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圖,已知:AB=AC,∠A=∠DCA=20°,∠ABE=30°。求:∠CDE。
解法一:(walls老師提供)
在AB邊上取點F使得FC=BC,連接FC、FE。如下圖所示:
由AB=AC以及∠A=20°,知∠ABC=∠ACB=80°。
由FC=BC知,∠BFC=∠FBC=80°,∠FCB=180°-80°-80°=20°。于是
∠ECF=∠ACB-∠FCB=80°-20°=60°
由∠EBC=∠ABC-∠ABE=80°-30°=50°,以及∠BEC=∠ABE+∠A=30°+20°=50°,知CE=BC=FC。
于是CEF為正三角形。
由∠CDF=∠DCA+∠A=20°+20°=40°,以及∠DCF=∠ECF-∠DCA=60°-20°=40°,知DF=FC=FE。
即有∠FDE=∠FED。而∠DFE=180°-∠BFC-∠CFE=180°-80°-60°=40°,于是
∠FDE=(180°-40°)/2=70°
∠CDE=∠FDE-∠BDC=70°-40°=30°
解法二:由題設(shè)知:∠BDC=∠A+∠DCA=40°,CD=AD<AB=AC。
于是在CA上一定有點F,使得CF=CD,連接DF,并延長至點G使得DG=AD,連接AG,如下圖所示:
CDF為等腰三角形,且∠DCA=20°,可知∠CDF=80°,∠ADF=180°-∠BDC-∠CDF=60°
于是ADG為正三角形。
考察△BDC和△FAG,易知∠BDC=∠FAG=40°,∠BCD=∠BCA-∠DCA=80°-20°=60°=∠G,再由CD=AD=AG,可知
△BDC和△FAG全等,于是BC=FG。
另外,由∠BEC=∠ABE+∠BAE=30°+20°=50°,∠CBE=∠CBD-∠ABE=80°-30°=50°,可知BC=CE。
于是CE=FG。
由FD=DG-FG,F(xiàn)E=CF-CE,CF=CD=AD=DG,可知FD=FE,于是∠FDE=∠FED。
再由∠DFC=80°,可知∠FDE=(180°-80°)/2=50°。
于是∠CDE=180°-60°-50°-40°=30°。
解法三:過點D作BC的平行線交AC于點G,連接BG交DC于點F,在AC上取點H使得HC=DC,連接DH。如下圖所示:
由AB=AC,以及∠A=20°,知∠BCA=(180°-20°)/2=80°,于是∠BCF=∠BCA-∠DCA=80°-20°=60°
由對稱性,同樣有∠CBF=60°,于是BCF為正三角形。由DG//BC,知DFG也是正三角形。
由∠BEC=∠ABE+∠BAE=30°+20°=50°,∠CBE=∠CBD-∠ABE=80°-30°=50°,可知BC=CE。
于是有CF=CE。再由CD=CH,知HE=DF=DG。
由DG//BC,知∠AGD=∠ACB=80°。再由CDH為等腰三角形且∠DCA=20°,知∠DHC=80°。于是有
∠HGD=∠GHD,HGD為等腰三角形,知HD=DG=HE。HDE為等腰三角形,于是
∠HDE=(180°-∠DHE)/2=(180°-80°)/2=50°
∠CDE=∠CDH-HDE=80°-50°=30°
解法四:過點D作BC的平行線交AC于點G,連接BG交DC于點F,連接EF。如下圖所示:
同解法三一樣,知BCF和DFG為正三角形,且有CF=CE,于是∠CFE=80°,繼而有∠GFE=180°-∠BFC-∠CFE=180°-60°-80°=40°
而∠BGE=∠ABG+∠A=20°+20°=40°
于是EF=EG,△EGD和△EFD全等(三條邊對應(yīng)相等),∠CDE=∠GDE=(∠FDG)/2=60°/2=30°
解法五:(三角函數(shù)法,無需添加輔助線,由葛永超提供)
在△ABE中,利用正弦定理有
AB/AE=sin130°/sin30°=2sin50°=2cos40°
在△BCD中,利用正弦定理有
CD/BC=sin80°/sin40°=2sin40°cos40°/sin40°=2cos40°
由∠CBE=80°-30°=50°,∠BEC=∠ABE+∠A=30°+20°=50°,知BC=CE
于是AB/AE=CD/BC=CD/CE,再結(jié)合∠A=∠DCE=20°,知△ABE~△CDE
于是∠CDE=∠ABE=30°
附言:
最初是在《遇見數(shù)學(xué)》公眾號一篇文章里看到這個題的,里面介紹這個題是著名的幾何難題:湯普森問題,我嘗試了一陣沒做出來。然后看了文章里提供的兩個解法之后受到啟發(fā)才有了上面的解法二。而解法一是walls老師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獨立做出來的,相比解法二以及公眾號文章里的兩個解法,這個解法顯得更加自然。解法三和解法四是像解法一那樣在三角形ABC內(nèi)部構(gòu)造正三角形嘗試出來的兩個新解法。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