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NCHI's TIME
-
第一次去香港茶餐廳
點單仿佛誤入TVB臥底接頭現(xiàn)場
「A餐鬼佬肉多色,加流曬汗嘅古天樂」
饒是廣州人也一臉問號...
相信在座的各位,對茶餐廳都有種迷之喜愛,一杯絲襪奶茶、一碟叉燒飯,幾乎就是在廣人民的日常寫照。
廣州約有2231間港式茶餐廳,這種起源于香港的食肆,糅合中西美食,因品類多、上菜快、價格便,迅速成為平民飲食場所。
受到西方語言的影響,茶餐廳里很多菜名都有英文的影子,在追求生活效率的香港,更是發(fā)明了不少茶餐廳獨有的簡稱。
「一份A餐,走青太陽蛋,凍檸茶飛冰少甜,加一個靚仔」,如同間諜街頭的點單暗號,就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茶餐廳黑話。
一家正宗的港式茶餐廳,從菜單可見一斑,免治、多士、撈丁、云呢拿、梳打、奄列、炸兩...這都算入門級。
真正的「黑話」,是叫伙計來點單時,從大家嘴里劈里啪啦蹦出的「英數(shù)粵」中國話。
*「英數(shù)粵」指英文、數(shù)字、粵語
多士,其實是吐司Toast的音譯,由此延伸出來的有「西多士」——浸泡蛋液、牛奶,油煎而成的法式吐司,別名「夏蕙姨」
起源關于娛樂八卦,吃西多士時需要淋糖漿,粵語「淋膠」,夏蕙姨曾與演員「林蛟」拍過拖,于是變成了西多士的代稱。
有一種從西多士延伸出來的甜心炸彈,名叫「漏奶華」,用大量的阿華田粉掩埋煉奶和黃油,切開才會漏出來,名字果真形象。
一個普通的酥皮面包,劃上網(wǎng)格烘烤后形成如菠蘿的花紋,故名菠蘿包。
香港吃菠蘿包通常會夾一塊牛油,所以也叫菠蘿油,簡稱蘿油——「羅友」
*「羅友」在粵語里也有屁股意思
個人覺得更得意的是「奶油豬」,豬仔包烘熱切開抹上牛油、煉奶,有時還會涂上蜂蜜和檸檬汁,叫檸蜜脆脆豬,萌到心都化了!
咖啡是不少打工人的續(xù)命水,在茶餐廳能經(jīng)常聽到「汪阿姐一杯」,其實就是來一杯熱咖啡。
汪阿姐就是汪明荃,她當年唱了一首《熱咖啡》風靡全港,因此得名。
除了熱咖啡,冰咖啡則會被叫成「冬非」,再來「飛沙走奶」,意思就是不要砂糖不要加奶,或直接說「齋啡」。
如果想點熱巧克力可以說「流曬汗嘅古天樂」,阿華田直接叫「敗家仔」,好立克就是「好Q黑」。
全世界人民都迷戀的港式奶茶,自然也有自己的暗號,冰奶茶直接說成「涼茶」,但熱茶真的是一杯熱茶
還有一種奶茶叫「茶走」,是在奶茶中用煉乳代替砂糖、淡奶,使得奶茶口感更佳順滑。
如果想在飲品里加冰,可以說「爆雪」,不要冰就是「飛冰」,加糖加奶可以說是「多田多乃」,諧音梗玩得很溜
茶經(jīng)常直接說成T,檸檬則是O,所以檸檬茶是OT,檸檬可樂是O6,檸檬七喜是O7。
如果是熱飲通常會在前面加「2」,粵語讀音與熱同音,冰的則會加「C」,意為Cold的,簡寫天才實錘了。
除了飲品,正餐點單也有大學問,不僅是各種常餐用A、B、C、D來指代,更有各種奇奇怪怪的術(shù)語。
叉燒可以說是港式燒臘的經(jīng)典之作,香港茶餐廳會把叉燒飯叫成「印度佬」,據(jù)說因為彼時多是印度人當差,「阿差」同音「阿叉」。
吃叉燒飯怎么能少了煎蛋,粵語里蛋即是「春」,太陽蛋叫「生春」、雙面煎蛋則是「反春」,想吃兩個蛋就說「孖春」。
怎么也想不到「打爛」其實是蛋炒飯吧!其實是炒飯前,需要把雞蛋打爛煎到冒泡,才開始炒制,所以得名。
如果看到「免治」,則是表示這道菜是用Mince絞肉做的,多數(shù)菜會放蔥花或香菜,不喜歡可以和伙計說「走青」。
想要雙倍面、飯,可以說「加底」,想要多汁多醬,又可以說「多色」,反之則叫扣底、走色。
諸如此類的還有更多,比如「靚仔」就是白飯,據(jù)說是因為白白嫩嫩像小生,白粥叫做「靚女」,水潤無暇似女神。
皮蛋瘦肉粥叫下火,云吞面叫細蓉,紅牛是利賓納加草莓雪糕,刷色是檸檬水。
今天我們也只是探討了「茶餐廳黑話」的冰山一角,可以說幾乎所有的菜名、點單技巧都是有特定的說法。
這種有趣的點單語言,提高了香港本土茶餐廳的運轉(zhuǎn)速度,如果你磨磨蹭蹭,可能會引發(fā)老板的火爆脾氣。
港式茶餐廳傳入廣東后,「黑話」已經(jīng)很少聽到了,更多是將它刻在冰冷的墻上,讓網(wǎng)紅拍照打卡,街頭人情味蕩然無存。
*打包帶走叫「行街」
你還知道其他有趣的茶餐廳黑話嗎?快來留言區(qū)分享一下,讓大家漲漲姿勢
-
編輯丨靚·珍珍子
攝影丨辵·烏托邦
設計丨錢·郭小享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