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但也有人說,這世間所有的重逢,如果都如初次相遇一般,那該多好。
所以納蘭性德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讓人心動不已。
對于晚唐詩人羅隱來說,確實如此。
因為12年后,他與故人的一次相逢,堪稱大唐“最尷尬”的一次重逢。
01羅隱
羅隱原來不叫羅隱,他叫羅橫,杭州新城人,是晚唐時期著名詩人和文學(xué)家。
詩以唐代為盛。
盛唐時期,詩壇更是百花齊綻:李白“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杜甫聲聲悲嘆,卻寫詩成史;還有王維、孟浩然、王昌齡等一群人,各自噴薄著盛大的文采飛揚。
那時的詩壇,群星閃耀,讓人神往。
但隨著大唐沒落,到了晚唐時期,詩文也漸趨凋零。
大唐才子,如果排名,羅隱排不進前二十名,但若只論晚唐時期,羅隱卻是其中最閃耀的那顆星。
羅隱自幼便以才學(xué)聞名鄉(xiāng)里,他的詩和文章都為詩人推崇,當(dāng)時他與同族的羅虬、羅鄴,被稱為“三羅”。
還有人將他與前輩溫庭筠、李商隱,并稱“三才子”。
據(jù)說當(dāng)年宰相令狐绹之子令狐滈登進士第,羅隱以詩賀之,令狐绹對兒子說:“吾不喜汝及第,喜汝得羅公一篇耳?!?/strong>
可見羅隱文名之盛。
遺憾的是,一個文人,如果 有著這樣不俗的開場,一般意味著他會有非??部赖脑庥?。
羅隱亦是。
他的坎坷就在于空有一身才華,但卻屢試不第。
羅隱的一生,參加了十多次科考,他在詩中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十二三年時間,就用來考試了。
悲催的是,一直考不中,這被稱為“十上不第”。
所以當(dāng)年豪情萬丈的羅橫,終于低沉下來,他給自己改名“羅隱”。
02才華
《紅樓夢》中,王熙鳳曾引用一句詩——“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來形容自己的一番苦心,卻不知為誰。
這句詩就是羅隱所寫的《蜂》: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fēng)光盡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羅隱的詩,和后世的蘇軾有些像,他們在詩中蘊含了自己的思考。
比如對于西施,文人筆下大多把她當(dāng)作紅顏禍水,但羅隱卻寫: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這樣的詩清新有趣,沒有陳腐氣,就像同時期的皮日休,他和羅隱、陸龜蒙都是晚唐著名的文學(xué)家,在他筆下,隋煬帝就不單純是暴君,他寫的是:
萬艘龍舸綠絲間,載到揚州盡不還。
應(yīng)是天教開汴水,一千余里地?zé)o山。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或許是因為仕途不順,羅隱曾感嘆過: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strong>
但最終,在《自遣》中,他寫下了: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這樣的放任,又像是李白筆下的: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從羅隱身上,我們能看到,一個心高氣傲的孤絕少年,如何在歲月翩躚中將志氣消磨殆盡。
這種消磨,最后變成了自嘲,而讓羅隱“自嘲且嘲人”的一首詩,是因為12年后,再遇故人。
03不如人
《唐才子傳》里記載了一個故事。
最初,羅隱趕赴科舉,路過鐘陵。那一年,羅隱26歲,正是“少年心事當(dāng)拿云”的豪邁之年。
在鐘陵,羅隱遇見了歌妓云英。
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宴會上,云英身姿婀娜,媚眼如絲。
等到一曲舞畢,云英下來敬酒,羅隱發(fā)現(xiàn)她竟然談吐不凡,讓人心生好感。
后來的故事,羅隱參加考試,幾年間考了十幾次,屢試不第。
12年后,他再次經(jīng)過鐘陵。
沒想到,又一次遇見了歌妓云英。
這一次,羅隱早已不再是當(dāng)年心高氣傲的少年,而云英,依舊是穿梭于各色男人之中。
沒想到,故人相見,云英一開口,就擊在了羅隱心上。
“十?dāng)?shù)年不見,沒想到羅公子還未高中!”
一句話,讓羅隱有些尷尬,但作為“毒舌小能手”,他自然不能認輸,于是羅隱就寫下了一首《贈云英》:
鐘陵醉別十余春,重見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這一句詩,竟然流傳下來,成了“懟人名句”。只是在這詩句之中,還是有太多的不甘心吧。
真的是“不如人”嗎?
或許羅隱胸中那一顆孤傲的心,在現(xiàn)實的卑微之中,依舊高傲地跳動著。
可是這又能如何呢?
人生路漫漫,得不到的,很正常。
只是,希望那些所有的“得不到”,都可以換成一個釋然的笑。
得到的都感恩,得不到的都釋然。#唐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