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經(jīng)典繪畫特別崇尚寫實,注重對人物的描繪,人物畫和肖像畫也因此成為繪畫中的獨立分支。在一些世界名畫中,人物形象被表達得惟妙惟肖,以至觀者在賞畫時,不僅能夠欣賞畫家的精湛畫技,還能對畫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健康狀況產(chǎn)生感性的了解。不僅如此,醫(yī)學專家甚至還能在畫作的筆觸紋理之間,找出作者本人身體狀況的蛛絲馬跡。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上海大學教授林鳳生一起,在名畫中探秘這些身體和健康的隱秘因子。
鑒貌辨色——換一種角度看肖像畫
“畫家恐怕不會意識到,他們在描繪人物的同時,也向我們展示了那個時代困擾人們的疾病”
魯迅先生說:“一部《紅樓夢》,經(jīng)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蔽覀冃蕾p繪畫何嘗不是如此。
《蒙娜麗莎》
以達·芬奇的名畫《蒙娜麗莎》為例,有人關注她神秘的微笑,也有人注意到她浮腫的臉龐和腫脹的手指,認為她是已經(jīng)懷胎三月的少婦,傳統(tǒng)的寬大孕婦裝束更是從側(cè)面佐證了這一判斷。
而還有的醫(yī)家認為,為《蒙娜麗莎》做模特的,是一位“三高”女士。因為他注意到這位女性的雙眼內(nèi)眥各有一塊小小的凸起,在醫(yī)學上稱為黃斑瘤,或者脂肪粒,這是一種黃色的脂質(zhì)酸沉積在皮膚下形成的癥狀。同時,這位嘉賓在蒙娜麗莎的雙手上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良性的皮下脂肪瘤的痕跡。由此可以判斷這位模特膽固醇超標,所以她是一位飲食不怎么健康的女性。
《抱貂的女子》
達·芬奇一生總共畫過六七幅美女肖像,幾乎每一幅作品里的女子都會有一些這樣或者那樣的健康問題。上圖是他的另一幅肖像畫《抱貂的女子》,畫中穿著時髦的米蘭貴族服裝、額頭系著發(fā)夾的少女,據(jù)說是米蘭公爵史佛薩的情婦。請注意這位女子撫摸著貂的右手,僵硬的手指透露出一種莫名的緊張,根據(jù)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分析,她應該患有某種焦慮癥。
當然,通過鑒貌辨色、審視外貌來大體了解被觀察者的身體狀況和所患疾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有豐富的醫(yī)學專業(yè)知識才行。意大利帕勒莫大學病理解剖學教授維托·弗蘭克(Vito Franco of the University of Palermo)就是一位喜歡藝術(shù)而又有專業(yè)知識的教授。
兩年前,他在意大利佛羅倫薩舉辦的一場歐洲人類病理學大會上,向與會者介紹了自己近幾年的一些研究成果:他用醫(yī)學專家的眼光來審視一些世界名畫,居然發(fā)現(xiàn)了許多畫中人疾病纏身,有的人還病得不輕呢!上面所說的蒙娜麗莎模特體內(nèi)的膽固醇偏高,也是他率先提出來的。
出生在意大利西西里的維托·弗蘭克教授,在病理解剖學研究方面造詣頗深,“名畫和疾病的關系”是他近些年來業(yè)余研究的新課題。為探究畫中人的疾病,弗蘭克研究了一百多件藝術(shù)品,包括文藝復興時期的名畫、古埃及的雕塑和近代的一些畫作。他告訴我們:“雖然古代的作品大多數(shù)是宗教畫,但是畫中的人物,無論是貴族騎士、貴婦、天使、圣母瑪利亞,還是神話中的英雄,都以那個時代的人物為模板,因而會顯露出當時的人所患疾病的征兆?!?/p>
他說,“我看畫的眼光和美術(shù)家們不一樣,就像數(shù)學家聽音樂的方式不同于音樂批評家?!备ヌm克認為:“畫家恐怕不會意識到,他們在描繪人物的同時,也向我們展示了那個時代困擾人們的疾病?!?/p>
《長脖子的圣母瑪利亞》
弗蘭克教授在兩幅文藝復興時期的人物肖像畫中,發(fā)現(xiàn)了畫中人患有遺傳的骨組織異?!R凡氏綜合征,這讓他聲名遠揚。這兩幅作品是現(xiàn)存于華盛頓美國國家美術(shù)館中的《年輕人畫像》(波提切利作品)和《長脖子的圣母瑪利亞》(帕米賈尼諾作品)。
《年輕人畫像》
上圖即是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畫家波提切利的名作《年輕人畫像》,請注意畫中頭戴帽子的年輕人,他的手指如女子一般纖細,小手指有一點變形,顯然患有某種遺傳性疾病。在另一幅幾乎同時期的畫作、意大利畫家帕米賈尼諾的《圣母瑪利亞》中,瑪利亞的脖子和肢體也格外細長。事實上許多年來,繪畫藝術(shù)愛好者們早就注意到了她這頎長的頸項,故稱其為《長頸圣母》,以為這是一種變形的繪畫風格。但經(jīng)過弗蘭克的研究,我們才知道畫中的圣母瑪利亞是一個病人。弗蘭克認為:兩位畫中人都患有“馬凡氏綜合征”,因為他們都有著異常消瘦的身材和細長的手指。
馬凡氏綜合征又名蜘蛛指(趾)綜合征,俗稱蜘蛛病,屬于一種先天遺傳性結(jié)締組織疾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有家族史?;歼@種病的人自然生存壽命平均僅為32歲,在發(fā)病后3個月內(nèi)的死亡率在70%以上。此病于1896年由法國兒科醫(yī)生安東尼·馬凡(Antoine Marfan)首次報道,故以其名字命名。
《雅典學院》局部
弗蘭克教授在一次接受意大利報紙La Stampsa采訪時說:“每一幅畫中的人物都在向我們展示人類最敏感和脆弱的特征,而這些都不依賴畫家本身的意志和感知?!彼€表示,在拉斐爾繪制的《雅典學院》中,米開朗基羅出現(xiàn)在最引人注目的位置,顯然是尿酸過量的結(jié)果,是腎結(jié)石患者的一個典型癥狀。他認為,這很可能是因為藝術(shù)家在創(chuàng)作《西斯廷教堂》時只以面包和紅酒作為食品的緣故。
手舞足蹈——用肢體語言反映病情
重視疾病患者的外在形體表現(xiàn)是許多名畫家的特點,他們對瘸子、麻風病人和肝病患者的描繪都極其精確,往往根據(jù)畫面就可以診斷疾病。
除了肖像畫之外,有人物群像的宗教畫和風俗畫里也常常有病人的形象。當然,這時畫家主要通過人物的肢體語言來傳遞他們的健康信息。
《圣維塔斯舞蹈病》
比利時風俗畫兼風景畫畫家布魯蓋爾曾畫過一幅《圣維塔斯舞蹈病》,畫的是當?shù)厝苏谔环N“白癡舞”,即模仿舞蹈病患者手舞足蹈的模樣(有如我國的醉拳模仿醉漢的行為)。畫中有4位裝扮成患者的舞者,假裝痙攣,被人架著行走,還不停掙扎,使隊伍陷入極度混亂,配以高亢的吹奏樂曲,場面熱鬧而充滿動感。
歷史學家告訴我們,畫中人表演的舞蹈病是一種當時廣泛流行的疾病,是由痙攣的不隨意運動為特征的身心失調(diào),患者瘋狂的行為影響到中世紀各地區(qū)的社會安定。該病由后來的醫(yī)學家西頓哈姆命名。據(jù)分析,這種病是由于食用了發(fā)霉的黑麥角面包中毒引起的,發(fā)病時肢體痙攣,動作瘋狂而乖張。
(老)彼得·布魯蓋爾(1525/1530年~1569年)是文藝復興鼎盛時期尼德蘭繪畫的杰出代表,也是唯一可以與丟勒匹敵的北方畫家。他出生于布拉班特公國佛蘭德省布雷達,是布魯蓋爾家族眾多畫家的前輩。有人稱他“農(nóng)民畫家”,但這么說并不恰當,因為他雖然常常畫農(nóng)民,并對他們表示深切的同情和關心,但他見多識廣又很有教養(yǎng),也是許多人文主義者的朋友。
《盲人》
他喜歡用象征和夸張的手法來描繪農(nóng)村的自然風光和民俗生活,還善于用繪畫來講解當?shù)亓餍械拿耖g諺語。《盲人》就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畫中有一群盲人,沿著陡坡一個拉著一個向前挪動,步履蹣跚、相依為命。可是第一個盲人已經(jīng)跌進了一條深溝,后面的人還渾然不知,可以想像他們的前途是何等糟糕!這幅畫詮釋了尼德蘭諺語:“一個瞎子不要給別的瞎子帶路——沒有好下場?!?/p>
布魯蓋爾對盲人的刻畫惟妙惟肖,并對他們的失明狀況作了醫(yī)學專業(yè)的描繪:第一位角膜上有一層白點狀的角膜翳——角膜白斑癥;另一位抬頭朝天的盲人患有眼球萎縮癥;第三位盲人露出了摘掉了眼球的眼眶;而走在最后的盲人,眼睛顯然患過嚴重的炎癥,眼皮已經(jīng)無法睜開……重視疾病患者的外在形體表現(xiàn)是許多名畫家的特點,他們對瘸子、麻風病人和肝病患者的描繪都極其精確,往往根據(jù)畫面就可以診斷疾病。
《耶穌變?nèi)輬D》
上圖是文藝復興大師拉斐爾精心繪制3年但未完成的巨作《耶穌變?nèi)輬D》,它講述了圣經(jīng)里的故事:有一個患重病的孩子,由父母帶來請耶穌為他驅(qū)邪。他們向上帝禱告:“上帝?。】蓱z可憐我的孩子吧!”上帝為了救治這個病重的孩子,飄然來到了“光明之?!?。
拉斐爾畫了一個正在犯病的孩子,他眼珠上翻,大口張著嘴,似乎想高喊些什么,上肢僵硬呈痙攣狀態(tài)。有觀者認為孩子患了歇斯底里癥,也有說他患的是癲癇病。19世紀的法國歇斯底里癥專業(yè)醫(yī)生夏爾科認為,拉斐爾的畫畫得并不準確。他在《藝術(shù)作品中的鬼魂附體者》一書(1886年)中說:
只有他的身上出現(xiàn)了病態(tài)反應……他痙攣的動作不僅古怪而且矛盾。雖然他的眼珠上翻,但這種體態(tài)完全不是得病的征候。大張的嘴好像高喊些什么,這和僵硬的上肢所表現(xiàn)的痙攣狀態(tài)是對立的。另外他痙攣的樣子極不自然,右手垂直上舉著,而右手的姿勢沒有任何特點。左臂向下伸、肌肉緊繃、手腕用力,五指使勁分開。我在歇斯底里癥患者發(fā)生痙攣時,從未看過他們的胳膊有這種狀態(tài)。而且,年幼的患者兩腿站得很穩(wěn),走路的姿勢顯得很正常,和上身動作的不協(xié)調(diào)相比,兩條腿好像不是他的。拉斐爾似乎在這個人物中把不真實、矛盾的東西混合在一起了。
在拉斐爾的畫里居然出現(xiàn)這樣的低級錯誤,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但如果仔細思忖,我們也許能夠明白,繪畫是一種有缺陷的藝術(shù)形式:它是一個平面的、瞬間定格的畫面,既不能夠發(fā)出聲音,也無法展示連續(xù)的動作。它只能通過一個典型的姿態(tài)來表現(xiàn)人物的病態(tài),因此,強化患者的肢體語言,把動作畫得夸張一點,由此來吸引觀眾的眼球,也是一種約定俗成的做法。
蛛絲馬跡——畫中留下了畫家的健康印記
梵高將天穹上的星體畫得異常明亮,還加上不規(guī)則的弧線襯托,這是因為他的癲癇病讓他產(chǎn)生了幻覺——星體竟如此輝煌
倘若畫家本人患有某種疾病,觀者也可以從他們的畫中看出一些端倪。畫家年老多病,畫技逐步退化是常有的事情,而觀者和研究者也可以借此了解畫家的身體狀況和他的“精氣神”。
一般來說,影響畫家創(chuàng)作的主要疾病有二:其一是視力衰退。原來人的眼球前部的黃色晶狀體,不僅是一個可以調(diào)節(jié)焦距的透鏡,還起到了一個濾色鏡的作用,它為黃綠色光的通過大開方便之門,對藍色和紫色的光有一定的吸收和阻礙,并截然切斷了波長小于400納米的紫外線部分。年老的畫家較少使用藍色或紫色,就是因為隨著年齡增大,眼睛晶狀體的黃色加深,看不見一般的藍色與紫色。
俄羅斯畫家列賓晚年應博物館邀請修補他的早年名畫《伊凡雷帝父子》,誰知這幅畫被列賓涂得青一塊紫一塊,不堪入目。原來,他年老之后,眼睛的黃斑發(fā)生變性,虹膜色素沉積而變?yōu)辄S色,仿佛眼前隔著一塊黃玻璃,發(fā)生辨色失誤。這就造成原來該用紅色、橙色的地方,卻被他涂上了藍色和紫色(黃加藍等于紅,黃加紫等于橙),把畫弄糟了。列賓改動過的作品究竟糟糕到何等程度,現(xiàn)在已經(jīng)看不到了。但是我們能找到一幅有相似處境的名畫,那便是印象派大師莫奈晚期的作品。
上圖是印象派大師莫奈82歲畫的《日本橋》。原來就有白內(nèi)障的他由于晶狀體黃色沉積又患上了黃視癥,看到的一切都泛黃色,在畫中可見一斑。他哀傷地說:“紅色對我來說像泥巴,橙色太淡,許多顏色都離我而去?!?/p>
畫中出現(xiàn)的少許紫藍色,據(jù)記載,是他憑借顏料錫管上的標簽來辨認的,因為此時的莫奈已經(jīng)分不請顏色了。莫奈在接受第二次白內(nèi)障手術(shù)時,醫(yī)生摘掉了他的晶狀體,于是在他的視界里,一切東西又都成了紫色。他不得不去配了一副黃色的濾色鏡才能看到東西。所以,后來的抽象畫派推崇莫奈晚期畫出了“最柔和、最蒙朧、最迷幻的美麗作品”,似乎找到了其背后的原因。
影響繪畫的第二種疾病顯然是大腦受到損傷,如腦外傷,癲癇病和阿爾茨海默癥等等。梵高將天穹上的星體畫得異常明亮,還加上不規(guī)則的弧線襯托,這是因為他的癲癇病讓他產(chǎn)生了幻覺——星體竟如此輝煌。
1889年9月,梵·高在一次嚴重犯病的6周后,創(chuàng)作了兩幅自畫像,用綠色勾勒的眼睛表現(xiàn)出呆板和木訥,粗硬的紅色胡須、郁悶的嘴、眉棱骨高聳——構(gòu)成一張重病之后憔悴的臉龐。在一片冷色調(diào)的銀灰、銀綠和藍色的背景下,梵高棕色的頭發(fā)猶如一團燃燒的火焰。他的衣服在那些線條的旋轉(zhuǎn),爭奪與分崩離析中喪失了自我,向我們顯示了一個備受精神折磨的患者。
而同樣的,前文提到的達·芬奇《抱貂的少女》中少女僵硬的手指,在心理學家佛洛伊德分析了達·芬奇的許多作品后認為,這是達芬奇繪畫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特征。事實上,這可能不僅僅是畫家的客觀呈現(xiàn),還與畫家本人潛意識底層的神秘、悸動、焦慮有關——曾受到過同性戀罪的指控,精神上也有疾患的達芬奇,本身很可能就是一名焦慮癥患者。
20世紀以來,隨著人類平均壽命的增加,一些老年性疾病的發(fā)病率也在增加。例如美國抽象表現(xiàn)主義畫家德庫寧,他的性格比較隨和,活到了92歲高齡。但70歲后,他的記憶力明顯下降,被確診為阿爾茲海默癥,所以在他后期的作品里,那種賞心悅目、線條流暢的感覺已經(jīng)蕩然無存。
上圖他的晚期作品《無標題》,從畫中可見他的精神混亂。這種病是一種進行性大腦衰變,70歲以上有15%的個體患病。這種疾病在開始時表現(xiàn)為記憶力減退,病變發(fā)生在大腦的顳葉,破壞了海馬突起,當病情擴展到大腦的多個區(qū)域時,會損傷認知功能,包括語言符號、記憶、注意和推理。
由于病程很長,美國著名神經(jīng)科學家Anjan Chatterjee提出:“大腦受傷或者得病的藝術(shù)家,像德·庫寧,雖然患病20多年還一直在創(chuàng)作。從他的風格的改變里,可明顯看出他病情的變化,這為大腦功能的研究開啟了一扇窗口?!笔聦嵣希谥委熅窦膊r,利用病人手繪圖畫研究各種類型的失認癥和記憶缺失癥的方法早已開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就像Anjan教授說的那樣,藝術(shù)是一扇窗口。在人類的健康這個意義上來說,它能夠展現(xiàn)當下的特征、記錄歷史的真相,甚至能夠治愈特定的病癥。而反過來,健康和疾病對于藝術(shù)又何嘗不是豐富和升華。
林鳳生:上海大學退休教授,《自然雜志》編審,曾編著出版了物理、科普圖書10中,作品獲中國圖書獎,上海科普圖書獎,《第二屆世界華人科普佳作獎》等。近年來對自然科學與繪畫藝術(shù)的關系進行跨學科研究。
文/林鳳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