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太極拳,打好基礎,不要貪多求快。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欲速則不達"。
所謂太極拳的基礎通常我們強調是:1)姿勢正確;2)步法穩(wěn)定;3)動作舒展;4)柔和緩慢。比如:練拳的預備勢很簡單,兩腳并攏,身體自然直立;目視前方。左腳左開步,與肩同寬。這時要求練者的姿勢沉肩墜肘,氣沉丹田。
什么是沉肩墜肘?
是指練拳者不使肩抬起,乃使肘下沉以運轉,則肩亦連貫自沉。筆者近日發(fā)現(xiàn)拳場練了多年的太極拳的人們在習練中存在架肩與縱肩的錯誤動作姿勢.
沉肩墜肘,氣沉丹田,是先輩太極拳家們幾百年總結的經(jīng)驗談。凡是練太極拳者都知這一學練的基本要領。但練起來就忽略這個要領。為了打好練拳的基礎,筆者在練太極拳之前先練健身氣功“八段錦"己成習貫。練八段錦也練太極的基本功。
例如八段錦的預備式:
動作一.兩腳並步站立;兩手自然垂于體側,身體中正,目視前方見(圖14一6)
二動隨著松腰沉髖,身體重心移至右腿左腳向左側開步,腳尖朝前,約與肩同寬,目視前方見(圖16一7)。
筆者體會是常練八段錦不會存在架肩或縱肩,不會氣沉丹田的敝病。從陳王庭創(chuàng)拳就引用了健身氣功八段錦的起勢。其姿勢要求是一致的。
學練太極拳起勢看似很簡單,然而在起勢之中包攬了太極拳法的要領。有不少練太極愛好者只注重拳架的磨煉而忽視了預備式的內含,因而太極功夫往往難上一個層次。
預備式是定調子。如同彈鋼琴之前先選定基調一樣,開頭基調定得是否恰當,影響著演奏整部曲調成敗。太極拳盤架子之前,其基調定的如何,關系到演練整套架子的成敗。若基調定的過高,易使架子輕浮散亂;若基調過低則使架子滯重沉悶。調高低如何,可以根據(jù)練者的健康,情緒狀況來選擇,或高或低,或快,或慢。高明的拳家總是十分謹填選擇其基調的。
預備勢的內含,練太極拳應使身容正直,即虛領頂勁就是頭容正,不俯不仰,不偏不斜,虛虛領起,若有若無,精神貫注,百合朝天,如有繩懸,所以也叫“頂頭懸"。含胸撥背,要有虛領頂勁相配合,撥背是向中撥,含胸向下拉,如果沒有虛領頂勁向上提挈,身形就會前傾。虛領頂勁大椎穴也輕輕鼓起上提之意,從而對全身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
預備勢要做到“心靜","體松"。
“心靜"就是在練拳時,思想上排除一切雜念,使精神貫注到每一個細小的動作上,做到專心練拳。以保證用意識引導動作,使意識,動作和乎吸三者緊密結合,同時,使大腦的其它部分處于抑制狀態(tài),消除局部工作所引起的疲勞,達到全身上下,內外,全面鍛煉的效果。
所謂體松,是指在練拳時,全身的肌肉、關節(jié)和內臟都保持自然,舒展的狀態(tài)。練拳要求松是舒松是為了消除拙力,而不是癱軟無力。是松的自然。松是姿勢正確,周身協(xié)調,動作舒展,轉換圓活的基礎和保證。
氣沉丹田。丹田的由來是道家經(jīng)籍“黃庭內、外景二經(jīng)"。丹田石何處,各家說法不一。多數(shù)練功家認為,丹田有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上丹田在兩眉間印堂穴。中丹田稱“絳宮",在胸部膻中穴。下丹田在臍下小腹部相當大的一塊,包括關元,氣海,神闕,命門等穴位。
太極拳的意念活動主要是集中在動作上,而氣沉丹田則是為使小腹充實,下肢穩(wěn)固這樣在競技推手和演練套路中才能做到堅實穩(wěn)定,因此要求練拳者誘導得氣的主要部位!如練拳者縱肩,架肩達不到氣沉的要求影響氣血運轉全身。而陳王庭創(chuàng)拳詞句是以陰陽開合,運轉周身。不僅練的體形,而重要練的是內功運轉氣血,達到健身的道理。
(廣告)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