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會問彭老師,我孩子小時候非常乖巧,非常懂事,非常聽話,為什么進入青春期,現(xiàn)在就一下子變得這么叛逆,這么厭學,甚至發(fā)展成完全不讀書,輟學在家,天天黑白顛倒地玩游戲。
怎么會這樣子呢?孩子真的是一下子變得如此叛逆嗎?問題是一下子形成的嗎?其實肯定不是,青春期的教育問題都是從小逐步累積,不知不覺累積形成的,只是到了青春期,問題開始爆發(fā)而已,所以家長首先要對青春期的教育問題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解決家長需要沉下心來學習,而不是一味的著急焦慮,尋找靈丹妙藥。
那為什么很多孩子小時候看起來很乖巧,到了青春期就很叛逆呢?這里面我們要透過行為來看孩子的心理。其實,幼兒園的孩子和小學生,對父母的依賴程度都比較大,有著天然的順從性,他們害怕自己的言行讓父母失望,也害怕讓父母傷心或者憤怒,因為他們渴望來自父母的愛和安全感,如果讓父母感到很失望、傷心或者激怒了父母,他們會擔心父母會不會不愛他們了。
所以為了獲得來自父母的愛和安全感,幼兒園和小學的孩子一般都會表現(xiàn)的很聽話,很乖巧,甚至會很討好。
我舉個例子,比如很多的家長會帶孩子去參加課外興趣班,不少家長會問孩子要不要參加?喜不喜歡?很多孩子會點頭,會說要參加,喜歡。于是很多家長就會覺得我很尊重孩子,我是征詢他的意見給他報名的。
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很多家長平時教育孩子的態(tài)度,說話的語氣,傳遞給孩子的是一種要求,控制,命令,高期望,如果孩子做不到或者拒絕,家長就會表現(xiàn)出失望傷心,甚至憤怒。所以不知不覺孩子為了讓父母開心,就會有很強的順從性。
但是孩子的內(nèi)心不是木頭,也是有感受性的。時間長了,他也會感覺很壓抑,他也會感覺很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內(nèi)心積壓的情緒也會越來越多,所以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范圍,再加上孩子開始有了更多的自我想法,這個時候情緒和矛盾開始都爆發(fā)了!
所以不是孩子真的很乖巧,而是他小時候感覺自己不得不乖巧。為人父母,我們一定要覺察自己的言行,覺察自己說話的語氣,覺察自己傳遞給孩子的感受。我們傳遞給孩子的,是否讓孩子感覺他可以做一個真實的自己,如果他不喜歡,他是否可以直接拒絕?
那么,面對孩子小時候很乖巧,青春期一下子很叛逆,家長應該怎么做呢?在這里給大家分享三點。
第一點,放下對孩子的高期望。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他們只是經(jīng)由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他的生命軌跡,他的命運,其實本質(zhì)上都應該由他自己負責。作為家長,我們有教育的職責,但不是控制的傾向。
家長一旦對自己的孩子有高期望,自己的心態(tài)就會受孩子表現(xiàn)的影響,上下波動,孩子表現(xiàn)好,自己就很高興,孩子表現(xiàn)不好,自己就很失望或者憤怒。這個時候自己很容易整天處于魂不守舍,焦慮擔心的狀態(tài),而我一直強調(diào)擔心就是詛咒,相信就是力量。如果我們天天都處于擔心的狀態(tài),豈不等于天天在詛咒自己的孩子。
第二點,客觀中立的和孩子談心,道歉。如果自己過去對孩子確實有很高的期望,讓孩子感覺自己表現(xiàn)好,父母就喜歡,自己表現(xiàn)不好,父母就生氣,可能不會喜歡?;蛘哌€有其他方面自己做的確實不好的,那么我們要秉持客觀中立的原則和孩子道歉,反復堅定地告訴孩子,無論你表現(xiàn)如何,你都是我的孩子,我永遠愛你。
這一點往往需要家長真正發(fā)自內(nèi)心地反思,唯有觸動自己,才能夠觸動孩子。而且往往需要不斷地以實際行動,跟孩子確認、表達,讓孩子充分的感受到自己被完全接納。
第三點,誠懇地告訴孩子,學習沒那么重要,你有你的優(yōu)勢。很多孩子小學很乖巧,到了初中很叛逆,這個時候他的成績往往不理想,往往下滑的很厲害或者已經(jīng)墊底。而家長。過去往往很在意孩子的學習成績,整個社會也是以成績來衡量學生的優(yōu)異,所以孩子會背負很多的壓力,他也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他也會覺得自己沒啥希望。
所以家長應該在孩子靜下來的時候誠懇的和孩子談心,其實學習成績沒那么重要,學習成績決定不了你的人生,更加不會決定你人生的幸福。你也有你的優(yōu)勢和長處,人在這個社會上不需要成為全才,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專長,然后發(fā)揮自己的專長,貢獻出自己的價值,就能在社會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所以家長要不斷地給孩子卸包袱卸壓力。
總而言之,孩子小時候看起來很乖巧,進入青春期就非常叛逆,往往和家長過去的教育有很大關(guān)系,教育從來不會是速成的,問題都是逐步累積形成的。同樣的要解決,也需要家長沉下心來學習,唯有我們真正學習成長了,孩子才會真正成長改變!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