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生病,《黃帝內經(jīng)》講了一個從頭到尾的次序。
·
大致說的是:病一開始非常小,從皮膚逐漸到了經(jīng)絡,逐漸到了臟腑,到了肺,肺又傳到肝,又傳到脾,脾又傳到腎,腎又傳到心,心再往回傳,傳到肺,然后再發(fā)寒熱,人體的病就是一天一天積累起來,不是一蹴而就的。
·
發(fā)病是如此,調養(yǎng)亦如此。父親談:調養(yǎng)身體有一個次序,不能一開始在特別弱的時候,就把非常猛的東西給他,他需要緩緩恢復,而不是急于滋補。
·
而體弱時的調養(yǎng)順序尤為重要。
-
首先,養(yǎng)肝。
? 極傷肝的幾件事:生氣、酗酒、煩悶和熬夜。滋養(yǎng)是睡出來的,保持心情舒暢、心態(tài)平和,則使春陽之氣得以宣達。
·
? 桑葉枸杞茶、玫瑰菊花茶、茵陳茶等能得到肝臟的“青睞”。喝一喝,清肝明目。
·
? 擦兩脅、推膻中、伸懶腰,也是能讓肝臟“開心”的動作,人會變得神清氣爽起來。
-
其次,健脾祛濕。
? 飲食不節(jié)、勞倦過度、情志失調都會引起脾虛。若再為濕氣所困,身材浮腫,精神困頓,舌苔厚膩,發(fā)油汗膩,渾身不清爽。
·
? 按時吃飯,少吃辛辣、生冷、油膩等食物。多食茯苓、赤小豆、蓮子、黨參等。烹調時加入蔥、姜或蒸煮來減弱蔬菜的寒性。
·
? 久坐久站后合理運動,適量出汗,跑步、健走、打球、瑜伽、太極拳、八段錦等慢性有氧運動。
-
而后,補氣血。
? 養(yǎng)肝、祛濕健脾易損耗能量,需補氣血而滋陰,將能量補回去。多睡覺、多曬太陽、降低欲望、少憂心、少思慮。
·
? 壓力大時常常揉耳垂,揉到發(fā)紅發(fā)熱為止,耳垂對應的正是人體的頭面區(qū)域,提神醒腦。
·
? 搓手。搓手指、搓大魚際、搓小魚際、捋手指、搓勞宮,兩手合起來互搓,就打開了氣血閥門。
·
愿姑娘們,吃好睡好補好,氣色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