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生老人養(yǎng),已經(jīng)是現(xiàn)代社會的一種普遍現(xiàn)象。
而心理學教授給父母的忠告是:“再苦再累也要自己帶孩子!”
為什么這么說呢?
先看個真實的案例:
末代皇帝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一書記錄自己的生活,雖然他6歲退位,但享受著帝王的教育和生活,宮中上下對他還是百依百順,漸漸地養(yǎng)成了一個惡習,以虐待他人為樂。
虐待奴才是家常便飯了,老師勸不了,母親管不了。唯一能阻止他作惡的竟是他的乳母。
溥儀說:“我的乳母一個字不識,不會講仁術(shù)之道,也不懂講各種故事,但當她勸我時,我覺得她的話不可違背?!?/p>
為什么?
心里學解釋這就叫做心理資本。
孩子在一歲之前,生活完全需要撫養(yǎng)人的照顧,因此和撫養(yǎng)人建立了穩(wěn)定的依戀關(guān)系。撫養(yǎng)人也就有了孩子的心理資本。俗語講:“孩子是誰帶大的就和誰親。”
父母與孩子不能只靠血緣關(guān)系,也要靠時間和情感的積累。
這讓我想到了秦怡,她被周恩來總理稱為“中國最美麗的女性”,也被喻為“東方維納斯”。
如今96歲的秦怡,仍然美得讓人驚嘆,被人稱為最美的老奶奶。
她有兩個孩子,一兒一女,兒女雙全本該很幸福,但兩個孩子卻讓人感慨萬千。
秦怡年輕時忙工作,孩子都是交給媽媽帶,老人帶孩子就是吃飽了,穿暖了不生病就好。為了孩子的安全,都不讓孩子到弄堂里去玩。
孩子上學時各種運動、游戲都不會,常被同學們嘲笑和欺負。有小朋友竟將她兒子手劃破,所以他不敢和同學一起玩,漸漸性格也越來越孤僻。
秦怡忙于工作,也沒有注意到他的情緒。潛伏多年的精神分裂癥,在他17歲那年發(fā)病了。
從此秦怡就要完全照顧他的生活起居、穿衣吃飯、打針吃藥、洗頭洗澡......說不完,做不盡。就這樣一直照顧了40年。
2007年他的兒子離世。
兒子離世,錢也沒啥用處了,秦怡96歲時把財產(chǎn)都捐贈出去了。有人問:“為什么不留給女兒?”
她坦言:“和女兒一直不親近,不用留給她?!?/p>
秦怡在接受采訪時說:“為了自己的事業(yè),犧牲了自己的孩子。”
這給我們做父母的提個醒,在孩子的成長的過程中,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做為父母,不僅是要關(guān)注孩子的身體健康,也要關(guān)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現(xiàn)在的孩子那都是家中的“小太陽”,四五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zhuǎn)。老人們更是毫無原則地寵溺自己的孫子。
朋友家就是個例子,他們夫妻倆還是有點教育理念的,但老人在面前根本實施不了。
孩子要啥給啥,無論要求是否合理,爺爺都會盡力滿足。
朋友勸說父親不要總給孩子買垃圾食品,父親跺著腳地和他說:“我總不能讓俺大孫子哭吧!我的錢就是給孫子用的,他想買啥就買啥?!?/p>
孩子小時候?qū)λf般寵溺,沒有養(yǎng)成好的性格和習慣,長大自然學習成績不理想,臨近中高考時家長們都著急了,請家教、心理咨詢師都用上了,但收效甚微。
孩子的教育是也講究四季的,春種秋收。在七歲前是最該養(yǎng)成習慣和性格的時候,需要給孩子定規(guī)矩的年齡卻讓孩子野蠻生長。待到叛逆期再想管,已經(jīng)無用了。
孩子5歲的時候你教育他會聽從,待到15歲時,他們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想法,說輕了他們反駁,說重了就有可能離家出走。
年幼時百般寵溺,到青春期時無比叛逆。
一旦孩子將心門緊閉,那真是油鹽不進了,你的任何教育對他來講都是無效的。家長的那種無助、無奈的痛苦可想而知。
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瞎管。是大多家長的通病。年輕時偷得懶,在未來都會加倍補償。
教育孩子是有時效的,錯過將無法重來。別讓在孩子身上偷得懶,成為一生最深的遺憾。
以上,與大家共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