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的孩子,你別看他年紀小,其實情感世界已較豐富,對音樂的感悟力也較強。我舉個例子:2006年歌曲《隱形的翅膀》唱得很紅。當孩子充滿感情地將它唱給我聽,說要參加學校的歌手賽時,我第一次認認真真地聽賞了這首歌曲。世間的許多事物就這樣,不經意時,似乎發(fā)現(xiàn)不了什么,當你懷著探究或欣賞之心時,它的許多優(yōu)點便會展現(xiàn)在你眼前。《隱形的翅膀》這首歌曲就這樣,聽著品著,最終你心中的那快軟肋似乎被它擊中,繼而便有如醍醐灌頂般舒暢。我問孩子喜歡的理由,她說,歌曲將我們常有的憂傷與孤單情緒表達得很美,唱著唱著,你的這種情感便得以抒發(fā),繼而又引領你唱出灑脫的積極向上的情感,優(yōu)美的詞曲讓你在演唱與欣賞中全身心都得以飛揚。孩子的話讓我驚訝不已:小小年紀對一首歌曲有如此的感受,是孩子情感豐富、情感早熟還是我們落伍了?繼而又想,孩子平時的作文似乎就很讓人驚訝的,有如此感受也不足為奇。這又讓我想起了六年級學生林榮雄寫給我的信中的一段話:“我喜歡音樂,因為跳躍活潑的音樂可以使人心情快活,平板的音樂使人身心更加舒服平靜,慢板的音樂使人感到浪漫,有時也使人感到很凄涼悲傷??傊?,音樂與人的感覺同在?!闭f得多好啊!可是當時我懷疑他是哪抄來的,還找語
可是,曾幾何時,音樂在不少世俗的觀念中卻是會讓人變輕浮、不專心學習的罪魁禍首??上驳氖墙陙恚S著課改的深入,美育理論與美育實踐的發(fā)展,美育的功能已越來越為人們所認識。常能聽到不少家長說:“我讓孩子學琴是為了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毅力,促進個性發(fā)展,培養(yǎng)良好素養(yǎng)。”;“讓孩子學唱歌、舞蹈,是為了陶冶情操,素質教育嘛?!钡鹊?。所以,我們的周圍,學琴的孩子,學唱歌、學舞蹈、學美術的孩子,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可見,素質教育的春風不敢說吹進了千家萬戶,至少已吹到了千家萬戶。就拿我們學校的學生合唱團來說吧,(、、、、、、)。而益智音樂、調理音樂、音樂診所亦風靡全球。這實在是件令人高興的事!于是,我在我的博客上寫了兩篇關于“隱形翅膀”的日記。我以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對隱形的翅膀,只是有的人常常讓它飛得自由愜意、堅強快樂,有的人則始終不能飛、不愿飛或怯于飛、懶得飛罷了。不是嗎?當一個人“胡思亂想”時,這對翅膀便開始飛翔,當然,有才之人,有籌備“油料”之人便飛出了名篇佳作,或傳誦千古,或造福后代,而庸懶之人則永遠“隱形”?;谝陨险J識與感受,我以為歌曲《隱形的翅膀》是首難得的好歌。于是,我請六年級一個電腦很溜的“淘氣包”上網(wǎng)找來歌譜,在歌譜上寫:六(1)班某某同學提供,然后復印給各班同學學唱,并要求寫日記。學生的歌聲與交給我看的部分日記表明,他們很喜歡這首歌曲。
當市培訓部于老師打電話告訴我,要我來這做半天講座時,我惶恐了好幾天。講什么呢?我琢磨,音樂教師的生活主題不外乎就是三個樂章:音樂——音樂教師自己——音樂課堂。于是,我選擇了這個題目。
一、音樂:生活中最美的樂章。
自人類誕生之日起,音樂就與人們相隨相伴。仔細留意一下,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在現(xiàn)實生活中,音樂的節(jié)奏時常振動著我們的耳鼓;音樂的旋律時常撥動著我們的心弦;音樂所產生的效應也時常激發(fā)著我們的靈感。音樂把我們生活中的一切融進了一個個的音符之中,音樂也把我們的情感世界融入到一次次的震撼之中。如:歌曲《感恩的心》、《為了誰》、《愛的奉獻》、《凝聚每份愛》;器樂曲《梁?!贰ⅰ抖吃隆?、《如歌的行板》等等等??梢哉f,自古到今,無論是搖籃邊的催眠曲還是葬禮中的哀樂;無論是宗教儀式中的祭杞音樂還是勞動中的呼喊號子、、、、、、音樂始終伴隨著人類的生命歷程,譜寫著人類的生命之歌見證著人生每一個神圣的儀式,陪伴著人生每一段豐富的經歷。不是嗎?在人類還沒有發(fā)明文字之前,我們的祖先就會用歌聲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在漫長的人類發(fā)展史中,是音樂幫助人們生存,陪伴人們生活。沒有音樂,人類的生活不會如此的充實;情感不會如此的豐富;心靈不會如此的高尚;文明也不會如此的燦爛輝煌。可以說,音樂,它已深深地根植于我們的日常生活。它在生活中存在之深,存在之微妙,幾乎如空氣一樣彌散在我們的周圍。一位辦公室的管理人員,可能從不光顧音樂廳,從不欣賞音樂會,但是,他會為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祝》的優(yōu)美旋律而陶醉;一位母親,可能從未參加過合唱、表演,但是她會用溫存的歌聲陪伴嬰兒入睡;有人還通過播放音樂來提高雞的產蛋量和奶牛的產奶量;在監(jiān)獄的管理中通過播放音樂還可以大大地減少犯人的騷亂促使其安靜等等。在我們的生活中,音樂無處不在,它深化著生活,豐富著環(huán)境,促進著人們的生活經驗。另外,音樂還具有不容忽視的經濟效能,從慶典音樂到廣告音樂、健身音樂,從表演業(yè)到娛樂業(yè)。音樂已成為聲價不菲的產業(yè)。
現(xiàn)代社會生活中,伴隨著大量音樂現(xiàn)象,諸如:禮儀音樂(節(jié)日、慶典、隊列、迎送、婚喪等);實用音樂(廣告、健身、舞蹈、醫(yī)療等);背景音樂(休閑、餐飲、影視、網(wǎng)絡等)。同每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了解音樂與生活的關系,理解音樂對人生的意義,使學生熱愛音樂,熱愛生活,進而讓音樂伴隨終生,提高生活質量,便成為我們這一學習領域的主旨。
音樂的非本體價值
其實,音樂教育作為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區(qū)別與它者的教育形式,對于心靈美的塑造,道德教化的獨特功能,以及對于完善人的心理結構的影響與作用,早在幾千年前,就被人所知曉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公孫尼子,在他的美學著作《樂記》中贊美音樂,說它“清明象天,廣大象地,終始象四時,周旋象風雨;五色成文而不亂,八風從律而不奸,百度得數(shù)而有常;大小相成,終始相生,倡和清濁,迭相為徑。故樂行而侖情,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狈Q我們的先人為圣人實不為過,你瞧,短短的一小段文字就將音樂的特點與積極作用表述得透徹而全面。國內外的許多研究亦表明,音樂具有改變情緒和心境的效果。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教授哈克博士也認為:“音樂是一種極為強大而在道德方面處于游移狀態(tài)的力量,它的功能既可以積極,又可以消極。”
積極方面:
1、音樂對人身心具有愉悅的作用并給人以鼓舞和力量。
如:法國比才的《卡門》,使人感到希望、明朗、輕松;施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中國的《春江花月夜》等,給人以輕松愉快的感覺;《黃河大合唱》、《義勇軍進行曲》則能使人熱血沸騰,感受到堅強、剛毅與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質;《祝福祖國》、《歌唱祖國》、《走進新時代》等等,每每唱起,總能激起由衷的愛國熱情。貝多芬的升c小調鋼琴奏鳴曲》、蕭邦的《幻想波蘭舞曲》等,則能幫你掃除煩悶與苦惱,緩解緊張的精神,舒緩過大的壓力、、、、、、。(1792年,法國工兵大尉里爾創(chuàng)作的《萊茵河戰(zhàn)歌》既《馬塞曲》鼓舞法國人民反敗為勝。次日,向全國印發(fā)10000份。一位將領還在一份求援報告中寫道:“請調派1000人或1000份《馬塞曲》來加強力量?!备叱恶R塞曲》,法蘭西民族取得了推翻封建專制建立民主共和的偉大勝利;中華民族伴隨著《義勇軍進行曲》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一曲《喀秋莎》曾經鼓舞了多少前蘇聯(lián)人民,迎來了戰(zhàn)勝法西斯取得衛(wèi)國戰(zhàn)爭輝煌勝利的曙光、、、、、、
2、音樂能促進人的心智活動效率。
(舉例:日常生活中常有這樣的現(xiàn)象,當你教孩子朗誦一首兒歌,并想讓他背誦下來時,總是要花費點氣力。但是,你要是教他唱一首帶有曲調的兒歌,那就容易多了。有人曾做過這樣的實驗,即讓兒童運用音樂的手段來掌握和記憶語言詞匯。結果發(fā)現(xiàn),這要比用純語言手段去讓兒童記憶的效率高出3倍多。一些西方國家還將音樂稱為大腦的體操。諸如此類的事例多多、、、、、、愛因斯坦、袁隆平、錢學森、英國前首相西斯等等。更妙的是作家王蒙創(chuàng)作長篇巨著《青春萬歲》陷入困境時,音樂幫助了他。他說:“我為作品的結構而苦惱、左沖右撞、不得要領的時候交響樂的結構大大啟發(fā)了我、鼓舞了我、幫助了我,我所向往的長篇小說的結構正應是這樣的呀,引子、主題、和聲、第二主題、沖突、呈示和再現(xiàn),一把小提琴如訴如歌,好象是某個人物的心理抒情。小提琴齊奏開始了,好象是一個歡樂的群眾場面。鼓點和打擊樂,低沉的巴松,這是另一條干擾和破壞書中年輕人物的生活的線索,一條反抒情線索的出現(xiàn)。豎琴過門,這是風景描寫。突然的休止符,這是情節(jié)的急轉直下。大提琴,這是一個老人的出場、、、、、、我悟到了,小說的結構也應該是這樣的,,既分散又統(tǒng)一,既多樣又和諧。有時候有主有次,有時候互相沖擊、互相糾纏、難解難分。有時候突然變了調、換了樂器、好像是天外飛來的另一個聲音,小說里也是這樣,寫上四萬字后,你可以突然擺脫這四萬字的情節(jié)和人物,似乎另起爐灶一樣,寫起一個一眼看去似乎與前四萬字毫不相干的人和事來。但慢慢地,又和主題、主旋律、主線扭起來了,這樣就產生了開闊感和灑脫感。狄更斯的小說——如《雙城記》就很善于應用這種天馬行空、百川入海的結構方法。而這些方法,首先是音樂給我以啟示。音樂是我的老師,當然,音樂也為我服務,它可以引起我的回憶,觸發(fā)我的感受。但更多時候,音樂給我以美的享受和休息。我說過聽音樂是給靈魂洗澡,使人凈化。當我因為工作雜務而焦頭爛額的時候,當我因為過分緊張而失眠焦躁的時候,聽上一個小時的鋼琴曲或者管弦樂就能把自己的心理機能調整過來,從而獲得心理以至生理的好處。如果能有機會和條件,自己唱上一陣子所喜愛的歌,我的心情就會更加舒暢。音樂給予我的實在是太多了,我想勸讀者和同行,更多地去愛音樂、接觸音樂、欣賞音樂吧!一個沒有音樂的生活是不完全的生活,一個不愛音樂的人也說不上完全的愛生活。
3、音樂能幫助、促進人建立一個健全完美的心理結構,增進人的心理、生理健康。
醫(yī)學專家大約在40年前就開始利用音樂來治療心理或生理上的疾病。這些治療專家,有步驟地選擇不同類型的樂曲,用其節(jié)奏、旋律、和聲等方面的因素,來改變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狀態(tài),使其病愈。
4、音樂還可以增強群體凝聚力,促進人工作效率的提高。
同唱一首歌可以凝聚人心;聆聽進行曲會產生振奮精神、整齊步伐的效應;在工廠中通過播放音樂提高工作效率緩解人們的緊張與疲勞已經越來越為人們認識到;人們從勞動歌曲的演唱和欣賞中既可獲得審美的體驗,又可產生統(tǒng)一勞動節(jié)奏、鼓舞勞動情緒的效應(如勞動號子等)。
5、音樂更能在人的心靈深處培養(yǎng)起深厚的愛國之情,友愛之情。
請大家回憶一下,奧運期間,每當《歌唱祖國》這首歌曲在我們的奧運場館唱響時,你的心情怎樣?再請大家盤點一下自己的記憶,若干次的集體音樂活動中,你與周圍同伴的關系有否改變?你的心情怎樣?所以,我們音樂教師要深刻理解音樂學科的本體價值(審美)與非本體價值(育德、促智、醫(yī)療、交流、鍛煉、休閑、娛樂、改造環(huán)境、謀生等等)。
消極方面:
研究與實踐表明:沉浸于搖滾文化和重金屬風格音樂的青少年,與學習成績降低、婚前性行為、吸毒及其它惡性行為相聯(lián)系,此類音樂行為與消極社會行為是相互強化的。著名音樂人類學家梅里亞姆曾說“在人類的文化活動中,或許沒有任何事物像音樂這樣具備如此全方位的彌散性,影響、塑造并常常是控制著人類的行為?!蔽以凇缎∫魳芳摇菲诳x過這么則故事:若干年前,美國有位作曲家寫了首名為《黑色星期五》的樂曲。最初的欣賞者是位青年學生,聽后作品的第二天這位學生自殺了。有位鋼琴家不信此事也找來音樂聽賞、彈奏,結果也自殺了。更可怕的是,一位自稱心理素質極佳的心理學家在聽完此曲后竟也自殺了!說實在話,時至今日,對故事的真實性我仍持懷疑態(tài)度,但另一方面也說明音樂對人情緒、心境等的負面影響力實不可低估。我們知道,科技的發(fā)展使音樂的傳播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革命。音樂,從唱片和無線廣播時代的有線傳播,被電視,隨身聽,cd\vcd\mp3\p4\mid\dvd以及互聯(lián)網(wǎng)等媒體推到了無限。在如今的 時代里,傳統(tǒng)音樂教師對音樂教材的占有權力,被徹底瓦解。學校的青少年、兒童擁有和熟悉的音樂,在某種程度上甚至超過老師。而且,他們擁有和偏好的音樂,往往不是學校音樂教育的主流內容,其中有相當大的分量與學校音樂教育的宗旨是相悖的。而這些內容又往往腐蝕著學生的思想、影響著他們的社會行為。有位老師寫到:一次代二年級班主任,給學生分午餐時想讓學生邊聽音樂邊用餐,于是打開電腦播放鋼琴曲,這時一位小朋友舉手要求播放歌曲《香水有毒》,我當時還沒聽過此歌,于是播放,開始我沒在意,覺得旋律還挺好聽的,可是當我聽清歌詞時,大為吃驚。這樣的歌詞內容適合小學生嗎?:“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是我鼻子犯的錯,不該嗅到她的美,擦掉一切陪你睡、、、、、、”這完全就是一個沒有自尊的女人在哀嘆。因此,做為一名音樂藝術教師,我以為,我們不僅要以音樂為師、為友,而且更應該將學生領進音樂,引領他們朝積極的欣賞方向前行,使音樂浸入學生心中,融入他們的生活,伴隨他們的一生,讓音樂成為孩子心中隱形的翅膀,并能乘著它飛向快樂美好的明天。
二、音樂人:傳遞“貝多芬的‘吻’”。
——做個有魅力的教師
解釋:音樂人,廣義指,今天指
關于“貝多芬的吻”
這是 一次偶然的閱讀,“貝多芬的吻”一詞引起了我的注意,并牽著我的心讀完以下的故事——
安多爾·福爾迪斯是匈牙利血統(tǒng)的著名鋼琴家。1985年9月間,他在聯(lián)邦德國的薩爾布魯開辦了一個鋼琴大師班,專門為年輕的鋼琴手上課。在授課的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當他用手在學生的背上輕輕的拍一下的時候,學生的琴馬上會彈得更好,這種做法讓在場的所有人連同他自己都感到驚奇。
這使他想起自己16歲那年的一場個人危機。他同音
故事讀完了,可我的思緒仍留在故事中并因它而浮想聯(lián)翩。
輕輕的一拍,輕輕的一吻,那樣自然真誠地將師者的愛心袒露,而這愛的教育效應竟是如此之大!我不由得想起了福建師大長安道旁宣傳牌上第斯多惠的話:“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喚醒、激勵和鼓舞?!睆倪@兒經過不知多少回,我總要在心里把它讀上一遍,想上一回,教育藝術的內涵到底是什么?盤點二十余年來的教學實踐,我細細品著“貝多芬的吻”的內蘊:
是愛心?!八囆g的精髓并不是技術,而是心靈。一旦心靈可以毫無障礙地自由表達,便能創(chuàng)造出完滿的音樂效果?!蹦闱疲捕酄枴じ柕纤鼓禽p輕的一拍,已然將其對學生的愛與贊許傳達給了學生,并使之欣欣然地發(fā)揮出了最佳。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都有感受到有時一個真誠的微笑、由衷的ok手勢等,也能有類似那“輕輕一拍”的效應。記得一年級的一節(jié)音樂課,我?guī)W生到梯形教室上課,教室里只有我、學生和音樂伴奏帶,我們都很開心。其中一個環(huán)節(jié)我請學生上臺聽著音樂自由表演。當時有幾個男生的表現(xiàn)讓我記憶猶新:三個孩子自由組合成一臺時鐘,隨著音樂非常有節(jié)奏的轉著,另外幾個則在時鐘的周圍表演各種角色的動作,有舞蹈的、有當小馬車的、有讀書干活的。一年級的孩子能自由地將一首歌曲表現(xiàn)得如此,不能不說這已是完滿的效果了!當然,愛心的內涵不僅于此,它還表現(xiàn)在師者對自己所從事的音樂教育工作保持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有了這,你才會有“為伊消得人憔悴”的“上下求索”的敬業(yè)、奉獻精神。只有如此,你在音樂教學中方能對學生“動之以情”。你的一節(jié)課,也許便具有那一“吻”之魔力。
是學識。然而,一個這樣的“吻”并不是僅用一份愛心就能詮釋的。它更需要你淵博的學識來表達。缺少學識的愛心必然顯得蒼白無力。音樂教師的學識是通過其學識魅力表現(xiàn)出來的,主要表現(xiàn)在對音樂的審美鑒賞(感知、想象、聯(lián)想、情感、理解、評價)、音樂審美表現(xiàn)(歌唱、演奏、表演)、音樂審美創(chuàng)造(審美創(chuàng)造意象、激情、個性)以及藝術修養(yǎng)和文化底蘊的廣度和深度上。音樂藝術美的魅力,為我們音樂教師表現(xiàn)才華提供了廣闊的天地。而我們的學識魅力正是通過對音樂藝術美的領略來體現(xiàn)的。良好的學識魅力是引領學生愉快學習的專業(yè)基礎。音樂是情感藝術、聽覺藝術、表演藝術,這就要求我們要情感豐富、想象力、聯(lián)想力、表現(xiàn)力強,且富有激情。很難想象,一首沒有感情、表情的歌曲范唱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反之,一個富有激情、幽默的老師學生能不喜歡?記得曾聽過的一節(jié)語文課:老師在教學“嘖嘖”一詞時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其中一位學生讀得很到位,老師馬上也用很有感情的語調說:“‘嘖嘖’你讀得真好!”此時,全班發(fā)出了輕松愉快的笑聲。老師幽默的評價,活躍了課堂氣氛,也活躍了學生思維,更拉近了師生距離。還記得、、、、、、(視唱教學中的小地雷)。
是氣質。氣質是教師人格和個性特點的外化,它涵蓋了智慧、自信、機敏、幽默、雅致、直摯等。作為美與愛的使者,音樂教師不僅要具有敬業(yè)的奉獻精神、良好的職業(yè)道德,還須有通達的性情、高雅的涵養(yǎng)、宜人的風度。通達的性情是指寬容、豁達的胸襟,開朗的性格,以人格的力量感動和教化學生;高雅的涵養(yǎng)則指淵博的知識、豐富的內涵和良好的修養(yǎng);宜人的風度包括舉止端莊、落落大方,待人禮貌、隨和,衣著整潔、適宜,語言流暢、優(yōu)美,表情自然、親切,給人以瀟灑和高雅之感。想那可以世代傳承并具有巨大效應的“貝多芬的吻”,一定是性情、涵養(yǎng)、風度的至高境界吧?。热皇侵粮叩木辰?,我們自然一時無法抵極,但是我想,我們可以將它作為努力的方向吧。)
“親其師則信其道”,有著如此愛心、學識、氣質的教師,學生能不喜歡?具備了這些,師者激勵、鼓舞和喚醒的教育藝術方有“千頃潤”的肥沃土壤可以耕耘。我再一次理解了貝多芬的偉大,“貝多芬的吻”似乎也吻到了我的心里。
感謝音樂,是她讓音樂人的生命充滿靈性,充滿活力,充滿陽光,當我們的職業(yè)與音樂有關的時候,當我們的事業(yè)交給音樂的時候,我們已經豐富了音樂人的內涵。
三、音樂課:學生心中最美的風景線。
——有效教學探析
如何讓音樂成為學生最想上的課,如何讓音樂成為學生的最愛,如何讓音樂走進學生的生活,走進學生的心靈,最重要的途徑,是用好我們的課堂。讓我們的課堂美一些,讓課堂充滿著無限的魅力。換句術語說,就是讓課堂教學向著有效的方向發(fā)展。
下面就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點粗淺的看法:
(一)、強調課堂情趣,激發(fā)學習熱情
心理學家指出:人的情緒和興趣,對人的認識活動有很大的影響,情緒高漲、精神愉快,認知效果就好,學習興趣強烈就積極主動地學,喜歡學和堅持學。所以,培養(yǎng)興趣激發(fā)學習熱情是我們的首要任務。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一個愛好音樂的家庭環(huán)境,他們在樂感方面的差異,也是非常大的。音樂課在學校里一般都是一周兩節(jié),音樂教師與大多數(shù)學生交流的時間有限。長期以來,音樂課本身的學科地位在家長、學生的心目中是比較靠后的。但音樂課本身的質量是讓孩子喜歡音樂課的關鍵。如果音樂課有趣、較容易,自然會拉近學生與音樂課的距離,所以要從音樂課的趣味性入手吸引住學生。
1、巧妙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教師要營造良好課堂環(huán)境,發(fā)揮自身的主導性,善于運用課堂機智,巧妙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首先自己要對教學內容滿懷興趣、情感與激情。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我以為,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情感與想象的元素在其中。比如:課前的律動操,教師如若能充滿激情地與學生一起律動,效果一定不錯。(形體訓練動作配樂唱唱做做)。再如:(3、5321、23321232,3、5321、2776561、、、、、、)。做為術科老師,我們都深有體會,課前的組織教學常常是最費神傷腦的,為了快速地讓學生進入有序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可視學生當時的情況靈活地出招吸引其注意力。
如:伸出手指快速變換著讓學生數(shù),數(shù)完后,馬上提問:剛才數(shù)的數(shù)字在音樂王國里唱什么?接著要求看著手指數(shù)唱出唱名,告訴孩子們,就這么簡單的幾個音,在作曲家的魔棒下變出了一首美妙的歌曲,想聽聽嗎?
再如:有位老師在導入《山谷靜悄悄》一課時,沒用任何語言,只是安靜的走進教室,拿起筆,轉身在黑板上畫了一幅漂亮的“山谷”簡筆畫。這下孩子們的眼前一亮,小腦袋里卻打上了問號。接下來動聽的音樂便緩緩流入了他們的心田。
有位老師更巧妙,走進教室,她發(fā)現(xiàn)有幾個小淘還在打打鬧鬧,靜默幾秒后,她笑瞇瞇地上前將其中一位輕輕拉到講臺前,脫下他的花格子襯衫,拿在手上,學著魔術師的動作,前后左右抖了抖,然后將襯衫巧妙在扎在孩子的頭上,然后問驚訝不已的孩子們:他是哪個少數(shù)民族的?接下來的效果,孩子們熱情高漲,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還有位老師,在教學有關四分音符節(jié)奏和四分休止節(jié)奏知識時,他用模特步及頭疼、牙疼、腰疼等動作擺ps,這位教師風趣幽默的言行令學生興趣盎然且津津樂道。還有一位教師,在教授民歌知識時,她特意穿上民族服裝,然后由服飾特點開始,介紹相關知識。
組織教學環(huán)節(jié)令我們煩惱,基礎教學環(huán)節(jié)也常讓我們費神。如何讓我們這些“寶貝兒”的注意力回到教材上來,不花點心思是行不通的。如:音階的教學,(編童話故事、順口溜、師生對唱、利用頭飾、手飾表演、學生請假條的笑話等等。);視唱的教學(聽辯電報、對唱、請小老師指譜、聽琴哼唱、小音符找家等等);樂理教學(利用卡片、表演、幽默的表述等等);
2、注重學科整合,引導學生層層深入。
各門學科既是相互獨立又是相通的,音樂課和美術課、語文課、社會課等等學科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如:據(jù)小學生想象能力強的特點,在教學中,經常引導學生在聽音樂時,積極展開聯(lián)想,由聲音想到畫面或由畫想到聲音。在聆聽音樂的同時創(chuàng)作音樂畫。又如:社會語文課中有關地球、環(huán)保、古詩詞的教學內容,我們可以選擇相關內容主題的歌曲進行教學,融思想教育于其中,例歌曲《地球的孩子》、《春曉》、《讀唐詩》等等,歌曲動聽,思想內涵豐富,極受學生喜愛,因而引導學生 深入的學習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3、利用音樂自身的魅力激發(fā)學習興趣。
一段好聽的音樂本身就是吸引學生興趣的好方法。好聽的音樂自然吸引住學生的耳朵,尤其是他們熟悉的音樂、如流行音樂、動畫片歌曲、廣告音樂等。記得有一次在教學下滑音時,我先請一位曾在班級音樂會上表演過“曲藝雜壇”主題歌的男生,當他拿著一把掃帚當樂器,聲情并茂地邊歌邊做動作:“相聲、小品、魔術雜技;評書、笑話、說唱藝術;東西南北中;君請看,曲苑雜壇?!睍r,全班同學無一不被逗笑,繼而報以熱烈的掌聲。此時,我趁熱打鐵,教學生齊唱沒有下滑音與有下滑音及裝飾音的這段歌曲,孩子們興趣盎然地學會了歌曲,有關裝飾音和下滑音的知識也便掌握了。
有位老師在教學《賣報歌》一課時,正巧趕上那段時間動畫片《三毛流浪記》正在少兒頻道熱播。孩子們對三毛的悲慘遭遇非常同情,而其中的歌曲也頗為孩子們喜歡。《天大地大我沒家》這首主題歌曲調優(yōu)美凄涼,歌詞寓意深刻,是一首非常好聽,思想又深刻的作品。
他便選用此歌作為導課的引子。同學們一聽都特來勁,幾乎全班同學都跟著唱了起來。剛開始,同學們還都是用興奮的情緒在唱,可是唱著唱著大家的表情就由興奮轉為平靜,再由平靜轉為難過。甚至有的孩子眼睛里泛出晶瑩的淚花。一首好歌不僅帶給人美的感受,還有思索。在歌曲的渲染下,同學們的思想自然而然地投入到那段從未經歷過的年代,他們的心和三毛的心緊緊地連在了一起。于是很自然的,由三毛過渡到賣報歌的小主人公“小毛頭”身上進行新課教學。
4、用心整合多方資源。
(1)、用心挖掘學生中的人力資源
(教學之前之后的拓展)如:網(wǎng)上找尋歌曲—唱給老師聽—唱給同學聽在歌單上寫:此歌由某班某同學提供—發(fā)給全年段學生;之后:學會后查相關資料第二節(jié)課交流;請有器樂、舞蹈、聲樂等基礎的孩子當小老師;特意讓某些“搗蛋鬼”當音樂班長等等。
(2)、班主任的資源
唱好國歌、校歌、段歌、班歌。班會課唱、集體活動中唱,并且讓它們滲透到各科的教學中,讓主流音樂占領不健康早熟音樂的市場,使之漸漸認可主流歌曲,盡享童年時代的美好時光。
(二) 、遵循心理特征進行音樂教學。(以高年級為例)
小學生心理特征包含知覺特征、思維特征和活動特征,它們共同參與學習活動。高年級學生明顯的生理特征是長高長大,大腦也逐漸成熟起來。有些學生出現(xiàn)生理“早熟”。心理特征主要有:從事一項活動的目的動機明確,喜歡獨立思考,獨立意識增強,自尊心較強,智力與非智力發(fā)展較快。
這一時期,如果采用一年級“唱游”形式教學,我們會覺得別扭。他們已適應靜態(tài)式的學習環(huán)境,養(yǎng)成依靠內心的思維活動學習音樂的習慣。例如,《轉圓圈》(六年級下期)開頭是徐緩的音樂(靜景)“啊,月亮出來了!”,接著是用稍快、短促、熱烈、歡快的游戲場面(動景)“月亮出來了,大家出來玩,拉起手站成排,月亮底下轉圓圈?!比绻尩湍昙墐和?,他們自然手拉手,跳圓圈舞,樂得不可開交。而六年級的同學唱,多數(shù)男女同學不愿拉手,也不愿跳跳蹦蹦的唱。你看,他們坐在位子上靜靜的聽(音樂),細細的想(音樂),在老師的輔導下對音樂作具體與綜合的音樂感受,從他們的臉上看得出“品嘗”作品得到的某種感受反應。
這一時期,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比較積極主動,個人情感控制能力較好。他們討厭老師當著同學的面說指責的話,也不喜歡老師當眾表揚他們上課專心守紀,這一類的表揚語會使同學認為這位老師很好笑。他們希望老師用和藹、親切、真誠的態(tài)度同他們講音樂,共賞音樂。他們希望與老師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尊重他們的人格,相信他們的能力,讓他們“自己學”。
高年級學生掌握了一定的音樂知識與技能,具備一定的欣賞能力和唱歌能力,有了一些學習音樂的良好習慣(包括教師的“靜態(tài)”即情態(tài)、聲態(tài)、形態(tài)和學生的靜思、靜聽)和方法。課堂教學應從以下方面努力發(fā)展:㈠創(chuàng)造“靜”式的教學環(huán)境,加重聽的教學分量;㈡用討論式學習音樂;㈢創(chuàng)設音樂情景,渲染音樂意境,激發(fā)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㈣用聽記和改寫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㈤用自我表現(xiàn)鍛煉學生的音樂能力和展示學生的音樂個性。這樣,他們的觀察力、想象力、記憶力、聽力、感受力、鑒賞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等智力(含非智力)因素,就能在音樂學習里得到較好的發(fā)展。
小學生階段學生心理特征的轉折期約在三年級下學期。教學立意、構思和方法有較大的差別:低年級以“動”為核心組織愉快的教學;高年級則應用情感教學法教學,重點讓學生體驗音樂情緒情感,在作品情感的體驗中得到音樂審美和思想教育(如:簡單的二部視唱教學—— )。因此,關鍵去挖掘教材里的思維性、藝術性、情緒色彩和情感特征,以“靜”為核心組織教學。委托學生輪流當文藝委員,負責收集同學們對音樂的看法和建議,組織音樂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負責任的態(tài)度。常常請個別學生當5-10分鐘音樂老師,展示其對音樂課的要求、理解及對教材的自學能力,培養(yǎng)學生組織能力和自信、大方的心理素質,融洽師生關系。
(三)、關注被“遺忘”的孩子。
任何一個年級的學生中總有少部分被“遺忘”的孩子,或稱“學困生”,這些“學困生”總是師者“煩勞疲乏”的原因。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有幸到師大附小聽了幾節(jié)音樂課,發(fā)現(xiàn)每節(jié)課里都有幾個“被遺忘的”孩子。他們或呆坐墻角,獨處一隅;或無所事事,在座位上轉來轉去。當這些孩子發(fā)覺我關注的目光后,有的趕緊去看鄰座的書;有的不好意思地挪開了眼光;有的沖我嘿嘿一笑,又若無其事地東張西望了。望著他們那一張張無奈的小臉,我的心情久久無法平靜,我們的音樂課堂怎么了?
為此,我通過觀察和調查發(fā)現(xiàn),幼兒園的孩子對音樂都有著極大的興趣。升入小學后,一、二年級,大部分學生仍興趣盎然,少部分便出現(xiàn)因生理、心理差異而跟不上進度的現(xiàn)象。隨著年級的升高和知識的深化,這種差距愈來愈大。致使有的學生表現(xiàn)出對上音樂課無動于衷。個別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個性弱點愈發(fā)凸顯。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內容程式化。幼兒音樂活動內容短小有趣、形象鮮明,符合幼兒的認知心理特征。而目前小學音樂教材(簡譜版)則過多強調音樂知識的訓練與傳授,如:“雙基”部分沿用了專業(yè)音樂教育的模式,按兩門專業(yè)課程設置(讀譜知識和視唱聽音),有的練習出現(xiàn)較難的三聲部,有的內容不夠生動活潑,缺乏趣味性忽視了兒童心理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不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沒有時代感,學生感到枯燥無味,難以激發(fā)學習興趣。
2、教學方法單調化。首先是忽視教法。不少教師只滿足于充當教材忠實的闡述者和傳遞者的角色,不敢對既定的教材進行靈活運用,沒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其次是忽視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教師缺乏激勵機制,對音樂素質好的學生產生傾斜,無法與那些學困生進行情感交流,消極地冷落這部份孩子,使他們產生了抵觸情緒和消極情感,走向學習音樂的極端。
3、教學班級負荷重。班級生員嚴重超編。目前,全國各縣市大部分基層小學班級少則55人左右,多的竟達70多人。音樂教師常要跨班、跨年級教學,若每班一兩個學困生,累計起來也有十幾人。因此,教師對這些學生的幫助也只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無法持之以恒。
怎樣讓這些“學困生”學而不困?如何讓音樂成為孩子們心中隱形的翅膀?如何讓音樂課充滿生命的活力呢?
1、尊重理解,激發(fā)信心(做個有魅力的教師)
美國優(yōu)秀教師阿亞拉帕里拉在榮獲美國波斯頓最杰出教師金國獎時,有人請他給杰出教育家下定義,他第一句話說的就是“一個懂得尊重的,特別是尊重孩子們的人……”由此可見,尊重學生在教育中尤為重要,它是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的前題。而要做到尊重學生首先必須理解學生,任何一個學生都希望從教師那里得到真誠的愛,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和理解,就是對學生最真誠的愛。這種愛可以使學生的自尊心和情感得到滿足,由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其次要善于激勵。當一位膽小的學生站起試唱時,我就送給他一句“你真勇敢”;當一位平時調皮搗蛋的孩子認真聽講時,我就悄悄地告訴他“有這個進步真是可喜”;當一位音質差的學困生愿意參加合奏時我就真誠的對他說“讓老師把掌聲送給你”……這些簡短的激勵性語言,將鼓起他們學習的勇氣,幫助他們找回失去的尊嚴,從而樹立學好音樂的信心。
2、研究教法,教學相長(掀起你的蓋頭來)
因材施教,因勢利導。
音樂學困生大致可分三類:一是因個性偏激而學困。主要表現(xiàn)為粗心、好動、好斗、抵抗性強,常愛開無軌電車。二是天生音質差而學困。表現(xiàn)為自暴自棄不愿發(fā)聲。三是因心理障礙而學困。表現(xiàn)為膽怯、口吃、不自信,常?!爸y而退”等。在音樂教育中我們應“對癥下藥”。對第一種學生可鼓勵其點滴進步,為其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例如:學生小宇,三年級時是個讓老師、家長、同學頭疼的“學困生”,四年“六一”一次成功的啞劇演出,使他獲得了良好的成功的心理體驗,自信心也倍增,老師趁熱打鐵時時鼓勵、幫助,“盯住不放”,小毛病、小缺點暫且不計,一有進步適時鼓勵。到了五年級被公選為副班長,
電化教學,提高效率.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多媒體作為現(xiàn)代科技成果進入教學領域后產生了一種新型的教學形態(tài)。它極大地擴展了音樂教學的容量,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生動活潑的新局面。特別是對“學困生”,較能吸引其注意及興趣。因此,越來越受到師生的喜愛。
由于音樂形象不易捉摸,難以用語言,準確的加以描述,需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自身的聯(lián)想才會意會。而小學生年齡小,閱歷不深,生活經驗缺乏,難以把握和理解音樂作品的豐富內涵。因此,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合理應用錄音、投影、錄像、電視、課件等多種電教媒體,進一步優(yōu)化教學過程,必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歌曲介紹,可采用幻燈、錄像;啟發(fā)學生對歌曲的理解,可利用錄音機,把學困生的聲音錄下來,然后放給他們聽,之后,將課本配套的錄音帶與之對比,讓逐個差生仔細揣摩、辨析,糾正錯誤,做到以聲觸情,以情代聲,聲情并茂,使這些“學困生”真正體會到音樂的內涵。)當然,凡事皆有利弊,合理應用事半功倍,反之,則事倍功半。所以,我們要避免步入以下幾個誤區(qū):
誤區(qū)一:喧賓奪主,顧此失彼。
如:曾聽過的一節(jié)三年級課《兩只小山羊》,為了顧及學生年齡特點,激發(fā)興趣,就把整個教學過程編成故事,以動畫的形式,再配上音樂播放,使多媒體課宛如動畫片一般,可視性很強。學生的興趣是調動起來了,但學生的聽覺聯(lián)想?yún)s被忽視了,以至于一節(jié)課下來,留給學生印象最深的是動畫形象和故事情節(jié),而歌曲的主旋律卻不熟悉,顧此失彼,而且是失了音樂課的核心部分。(我自己的一節(jié)欣賞課《快樂的羅嗦》)、、、、、、
誤區(qū)二:舍近求遠,忽視其它。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但也不能忽視各具特色、各有所長的傳統(tǒng)的其它媒體。如果盲目追求形式手段的多樣化,不考慮實際效果,勢必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試想,對書中色彩明麗、形象生動的插圖和取用方便的教學掛圖不用,偏偏要花時費力地把這些畫在黑板上,復制到電腦課件里,以顯示教師制作課件的能力;教師本來就有較高水平的范唱、范奏水平可直接用于示范,但偏偏要不厭其煩地將其錄制成多媒體課件。凡此種種,與其美其名曰“運用了多媒體教學”,不如說是教育中的“八股”現(xiàn)象。
誤區(qū)三:舍本逐末,得不償失。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作為認識主體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處于被動地位,其主動性和積極性難以得到發(fā)揮,而多媒體的參與,對于教學中的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多感官參與學習,突破重、難點,提高教學效率等等,具有積極的作用。但有的教師在教學中過分依賴多媒體教學,從組織教學到基本訓練,從新授到鞏固都制成課件,課件貫穿于課堂的始終。教學從傳統(tǒng)的“人灌”變成了現(xiàn)代的“電灌”場面,教師成了計算機的操作員。導致原本是為輔助教學而設計使用的,在實際教學中卻造成了分散學生注意力,限制學生想像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的不良后果。
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
改變單純的知識講授和理性的學習方法,用靈活多變、多姿多彩的教學手段吸引其極易開小差的思維;靈活安排內容,將某些學生不易唱不愛唱不理解的歌曲改為欣賞或干脆選用一些少兒喜愛的通俗歌曲,如:《感恩的心》、《中國話》、《海爾兄弟》、《七子之歌》、《一個師傅仨徒弟》、《動畫城》、《祖國歌》、《中國娃》、周杰倫的《蝸牛》等等。既有趣又有教育意義。
利用活動,拓展空間。
利用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內容吸引他們,為他們編些適合的小品、音樂劇、啞劇、相聲等等節(jié)目,為之提供發(fā)展個性的可能和空間,使之更多地體驗自由探索與成功學習的快樂與自豪。
除此之外,還要重視他們的個性地位和情感因素,關注他們的內部心理過程和外部心理環(huán)境,并探求他們的最優(yōu)結合。
我們知道,教育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特別是我們的音樂課堂教育,還處于“解決溫飽問題”的低層次階段。雖說音樂是造物主賦予我們人類的尤物,是人類最美麗的語言。可是真正要讓音樂成為孩子心中隱形的翅膀又談和容易!但是,教育又是一門愛的藝術,情感的藝術,“學困生”更需要愛的陽光雨露的滋潤。音樂對人的影響和造化是以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為特征進行的。音樂教育工作者只要本著以愛為出發(fā)點,掌握學生的心理特征,培養(yǎng)好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態(tài)度,就能在音樂教學中消除“煩勞疲勞”,唱著歌前進。舉三例權當論證:
例一,五、六年級不少“學困生”喜歡流行音樂,常在音樂課上戴上耳機“我行我素”。師者該怎么辦?強行制止肯定行不通。只好也去尋來該音樂聽,再拿到班上做對比性欣賞、分析、討論,師生共同發(fā)表意見。如:學唱“我為歌狂”里的“走,我跟著音樂走”,并學習他們自然大方的表演;模仿周杰倫音樂的節(jié)奏對白編歌詞,學會靈巧清晰,快速的按節(jié)奏朗讀;分析欣賞阿杜優(yōu)美深情的歌聲和動情的演唱,改編歌詞套唱最喜歡的幾首等。引導學生欣賞、學習其精品之后,再以朋友的身份告知有些作品為什么不適合他們唱。
例二,孩子們的歌星沒走,“街舞”的“舞星”又來了。又是若干所謂的“學困生”偷偷地跑到社會上學舞去了。作業(yè)不做,晚上超時回家,還理直氣壯地告訴家長:音
例三,在班上為他們創(chuàng)設表現(xiàn)“特長”的機會。如:五音不全者可鼓勵他在班級音樂會上表演相聲、啞劇、吹口哨、小品等等。這些“小家伙”平時不正經學習音樂,可卻很熱衷這些,也正是這些“特長”表演使之有了難得的成功體驗,為他們在班上增強了不少自尊、自信。學習音樂的態(tài)度也因此得到改善。當然,這其中,我們得注意不能為了培養(yǎng)興趣而沒有原則地去迎合他們。如:不加選擇地教唱通俗歌曲;占用課堂時間講和音樂課無關的故事;做無關的游戲等等。
音樂課堂,它的本身就必須如一曲旋律,有急有緩,有張有弛,它充滿柔情,也充滿陽光,一句話,音樂課堂應當比所有的課堂都美,應當成為學生心中最美的風景線。
結束語:教海無涯樂作舟。(乘樂以游心)
如果將每一段音樂看成是一處風景,聆聽就成了一次以聲音為線索的旅行。這是多么美妙的事?。∽鰹橐魳方處?,我想,我們要做的就是當好導游,在無涯的教海中,以樂做舟,以愛為漿,讓音樂成為孩子們心中隱形的翅膀,讓他們在音樂的國度心靈的世界快樂、美好地遨游!不管是流行還是經典,不管是快樂還是憂愁,美好都將從這里得到分享。對孩子如此,對我們自己更應如此,當你疲憊時、當你煩惱時、當你無奈時、當你憤怒時、當你失意時,聽聽音樂吧;當你心中有解不開的疙瘩時請你走出家門聽聽音樂跳跳舞吧。讓我們的心乘著音樂的翅膀飛翔!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