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氣管炎(喘息型)(喘證)驗案
董某,男,52歲,農(nóng)民,咸陽市人。2016年1月8日初診。
主訴:咳嗽、氣喘3年,加重一周。
現(xiàn)病史:3年前開始咳嗽、咳痰,胸悶,每年冬季易發(fā),發(fā)病時持續(xù)數(shù)月,逐年加重。近一周來病情加重,痰多,怕冷,無汗,頭脹痛,咳嗽,氣喘。白細(xì)胞增高,體檢雙肺可聞及干性啰音,肺底居多,亦可聞及哮鳴音。X線雙肺紋理粗亂,呈網(wǎng)格狀陰影。來診時咳嗽氣急,喘逆,咯吐白色清稀泡沫粘痰,胸悶,頭痛,惡寒無汗,舌苔白滑,脈弦緊。
診斷:
西醫(yī):慢性支氣管炎(喘息型)急性發(fā)作
中醫(yī):咳喘
辯證:外寒內(nèi)飲
治法:解表散寒,宣肺化飲
處方:麻黃10g、桂枝10g、干姜6g、五味子10g、白芍15g、半夏10g、細(xì)辛3g、茯苓10g、白術(shù)10g、蘇子10g、炒杏仁10g、白芥子10、陳皮10g、萊菔子10g、枳殼10g、炙甘草10g,6付 水煎服。
二診(1月15日):服上藥后咳喘明顯減輕,已不惡寒,痰少,于前方減桂枝、白芥子、萊菔子,繼服6劑。
三診(1月22日):已不氣喘,但仍咳嗽少痰,苔白,脈弦緩。于前方減麻黃、蘇子,加前胡10g、紫苑10g、瓜蔞10g、枇杷葉10g,繼服6劑。
四診(1月28日):諸證悉除,本緩則治其本之旨,另擬雙補肺腎、納氣平喘劑制水丸以善后,處方如下:
紅參10g 、炙黃芪30g 白術(shù)10g、蘇子10g、半夏10g、陳皮10g、干姜6g、當(dāng)歸10g、前胡10g、厚樸10g、肉桂6g、沉香10g、炙甘草10g,10付,共為細(xì)末,水泛為丸,每服10克,每日三次。
以上案例來自:西安益群國醫(yī)堂頓寶生教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