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篇中國史,本篇系精編經(jīng)典中國通史之《春秋史話》連載06,歡迎收看。
齊桓公是春秋時的一位有作為的政治家,但在選擇繼任人時卻大為失策,他死后,齊國又陷于爭奪君位的紛亂中,霸業(yè)也從此付諸東流。
桓公的三個正夫人都沒有生兒子,他最寵愛的六個妾卻都有兒子。但是,一直到他臨死的那年才決定立葛嬴所生的公子昭為太子。其他公子當(dāng)然不服,就串通著爭位。他的晚年,輔臣管仲已逝;他也失掉政治銳氣,愛聽順耳的奉承話,一批專事逢迎之徒嬴得了他的信任。
桓公病重,五位公子起而爭位,衛(wèi)姬同易牙一批人包圍了桓公的住所,不準(zhǔn)任何人出入,將他饑渴困死。同時他們大批屠殺宮中不服從的宮人。幾位公子互相攻殺達(dá)兩個多月,衛(wèi)姬所生的兒子公子無虧搶到了君位,公子昭逃往宋國。
宋國國君襄公曾受桓公所托付保護(hù)公子昭,于是就聯(lián)合曹、衛(wèi)、邾等國,在公元前642年(魯僖公十八年)以武力送他回齊國即位。齊國軍隊在獻(xiàn)地(今山東濟(jì)南歷城)被打敗,宋襄公就把公子昭立為國君,就是齊孝公。
戰(zhàn)勝齊軍,確立了齊孝公的地位,宋襄公以為自己應(yīng)做霸主,就耍起威風(fēng)來。滕國國君不服,他就把滕君抓起來。公元前641年(魯僖公十九年)春,他讓曹、邾、鄫等國國君到曹國國都會盟,鄫國國君遲到,他就把鄫國國君用來祭神。曹國是會址所在,未盡地主之誼給他送羊,他又包圍了曹的國都。
各國看到宋襄公的殘暴,思念齊桓公對諸侯的禮遇。在陳國的倡議下,這年冬天在齊國會集魯、陳、蔡、楚等國國君開會,表示對齊桓公的懷念,以對抗宋襄公。
襄公見諸侯不服,就想借助齊楚的威勢來壓服中原各國,于是在公元前639年(魯僖公二十一年),把由他支持上臺的齊孝公召來,在鹿上(今安徽阜陽市南,或說在今山東巨野縣東南)與楚王相會,想取得楚國的支持。楚國表面上滿口答應(yīng)支持,約定這年秋天在盂(今河南睢陽)地召集各國諸侯開會。
宋襄公到盂地前,他的弟弟公子目夷勸他要多帶些軍隊去,以防意外,因為楚國是個不守信用的國家。襄公不聽,卻說:我與楚王已約好,都不帶軍隊去開會,我自己不能不遵守。楚國卻是存心耍弄這個一心想當(dāng)霸主的宋襄公,事先在盂埋伏好軍隊,等到會盟之時襄公一到就把他抓起來,接著起兵進(jìn)攻宋國。
幸好公子目夷有準(zhǔn)備,及早逃回,他團(tuán)結(jié)軍民,抵抗楚軍。楚見攻宋不下,捉住一個國君無用,就把宋襄公交給魯國,魯僖公出面說情,襄公才被釋放回國。宋襄公本來打算通過盂地的會盟,在楚國支持下當(dāng)上中原霸主,卻不料成了階下囚,這正是歷史對那些不自量力者的嘲弄。
盂地被囚并未使宋襄公的頭腦清醒些。此時鄭國親楚,他就聯(lián)合衛(wèi)、許、滕幾個小國攻伐鄭國,借以給楚國一個難堪。楚國自然起兵救鄭攻宋。這樣,兩國就直接處于戰(zhàn)爭對峙狀態(tài)。大司馬公孫固勸襄公不要同楚國打仗,他根本不聽。
公元前638年(魯僖公二十二年)十一月一日,宋楚兩軍在泓水(今河南拓城縣北)相遇。宋軍排好陣勢,楚軍卻正在渡河,司馬子魚(即公子目夷)對襄公說:楚軍人多,我們?nèi)松?,乘他們渡河時,加以攻擊,就會獲勝。襄公不同意。當(dāng)楚軍已渡河還在混亂中未排好隊時,子魚又勸他乘機(jī)進(jìn)攻,襄公還是不同意。等到楚軍全部過河列好陣勢,襄公才命令進(jìn)攻。弱小的宋軍不是楚的對手,結(jié)果被打得大敗。宋軍死傷很多,護(hù)衛(wèi)襄公的隨從全被殺死,他自己的腿也受了重傷。
宋軍吃了敗仗,損失很重,都埋怨襄公,他卻教訓(xùn)道:“君子不重傷(不傷害在戰(zhàn)場上已受傷的敵人),不擒二毛(不俘虜頭上有黑白二色頭發(fā)的年歲大的人)。”他還說,古人帶兵打仗,不用險要地形來殺傷敵人,不攻擊沒有排好陣勢的敵人。我雖是亡國之后(宋是商人后裔),卻要再為后人樹立一個榜樣。宋襄公這一套迂腐的道理,遭到子魚尖銳的批駁。
宋國在泓水之戰(zhàn)中,損失慘重,國勢從此一蹶不振。齊孝公也來趁火打劫,借口宋沒有參加由陳國發(fā)起的頌揚(yáng)桓公的盟會,于是起兵伐宋,圍困了宋國的緡邑(今山東金鄉(xiāng)縣東北)。不久,宋襄公因傷而死,他的“霸業(yè)”夢沒有做成,而他的“仁義之師”從此也就成為歷史的笑柄。
正在東方齊桓公霸業(yè)衰落、宋襄公想當(dāng)霸主的美夢破滅時,一個新的爭霸人物——晉文公(前636—前628在位)卻出現(xiàn)于北方的晉國。
晉文公的一支出自成師。成師是晉穆侯的第二個兒子,是晉國的小宗庶支。成師的侄子晉昭侯把他這位叔父封在曲沃,稱為曲沃桓叔,作為國君的輔佐。不想桓叔是位不甘居下位的人,他聚集力量,收攬人心,不久就形成同國君對抗的一支勢力。公元前739年(魯惠公三十年),大夫潘父殺死昭侯迎接桓叔為晉君,晉人反對,立于昭侯的兒子孝侯。
桓叔死后,其子莊伯繼位,他在公元前723年(魯惠公四十六年)直接出兵攻殺了孝侯,但仍然遭到晉人抗拒。晉人又擁立孝侯弟郄為君,是為鄂侯。公元前718年(魯隱公五年),莊伯聯(lián)合鄭、邢等國攻鄂侯,這次行動還得到周王室的支持。鄂侯逃到隨邑(今山西介休縣東南)。不久周桓王又改變了支持莊伯的立場而立鄂侯的兒子光為晉君,就是晉哀侯,并命虢公率軍攻擊曲沃。這時晉國有三君并存:哀侯(因國都在翼又稱翼侯)、鄂侯和曲沃莊伯。
公元前716年(魯隱公七年),莊伯死,其子武公繼位,他在公元前709年(魯桓公三年)攻殺哀侯,接著又先后殺死小子侯和緡侯。公元前679年(魯莊公十五年),晉緡侯被攻殺侯,武公實際上已滅亡了原來大宗的公室,控制了整個晉國。他把晉公室的寶器都送給周王室。這時周桓王已死,周僖公受了晉武公的賄賂后,就正式封武公為晉侯,允許擁有一軍的兵力,但仍是一個小國的規(guī)模,力量并不很強(qiáng)。
從桓叔初封到武公攻殺緡侯受封為諸侯,經(jīng)歷了67年的斗爭,晉國的小宗終于統(tǒng)治了晉國。
武公受封后兩年就去世了,其子獻(xiàn)公立。獻(xiàn)公鑒于桓叔族人力量強(qiáng)盛將危及國君地位,就讓士為設(shè)計把其子弟除掉??梢娊y(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爭權(quán)斗爭非常殘酷。
晉獻(xiàn)公消除了威脅他君位的勢力后,就安心專力向外擴(kuò)展了。
晉獻(xiàn)公在公元前672年(魯莊公二十年)滅掉驪戎(在今山西晉城沁水東)。公元前661年(魯閔公元年)建立上下兩軍,擴(kuò)大一倍軍力,同年又滅掉耿(今山西河津縣境汾水南)、霍(今山西霍縣)、魏(今山西芮城縣)三國,次年命太子申生進(jìn)攻狄人山皋落氏(在今曲沃東)。公元前658年(魯僖公二年),獻(xiàn)公命大夫里克、荀息率軍進(jìn)攻虢國。
虢國的北面是虞國(在今山西平陸縣),是古公亶父之子虞仲的封國,晉國伐虢,虞國事必經(jīng)之地。荀息知道虞君貪財,就讓獻(xiàn)公用良馬和好璧向虞君借路。虞君見了兩種珍寶,不但同意借路,還答應(yīng)配合晉國的軍事行動。兩國軍隊很快攻下虢國的重鎮(zhèn)下陽(今山西平陸縣東北)。
過了三年,晉國再次向虞借路伐虢國。這時,虞國大夫?qū)m之奇勸虞君不要借路,他說,虞虢兩國相依為命,就像唇和齒一樣“唇亡則齒寒”。但虞君不聽宮之奇的,仍然同意借路。這次,晉軍攻下虢都上陽(今河南陜縣),滅了虢國。在回師的路上,果然順手牽羊地把毫無防備的虞國也給滅了,虞君終于成了晉國的階下囚。原來晉送虞的良馬和璧又回到晉君手里。
晉滅了周圍一系列國家,其疆域西到黃河與秦為界;西南到三門峽一帶,扼住了桃林關(guān)塞;南到晉豫交界處;東達(dá)太行山;北與戎狄相接,成了北方的大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