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有“前傳”哦!
《探訪明帝陵》
大清共有十二位皇帝:
位于京東河北遵化,距北京120多公里,面積龐大。1661-1908年,歷時247年,這里陸續(xù)建成了217座宮殿、牌樓,組成大小15座陵園,埋葬著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嬪、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清東陵是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宏大、體系最完整、布局最得體的帝王陵墓建筑群。
位于京西河北易縣,距北京120多公里。1730-1915年,歷經(jīng)186年,這里共建有帝陵4座,后陵3座,王公、公主、妃嬪園寢7座,埋葬著4個皇帝,9個皇后,56個妃嬪及王公、公主等共80人。雍正是第一位在此選陵址的皇帝,他本來是選在清東陵九鳳朝陽山,但因“規(guī)模雖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帶砂石,實不可用”,而將原址廢掉,命另選“萬年吉地”。自此,清各代皇帝便間隔分葬于東、西兩大陵墓。
宣統(tǒng)皇帝溥儀于1967年去世,最初安葬在八寶山,于1995年遷葬到清西陵的華龍皇家陵園,距離光緒的崇陵后墻只有200米。
下面就按他們在位的時間順序一一講來:
清東陵 孝陵【順治】
順治(1638——1661年),清朝入關(guān)后的第一位皇帝,6歲時從盛京遷都至北京并登基,14歲時叔父多爾袞去世,開始親政,24歲駕崩,共在位18年。順治親政后,在母親孝莊皇太后的幫助下,整頓吏治、減免捐稅、廣開言路、網(wǎng)羅人才,取得很大成就,鞏固了清王朝的統(tǒng)治,為康乾盛世打下基礎(chǔ)。
凌力的小說《少年天子》是寫順治最有名的文學(xué)作品。順治和董鄂妃的愛情故事和出家之迷是人們最為津津樂道的話題。
清東陵由順治首建孝陵開始,孝陵是清東陵的主體建筑,陵園前由南到北依次是規(guī)模宏大的漢白玉石牌坊、大紅門、圣德神功碑亭、石像生、龍鳳門等。很多清陵都自有神道和石像生,而孝陵的神道、石像生是清陵中規(guī)模最大的,全長870米,共18對文臣武將和各種神獸,他們形態(tài)威嚴(yán)、表情生動。后來葬在東陵的子孫皇帝都分別在他的兩側(cè),這個大規(guī)模的神道也像是這個墓葬群的主神道。順治因信奉佛教靈魂升天的說法,實行的火葬,陵墓里葬的不是龍體而是骨灰罐,這也是我國唯一一座只有皇帝遺體骨灰的皇帝陵,他生前也明示不要厚葬,這成就了清孝陵在民國時期未被洗劫,是清東陵唯一一個保存完好的皇陵。無欲無求,身后安寧。
昭西陵【孝莊】
孝莊文皇后(1613——1688年),蒙古族,皇太極之妃,順治之母,康熙之祖母。她一生培育、輔佐順治和康熙兩代君主,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有關(guān)她下嫁攝政王多爾袞的故事是歷史疑案,也是流傳最廣的故事。
孝莊75歲高齡去世,她曾叮囑康熙不與關(guān)外皇太極合葬,而是葬在清東陵(皇太極在沈陽的陵叫昭陵,孝莊在河北的陵為昭西陵)。一說是舍不得兒子和孫子,不忍遠去;還有一說是因下嫁皇叔多爾袞無顏于黃泉之下復(fù)見丈夫皇太極。康熙十分孝順祖母,孝莊歸天后遵其囑未遠葬于皇太極的昭陵,而是在孝陵邊修建了安奉殿,把紫禁城慈寧宮祖母最喜愛的一個小殿拆掉,移到陵區(qū)重建成享殿,把孝莊的棺槨安葬在寶座上,并幾乎每年都會來拜祭祖母。直到雍正帝時,在皇太極和孝莊成親100周年時,雍正帝將安奉殿改為昭西陵,才將孝莊文皇后葬入地宮。
清昭西陵是清朝皇后陵中級別最高的,從1931年至1949年曾多次被盜,現(xiàn)在已毀損嚴(yán)重,無法參觀。
02
清東陵 景陵【康熙】
康熙(1654——1722年)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69歲駕崩,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智擒鰲拜、平定三藩、剿滅明鄭、驅(qū)逐沙俄、大破準(zhǔn)部、強化皇權(quán)、治吏親民、注重西學(xué),開創(chuàng)康乾盛世局面,被稱為“千古一帝”。
景陵三面環(huán)山、松柏滴翠、風(fēng)景秀麗,距離順治的孝陵僅一公里,規(guī)模稍遜于孝陵。景陵的神道是彎曲的,和孝陵神道相接,但規(guī)模要小很多,只有5對石像生,體量也略小,沿著彎曲的神道均衡分布著文臣、武將、馬、象和獅子各一對??滴醺臐M人火化入葬改為棺槨入葬,景陵的建筑風(fēng)格和喪葬形式為后世所效仿。
1945年,附近的土匪300多人將塵封200多年的景陵地宮打開,盜走了隨葬珍寶,康熙帝和后妃的骸骨散落一地,地宮盜口敞開了7年。
清西陵 泰陵【雍正】
雍正(1678——1735年),45歲登基,58歲駕崩,在位13年。他上承康熙、下啟乾隆,勇于革新、勤于理政,使康雍乾三朝持續(xù)發(fā)展,成為清朝的鼎盛時期。
雍正最早選址西陵,泰陵是西陵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陵墓,是西陵的核心部分。最南面有三座高大的石牌坊,與大紅門一起合圍成一個大廣場。神道有石像生5對,站立在蒼松翠柏之間。走過龍鳳門,跨過石橋,就是宮殿區(qū)。隆恩殿氣勢恢宏,明樓可登臨瞭望,上有一石碑,碑身以朱砂涂面,用滿、漢、蒙三種文字刻著“世宗憲皇帝之陵”。寶城中隆起巨大土丘,城墻繞墓而建,上可行走。明樓和寶城中有個院子,明樓下正對洞口有一影壁墻,是地宮入口處的標(biāo)志。因此院位置隱蔽,像啞巴有口不能言,所以叫“啞巴院”。泰陵地宮曾于1980年試掘,證實保存完好。
清東陵 裕陵【乾隆】
乾隆(1711——1799年),25歲登基,在位60年,退位后當(dāng)了3年太上皇,實際掌權(quán)63年,在位僅比他爺爺康熙少一年,89歲駕崩,是中國歷史上最高壽的皇帝。他承襲康熙雍正的父祖之業(yè),勵精圖治、拓疆萬里,將康乾盛世繼往開來,使清王朝達到鼎盛。
二月河寫的小說《康熙大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大氣磅礴,把那段輝煌的歷史躍然紙上。
裕陵地宮對外開放,是所有清陵開放的地宮中最令人嘆為觀止的。地宮的石墻上刻滿了佛教題材的石刻圖案,線條流暢、表情生動。1928年,孫殿英盜墓,是用火藥炸開的墓門,乾隆爺尸骨都炸得粉碎不全,后溥儀重殮乾隆尸骨再葬。
雍正另選陵址葬在西陵,乾隆本想隨父在西陵選擇萬年吉地,以示孝敬,選好后又考慮到后世子孫如何承繼,如相繼葬入西陵,則東陵將香火冷落。為兼顧兩陵,他決定在東陵選址,此后,清帝形成父子分葬局面,稱為“兆葬之制”。
清西陵 昌陵【嘉慶】
嘉慶(1760——1821年),37歲繼位,在位25年,終年61歲。他親政僅5天,就將乾隆權(quán)臣和珅賜死并抄沒家產(chǎn),和珅家產(chǎn)約值白銀10億兩,相當(dāng)于清朝政府20年財政收入的總和。他力圖清除積弊,恢復(fù)鼎盛局面,但社會矛盾日益尖銳,反清起義此起彼伏,清王朝的頹勢已無可挽回。
嘉慶按照“兆葬之制”葬于清西陵昌陵,在雍正的泰陵西邊一公里,建筑形式和布局和泰陵基本一樣。昌陵不對外開放,而且正在維修。
清西陵 慕陵【道光】
道光(1782——1851年),39歲繼位,在位30年,69歲病逝。他在位期間清朝日益衰弱,1840年爆發(fā)鴉片戰(zhàn)爭,他舉棋不定,時戰(zhàn)時和,最后“攘外必先安內(nèi)”,簽訂了《南京條約》等喪權(quán)辱國的條約,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社會。
道光原本應(yīng)葬在東陵,但因地宮浸水,便改在西陵重建,位置在清西陵的最西邊,是所有清帝陵中最別致的一座。道光崇尚節(jié)儉,陵墓規(guī)模最小,而且沒有明樓和方城,隆恩殿由楠木建成,不飾油彩,楠木本色雕刻,工藝卓絕,古樸超然,獨具匠心。
清東陵 定陵【咸豐】
咸豐(1831——1862年),20歲登基,是清朝秘密立儲繼承皇位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掌握實際統(tǒng)治權(quán)的皇帝,在位11年,31歲病逝。咸豐在位時內(nèi)外交困,內(nèi)有太平天國起義,外有列強入侵,他重用漢族大臣,嚴(yán)懲貪腐,大力改革,卻無力回天,丟了半壁江山,失了萬園之園,一生雖短,卻倍受艱辛。
咸豐的定陵,在清東陵的最西面,不對外開放,有自己的神道、石像生,規(guī)模不小,在當(dāng)時的情況下還是花大把銀子修陵建墓,清朝怎能不亡。
定東陵【慈禧】
慈禧(1835——1908年),咸豐妃,同治母,清晚期的實際統(tǒng)治者。17歲入宮,21歲生同治。27歲時咸豐崩,6歲同治繼位,與慈安兩宮并尊、垂簾聽政; 41歲時同治崩,4歲光緒繼位,再度垂簾聽政。50歲時獨攬大權(quán),55歲歸政光緒,64歲時囚光緒,再度訓(xùn)政,至74歲時,光緒崩,定3歲溥儀繼位,次日歸西,她統(tǒng)治中國達48年之久。
定東陵在咸豐的定陵東側(cè),慈禧和慈安的陵墓就像一對雙胞胎,從外面看一模一樣并列擺放。慈禧的陵墓和地宮對外開放,慈安的不開放。但從慈禧陵的明樓上可以看到隔壁的慈安陵。給人印象最深的要算慈禧陵隆恩殿前的丹陛石了,鳳在上、龍在下的圖案說明了慈禧的一生。1928年,慈禧地宮被軍閥孫殿英盜掘,毀棺揚尸,全部殉葬珍寶被洗劫。
清東陵 惠陵【同治】
同治(1856——1874年),咸豐和慈禧的長子,6歲登基,在位13年,前12年,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同治只虛坐龍椅,18歲親政,19歲死于天花。他幼年喪父,與母后關(guān)系不好,小時無童年,長大婚姻不幸,真是苦短的一生。
惠陵在清東陵主陵區(qū)的東南方向,距離較遠,很偏僻,沒有開放,也沒有路牌指引?;萘隂]有神道、石像生和功德碑亭,其它規(guī)制依照他父親咸豐的定陵,從遠處看修復(fù)得很好?;萘暌灿?945年被盜,金銀珠寶被掃蕩一空,傳說同治的孝哲皇后是吞金而死,她被盜匪剖腹取金。
清西陵 崇陵【光緒】
光緒(1871——1908年),父親是咸豐的弟弟,母親是慈禧的妹妹,因同治病故無子,4歲被指定為皇帝,由慈禧垂簾聽政,17歲舉行親政大典,慈禧又立她的侄女為皇后,實際光緒仍然形同傀儡,共在位34年。他19至28歲親政,中日甲午戰(zhàn)爭時光緒主戰(zhàn),后又實行“戊戌變法”,僅實施103天即被慈禧廢止,29歲起被軟禁于瀛臺。他與慈禧矛盾激烈,38歲時僅比慈禧去逝早一天離奇死亡。2008年,他死后一百年,公布死因為砒霜中毒。
曾入宮做翻譯女官的德齡寫的紀(jì)實文學(xué)作品《瀛臺泣血記》,真實記錄了光緒帝畢生的血淚史。
光緒有一后兩妃,皇后是慈禧指定的隆?;屎?,而后同時入選的兩妃是親姐妹,瑾妃和珍妃?;屎篑劚橙逝?,瑾妃愛美食、興趣廣、心仁厚,在宮中被稱為“胖娘娘”,她倆都受光緒冷落,徒有虛名。只有比瑾妃小兩歲的妹妹珍妃是光緒的至愛寵妃。珍妃容貌出眾,乖巧討喜,性格開朗,一直與慈禧不合。1900年,八國聯(lián)軍進攻北京,慈禧和光緒倉皇出逃,走之前,慈禧命太監(jiān)將被幽禁的珍妃叫出來推入井中溺亡。
光緒葬在崇陵,位于清西陵雍正泰陵的西南方向,是中國最后一座封建帝王陵墓。崇陵地宮是清西陵唯一開放的皇陵地宮。1938年一群不明身份的軍人開鑿深洞,洞口出口正好開在封門墻內(nèi),因為修陵時間很近,估計很多修陵人當(dāng)時都還活著,盜墓者對陵墓構(gòu)造十分熟悉,他們不用炸藥,準(zhǔn)確定位,進入隧道,用斧頭把光緒的棺槨砍開一個圓洞,再把尸體拖出,盜走隨葬品。
清西陵 華龍皇家陵園【宣統(tǒng)】
宣統(tǒng)(1906——1967年),名溥儀,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皇帝。1909——1912年,3歲至6歲時第一次在位,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次年被迫退位,清統(tǒng)治結(jié)束。1917年7月1日張勛兵變,宣統(tǒng)復(fù)辟,12歲的溥儀再坐龍椅,不過僅11天,就宣布第二次退位。1934年,成立偽“滿洲帝國”,他又做了傀儡皇帝。1945年日本投降,溥儀再次退位,成為戰(zhàn)犯,1959年被特赦。1960年分配到北京植物園賣門票并做了一名園丁。1967年病逝,葬于八寶山革命公墓,1995年他的妻子李淑賢把溥儀的骨灰遷至剛建好的清西陵邊的華龍皇家陵園安葬。他的墓兩邊分別是婉容和譚玉齡的墓。
溥儀是道光帝的曾孫,光緒帝同父異母弟弟載灃的兒子。溥儀從皇帝到普通公民,有傳奇的一生,他寫有自傳《我的前半生》。有關(guān)他的影視作品也很多,如電影《末代皇帝》、電視劇《非常公民》等。
溥儀一生結(jié)過四次婚,娶過五個女人:
1922年,溥儀大婚,娶一后一妃?;屎笸袢?、淑妃文繡。婉容后來染上鴉片,又因不堪忍受日本人的暴行而發(fā)瘋,最后因煙癮發(fā)作而死。淑妃文繡結(jié)婚后沒有幾年就出走,經(jīng)過斗爭協(xié)議離婚再嫁。
1937年,溥儀將婉容打入冷宮,又娶了17歲的譚玉齡,封祥貴人,5年后不明死去。
1943年,15歲的李玉琴入選滿洲國“皇宮”,被溥儀封為福貴人,后離婚再嫁。
1962年,37歲的護士李淑賢與溥儀結(jié)婚,婚后兩人恩愛有加。
清東陵圖片拍攝于2017年1月28日
清西陵圖片拍攝于2017年1月30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