?,聚集天地之靈氣,吸收日月之精華,俗稱:“文筆峰”,滕王閣坐落于贛水之濱,被古人譽為“水筆”。有古人亦云:“求財去萬壽宮,求福去滕王閣”??梢婋蹰w在世人心目中占據(jù)的神圣地位,備受重視和保護。
概述
岳陽樓聳立在湖南省岳陽市西門城頭、緊靠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譽,與江四大名樓西南昌的滕王閣、湖北武漢的黃鶴樓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北宋范仲淹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更使岳陽樓著稱于世。
岳陽樓的建筑構(gòu)制獨特,風格奇異。氣勢之壯闊,構(gòu)制之雄偉,堪稱江南三大名樓之首。岳陽樓為四柱三層,飛檐、盔頂、純木結(jié)構(gòu),樓中四柱高聳,樓頂檐牙啄,金碧輝煌.遠遠而了,恰似一只凌空欲飛的鯤鵬。全樓高達25.35米,平面呈長方形,寬17.2米,進深15.6米,占地251平方米。
中部以四根直徑50厘米的楠木大柱直貫樓頂,承載樓體的大部分重量。再用12根圓木柱子支撐2樓,外以12根梓木檐柱,頂起飛檐。彼此牽制,結(jié)為整體,全樓梁、柱、檁、椽全靠榫頭銜接,相互咬合,穩(wěn)如磐石。
岳陽樓的樓頂為層疊相襯的“如意斗拱”托舉而成的盔頂式,這種拱而復翹的古代將軍頭盔式的頂式結(jié)構(gòu)在我國古代建筑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地理位置
岳陽樓屹立于湖南省岳陽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地面海拔54.3米。景區(qū)內(nèi)陸地東西長約130米,南北長約300米,陸地投影總面積3.9萬平方米。前瞰洞庭,背枕金鶚,遙對君山,南望湖南四水,北眈萬里長江。它雖在湖南省的北端,但正當中國中部,挨長江、伴洞庭,于洞庭湖居其口,于長江居其中。以水路言,從岳陽出發(fā),上溯長江,經(jīng)三峽,可通巴蜀;順長江東下,可達武漢、南京、上海等地,乃至遠涉重洋;沿洞庭湖及湘、資、沅、澧四水上溯,可與湖南76個縣市相連。以陸路言,緊靠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和107國道,在南北交通干線上亦處中端,極易轉(zhuǎn)入與之相連的其他鐵路、公路,通達各省。
自然氣候
岳陽及洞庭湖的氣候,處在中亞熱帶過渡地帶,溫暖濕潤,春夏冷暖氣流交替頻繁,夏秋晴熱少雨,秋寒偏早。年平均氣溫為16.5攝氏度到17攝氏度,降水量1200毫米左右,無霜期約270天,最佳旅游季節(jié)是4月到11月。
旅游指南
去長江三峽游覽的游客可以在客輪停泊岳陽城陵磯碼頭時(會停半天時間),乘當?shù)氐穆糜慰蛙嚽巴狸枠呛投赐ズ斡[,還有時間可以逛逛當?shù)氐膹R前街。
岳陽市內(nèi)乘坐1、2、3、4、5、6、7、8、9、15等路公交車均可到達,交通十分便利。
歷史文化
東漢末年,孫權(quán)的手下大將魯肅奉命鎮(zhèn)守巴丘,操練水軍,在洞庭湖接長江的險要地段建筑了巴丘古城。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魯肅在巴陵山上修筑了閱軍樓,用以訓練和指揮水師。閱軍樓臨岸而立,登臨可觀望洞庭全景,湖中一帆一波皆可盡收眼底,氣勢非同凡響,這座閱軍樓就是岳陽樓的前身。閱軍樓在兩晉、南北朝時被稱為巴陵城樓,到唐朝時期方始稱岳陽樓。宋慶歷四年(公元1044年),滕子京被貶至岳州,當時的岳陽樓已坍塌,滕子京于慶歷五年在廣大民眾的支持下重建了岳陽樓。滕子京重修的岳陽樓,在明崇禎十一年(1639年),毀于戰(zhàn)火,翌年重修。清代多次進行修繕。清光緒六年(1880年),知府張德容對岳陽樓進行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整修,將樓址內(nèi)遷6丈有余。岳陽樓在1700余年的歷史中屢修屢毀又屢毀屢修。幾經(jīng)風雨滄桑,屢毀屢建,有史可查的修葺共30余次.每次重修后,"則層檐冰閣,岌頌于其上,文人才士登眺而徘徊";圮毀之時,"則波巨浪,沖擊于其下,遷客騷人矯首而太息"(清朝張德容《重修岳陽樓記》)。至民國末年,樓身已經(jīng)破舊不堪。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對岳陽樓極為珍視,,人民政府多次撥款對岳陽樓進行了維修,還修建了懷甫亭、碑廊,重建了三醉亭和仙梅亭等古跡。
概述
為中國文化名樓之一的越王樓,規(guī)模宏大、富麗堂皇,堪稱中國四大名樓(綿陽越王樓、滕王閣、黃鶴樓、岳陽樓)之首?;謴椭亟ê蟮脑酵鯓?,氣勢與當年相比毫不遜色。99米的高度目前仍為全國仿古建筑之最(四大名樓現(xiàn)今滕王閣高57.2米,黃鶴樓高52.6米,鸛鵲樓高72米,岳陽樓高32米);天下詩文收錄最豐富,共收錄包括李白、杜甫、王勃、陸游等歷代大詩人題詠越王樓詩篇多達154篇(黃鶴樓112篇,滕王閣86篇,岳陽樓、鸛鵲樓雖有名詩文,但并不多),可謂“一座越王樓,半部中國文學史”;詩文作者檔次最高,除詩仙李白、詩圣杜甫外,幾乎涵蓋唐代以后的著名詩壇泰斗,算得上“天下詩文第一樓”。
地理位置
越王樓位于四川省綿陽市。
自然氣候
綿陽市地處中國東部季風區(qū)的四川盆地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qū)。冬半年受偏北氣流控制,氣候干冷少雨;夏半年受偏南氣流控制,氣候炎熱。
歷史文化
越王樓,始建于唐高宗顯慶年間(公元656年-661年),距今已1350余年,是與黃鶴樓、滕王閣、岳陽樓齊名的唐代文化名樓之一。東望富樂(山)、西接碧水(寺)、南眺南(山)塔、北連九院(科學城),踞龜山傍涪水,攬綿州之勝于無余。
越王,李貞(627年-688年),唐太宗第八子。唐史稱,在皇族諸王中,李貞以“才王”聞名,“文武兼?zhèn)洹保案挥欣舾伞?。刺綿州時,以忠孝為本,仁義為先,興水利,扶農(nóng)商,昭示天下,馴化百姓,融合各族,社會風氣為之一變。
公元656年,“三王”(漢王、原王、越王)加冠的李貞,以執(zhí)政皇帝唐高宗的兄長身份任綿州刺史,擔負重任,坐鎮(zhèn)大西南,防御吐蕃東侵,保一方平安。唐王朝國庫撥銀50萬兩修建越王樓,李貞親自督工。其初衷之一是作為加強防御,更重要的是栽梧桐引鳳凰,廣招天下人才,帶動綿州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
唐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發(fā)生“安史之亂”,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唐玄宗被迫出逃西蜀,率王公大臣、在兩萬御林軍的護衛(wèi)下入蜀,駐蹕綿州越王宮----越王樓,方驚魂稍定,心情有所好轉(zhuǎn)。玄宗出逃入蜀,一路上千辛萬苦,吃不好,睡不好,傷感欲絕,沒想到在遠離長安的西南邊陲綿州,尚有可與首都長安宮殿媲美的越王宮,一切均按王制打造,舒適安全。于是,唐玄宗不再忙于趕路,暫作休整,將越王樓作為臨時行宮。
自唐越王樓修建完工之日起,天下文人雅士紛至沓來,揮毫潑墨,留下了無數(shù)千古頌傳的經(jīng)典詩篇,歷代詩人題詠越王樓詩篇多達150余篇,其中尤以詩仙李白的 《上樓詩》:“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詩圣杜甫《越王樓歌》:綿州州府何磊落,顯慶年中越王作;孤城西北起高樓,碧瓦朱甍 照城郭。樓下長江百丈清,山頭落日半輪明;君王舊跡今人賞,轉(zhuǎn)見千秋萬古情。”、宋代陸游《登越王樓》:“上盡江邊百尺樓,倚欄極目暮江秋。未甘便作衰翁 住,兩足猶堪踏九州”等詩聞名天下。唐、宋、元、明、清歷代畫家也多有描繪越王樓的精美畫卷,故有學者稱越王樓為“天下詩文第一樓”。
越王樓曾數(shù)度毀損,幾經(jīng)重建。唐末宋初,越王樓被一場大火燒毀大半,元朝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修復,明代亦重建過一次,但明代的一場大火又將其徹底燒毀,僅剩越王臺。
現(xiàn)在恢復重建的越王樓仍建造于龜山遺址,占地面積84.2畝,呈唐式昂斗飛檐歇山式,底層東西長66米,南北寬88米,主樓高99米,共15層,建筑面積 22207平方米,集閣、樓、亭、殿、廊、塔于一體,一層至五層是閣,十層至十三層是樓,十五層是亭,頂端寶頂似塔,二層南北兩方向是殿,各層有外廓,是當今仿古單體建筑之最。三大名樓樓主及專家來綿考察,稱頌越王樓“霸氣”,故有“越王樓霸氣、黃鶴樓大氣、滕王閣才氣、岳陽樓秀氣”之說。
一座越王樓,千年文化史。2001年10月,綿陽市通過現(xiàn)場考古,查閱史料,開始對越王樓實施重建,最大限度還原其歷史原貌。恢復重建后的越王樓,主樓為全框架鋼筋混凝土現(xiàn)澆結(jié)構(gòu),形體融匯了歷代古建筑的閣、樓、亭、殿、廊、塔于一體的建造法式,氣勢與當年相比毫不遜色,99米的高度目前仍為全國仿古建筑之最(現(xiàn)今滕王閣高57.2米,黃鶴樓高52.6米,鸛鵲樓高72米,岳陽樓高32米)。
鸛雀樓位于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共六層,前對中條山,下臨黃河,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風景勝地。它作為備選之一,與武昌黃鶴樓、 洞庭湖畔岳陽樓、南昌滕王閣齊名,被譽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樓。相傳當年時常有鸛鵲(顴,鶴一類水鳥)棲于其上,所以得名。該樓始建于北周 (公元557--580),廢毀于元初。可惜鸛雀樓到宋以后被水淹沒,后水退卻。由于樓體壯觀,結(jié)構(gòu)奇巧,加之區(qū)位優(yōu)勢,風景 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其中王之渙《登鸛雀樓》詩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笨胺Q千古絕唱,流傳于海內(nèi)外。沈括《夢溪筆談》給了鸛鵲樓八個字:“前瞻中條,下瞰大河?!鼻в嗄觊g,它對于激勵振興中華民族之志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21世紀初,中國人重建鸛鵲樓。有關(guān)方面報道,為弘揚中華民族文化,1997年12月,鸛鵲樓復建工程破土動工,重新修建的鸛鵲樓為鋼筋混凝土減力墻框架結(jié)構(gòu),設(shè)計高度為73.9米,總投資為5500萬元,截至2001年,主體工程已完成封頂。這座九層高樓在永濟市黃河岸邊落成鸛雀樓與同在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的人文風景勝地的普救寺相隔不遠,這兩大著名人文景觀成為當?shù)氐穆糜沃е?a data-type="gallery" data-index="0">四大名樓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