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病之有形無形之辨
準確地認識和把握痰病的獨特臨床特征, 是正確地診斷 “痰病”和有效地防治 “痰病” 的關鍵 。
周仲瑛周老基于古今部分醫(yī)家對痰病的認識結合實踐, 在痰病的診斷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
國醫(yī)大師 周仲英
1 有形之痰之辨
周仲瑛周老認為, 痰清無色, 多泡沫, 屬風痰; 伴有外風或內(nèi)風形癥, 外風風痰在肺,內(nèi)風風痰病屬于肝。痰色白質稀易咯伴有肺寒表證者屬外感寒邪。痰清稀有小泡沫, 有冷感, 夾有灰黑色點, 伴有肺腎虛寒, 水泛為痰之候者為寒從內(nèi)生。痰色白如藕粉, 稠濁起塊, 量多, 滑而易出,每在早晨或食后咯出, 伴脾虛或濕盛之候為濕痰。
痰黃膠粘濃厚成塊不易咯出, 伴心火或肺熱之候為熱痰。若癖結日久, 不易消克的, 稱為老痰、頑痰,此種痰易發(fā)生怪癥。痰白粘連如絲, 或呈小塊, 量少, 澀而難以咯出, 為燥痰。痰滯咽喉, 咽之不下,咯之難出, 痰少質粘如米粒, 或似絮條, 為郁痰。
形色清白, 氣味較淡, 屬新病病情一般較輕;黃濁稠粘, 咯之難出, 漸成惡味, 腥臭咸苦, 屬久病而病情較重。若痰吐在地上, 干后如蝸牛行走之涎沫,或在日光下有五色華彩者均為實痰; 痰吐出后易于化水者, 則為虛寒。味甜為脾熱, 味苦為膽熱, 味腥臭為肺熱, 味咸為腎虛。
2 無形之痰之辨
周仲瑛周老認為, 凡有痰者, 形體多肥胖臃腫, 頸短, 眼皮及眼下必有煙灰黑色, 神情呆滯, 目睛轉動不靈, 脈滑不定, 大小不勻, 苔膩或厚濁粘膩。另外, 還可根據(jù)患者面部的色澤明暗晦滯來了解痰病的性質, 如面色灰暗如土色為虛寒痰, 面頰色紅而有油光者為熱痰, 面色黃滯者為濕痰, 面色青晦為風痰等。朱丹溪說: “痰之為物, 隨氣升降, 無處不到?!比梭w內(nèi)一旦有痰生成, 逐漸蓄積且達 到 一 定程度不易消除時, 則 “阻滯氣機”、“壅塞血脈”、 “蒙蔽神明”、 “宿痰失道” 或 “積聚成瘤” , 從而引發(fā)臨床表現(xiàn)復雜而怪異的 “痰病” 。
既可蒙于心、蘊于脾、郁于肝、動于腎, 又可外流骨節(jié)經(jīng)絡 。周老提出, 痰所在部位不同其所致痰病的臨床表現(xiàn)亦就各不相同, 并逐一加以總結與闡述。
如癥見驚悸, 怔忡, 癲狂, 譫妄, 哭笑無常, 神昏,神呆, 夜寐奇夢, 痰在心; 嘔吐, 泛吐痰涎, 痞滿,泄瀉, 腹脹雷鳴, 嗜臥, 身重者, 痰在脾胃; 頭痛,眩暈, 眼目瞤動, 急躁易怒, 胸悶脅痛, 咽中如有物阻, 昏厥, 語謇, 口吐涎沫, 痰在肝; 喘逆短氣,咳唾涎沫, 腰脊強痛, 跗腫, 脛酸, 小腹拘急, 小便急痛, 面色黧黑, 痰在腎; 可見咳唾脅痛, 胸背引疼, 甚至氣促不能平臥, 胸部脹滿悶塞, 痰在胸脅; 骨節(jié)冷痹, 肢節(jié)牽引刺痛, 關節(jié)腫脹而皮色不變, 流痰走注, 痰在骨節(jié); 肢體麻木、癱瘓, 一臂重滯不舉, 口眼歪斜, 渾身瘙癢如蟲行, 背膊緊冷,身中結核硬腫的, 為痰在經(jīng)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