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二十七難》:“脈有奇經八脈者,不拘于十二經?!?/span>《奇經八脈考》:“正經之脈隆盛,則溢于奇經。”因其“別道其行”,故名“奇經”。
“奇經八脈”(八脈: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沖脈、帶脈、任脈、督脈)統(tǒng)攝全身氣血運行,循行分布參于十二經脈間,將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經脈聯(lián)系起來,對人體氣血、營衛(wèi)的溝通、涵蓄和運行,有調節(jié)和聯(lián)系作用。
奇經八脈主要特點有四:
其一、沒有表里配偶關系;
其二、不直接隸屬于十二臟腑;
其三、與氣恒之腑(腦、髓、骨、脈、膽、女子包)有密切的關系;
其四、只有任脈和督脈有屬于自己的獨立的腧穴,其他六條經脈均無獨立的腧穴,其腧穴均奇附在十二經脈循行路線上。
奇經八脈中任督二脈是主脈,練通二脈,可一通百通。任督二脈,在人體前正中線是任脈,后正中線是督脈。
任脈的腧穴在人體腹、胸、頦下正中,總任六陰經,為陰脈之海;督脈在人體腰、背、頭部正中,總督六陽經,為陽氣之海;其他六條經脈與十二經脈均分布于人體的左右,從而構成一個完整的人體循環(huán)系統(tǒng)。
任,接受的意思,受納經絡之氣血,任脈受納一身陰經之氣血,與女性的生殖功能有關。任脈虛衰,就會導致胎動不安、流產、月經后延、閉經、月經淋漓不盡等表現(xiàn)。
人能昂首直立,督脈要氣血充沛。中醫(yī)認為,脊髓中有一條中空一直上通到腦的經脈,這就是督脈,督脈是陽氣之海。頭抬不起來、腰直不起來,是陽氣不足、督脈能量不夠的表現(xiàn)。
從養(yǎng)生的角度看,男士養(yǎng)生在后背的督脈上,從命門穴往下一直到長強穴;女士養(yǎng)生在任脈上,從神闕穴一直到最下面曲骨穴。僅從養(yǎng)生角度來講,如此劃分,但如果從調理角度看,需要配合其他經絡穴位。
一、天突穴
天突穴屬奇經八脈中的陰維脈,為任脈之穴,在咽喉之下,璇璣穴上一寸之處。找天突穴也簡單,從喉結處往下,胸骨上的一個軟軟的窩窩就是。
調理跟“肺”、“咽喉”相關的病癥,都會用到它。
日常幫助咳痰,可以試試“點按天突穴”,用大拇指,指甲貼喉,指端點穴,直向下用力,讓喉嚨作癢,刺激咳出寒痰,氣息就能暢通了。
這個點穴法是急救法,適用于因痰卡喉間而無法呼吸的情況。如果不確定輕重位置,可以先點自己的天突穴感受下,順便輔助捏喉結,只要感到喉嚨發(fā)癢,想要咳嗽即可。
或者輕輕地向下、向內按摩天突穴,先順時針按揉10圈,再交換逆時針按揉10圈,直到呈現(xiàn)微微發(fā)紅狀態(tài),呼吸就變得通暢了。
因天突穴所處位置比較靠近人體頸部,如果采用艾灸調理,最好是用懸灸的方式,這個部位自己艾灸會有點麻煩,尤其要集中注意力,注意姿勢,謹防燙到自己。
二、璇璣穴
璇璣,魁星名,為北斗七星的北斗二,此指任脈的水濕在此吸熱后僅有小部分循任脈蒸升,蒸升之氣如天空星點般細校。
璇璣穴居于天突之下,胸腔之上,猶如斗運于天,機運于身,而得名。璇璣穴非常好找,位于鎖骨下第一個凹陷處,如果你找到天突穴,往下走一橫指就是。
璇璣穴是一個特別的養(yǎng)肺大穴,肺最怕燥,璇璣穴最克燥。遇到干咳,屬于必按穴。
艾灸璇璣穴調理,適用于痰濁壅肺的實證和肺腎陰虛的虛證,而對于肺胃伏火、虛火灼肺等證型,多采用針刺等調理方式,但各位在家請謹慎嘗試針刺調理。
璇璣穴位置相對平坦,不方便艾灸時,適合用艾灸貼,方便安全。
三、華蓋穴
《針灸甲乙經》:“華蓋,在璇璣下一寸陷者中,任脈氣所發(fā),仰頭取之。”華蓋穴取名非常直接,“華”指人體,“蓋”指傘,“華蓋”即人體“肺”的保護傘。
中醫(yī)一直把肺比做“華蓋”,華蓋穴內應肺臟,五臟六腑之精華,上朝于肺,肺居高位,垂布如蓋,居心君之上,故名之。
任脈氣血在華蓋穴處變?yōu)樗疂駶舛雀蟮乃疂裰畾猓?/span>華蓋穴的職責就是保護肺,人身五臟,肺喜清涼,肺養(yǎng)得好,人不會燥。
與肺有關的問題,如咳嗽、氣喘、哮喘、肺炎、氣管炎、胸脅痛等,都可以通過華蓋穴搭配養(yǎng)肺穴位(如肺俞穴、中府穴、云門穴、太淵穴)一起養(yǎng)肺護肺。
可以采用按揉的方式刺激華蓋穴,將拇指指腹置于華蓋穴,進行旋轉按揉,每次按揉3-5分鐘,每日按揉數(shù)次即可,有利于調理咳嗽、氣喘等肺部疾病。
艾灸的方式也適用于刺激華蓋穴,溫和灸(盒灸、懸灸都可以)華蓋穴10-15分鐘,以穴位皮膚溫熱但無明顯灼痛感為度,也可以搭配使用艾灸貼。
四、膻中穴
明代醫(yī)家張景岳:“膻中,胸中也,肺之所居。諸氣者,皆屬于肺,是為真氣,亦曰宗氣。宗氣積于胸中,出于喉嚨,以貫心脈,而行呼吸,故膻中為之氣海?!?/span>
《內經》:“膻中者,心主之宮城也。”“膻中”當作“腦戶”,字形相近而誤。腦為髓海,宮喻京城。神明出焉。膻中穴,像內臣,心的喜樂,都由它傳達!
膻中位于兩乳頭連線的正中處,“心有疾,膻中尋,氣血開,諸證退”,中指羅紋面旋揉,稱揉膻中,兩拇指羅紋面從穴中向兩旁乳頭分推,稱分推膻中,推拿膻中能寬胸理氣、止咳平喘,常用于調理胸悶嘔吐、咳嗽氣短等癥。
艾灸膻中穴相對較考究,需要施灸者有非常嫻熟的技術,或者能掌握熟悉艾灸的火候或灸量。否則會導致胸悶,胸口痛等不舒服的癥狀。
五、中脘穴
中脘穴屬任脈,為胃的募穴,所以能調理胃腑諸病,也是手太陽、手少陽、足陽明、任脈交會穴。
中脘穴最能反映胃的運化功能,若胃的受納一旦出現(xiàn)障礙,就會影響人的消化、吸收、代謝功能,導致機體營養(yǎng)不良以及各項生理機能減弱,故中醫(yī)有“得胃氣者生,失胃氣者死”的說法。
“灸中脘,納水谷;灸胃痛,先中脘;患泄瀉,天樞愈;配中脘,便自干?!?/span>
艾灸中脘穴,一般回旋灸15~20分鐘,即能調胃和中、補虛益氣、健脾化濕,改善消化功能,促進各種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與代謝。
不僅在宋人王執(zhí)中的著作里提到霍亂腹瀉、消化不良可艾灸中脘穴,在孫思邈的《千金翼方》中也有“霍亂長鳴、腹痛脹滿則艾灸中脘穴”的記錄。
平時,可以用食指指腹揉按中脘穴30~50次,也可達到不錯的效果。
但有些人胃火大,如有口臭、口腔潰瘍、牙齦腫痛、牙痛、牙齦出血等情況,盡量不選擇中脘穴來調理胃部不適,可選擇足三里穴、厲兌穴、沖陽穴等進行調理。
如果沒有上火癥狀,沒有服用藥物,都可用盒灸或者懸灸、艾灸貼來調理胃部不適。
若出現(xiàn)濕疹、蕁麻疹等皮膚問題,中脘穴可搭配曲池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來調理。
六、神闕穴
神闕穴,是因胎兒賴此宮闕,輸送營養(yǎng),灌注全身,遂使胎體逐漸發(fā)育,變化莫測。
神,“變化之極”,上天之化身;闕,指要處,人體之要害;穴,當臍孔,此處胎生之時,聯(lián)系臍帶以供胎兒之營養(yǎng),故又名命蒂,是先天之本源,后天之根蒂,位于肚臍正中,也是最好找的穴位。
神闕穴雖屬于任脈之穴,但與督脈、沖脈、帶脈各脈相通,與人的生長生殖,女性的經、帶、胎、產關系密切。
中醫(yī)將神闕穴稱為“神之所舍”,生命之源、人身之根,神氣通行出入之門戶,機體內外溝通之孔竅,“五臟六腑之本”“鼓舞一身之陽氣”的天然要穴。
艾灸神闕,萬病自滅,《針灸資生經》曾記載:人年老而顏如童子者,蓋每歲灸臍中一壯故也“。
生門神闕穴,就像一把“萬能鑰匙”,具有開啟人體“能量”的功能。常灸神闕穴,有滋陰壯陽、固攝腎氣、溫脾助運、補血養(yǎng)顏、延年益壽等效果,令人真氣充沛、精神飽滿。
神闕穴最好選擇在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這八個節(jié)氣時施灸,以合四時之正氣,艾火香竄、宜入經絡、祛風除濕、功效捷著、溫陽救逆,效果更好。
將艾條點燃,對準神闕穴施灸,至有溫熱感為好。每次施灸15分鐘左右,10日為1療程,連續(xù)灸4~5個療程,非常適合體質虛寒、胃腸功能紊亂、神經衰弱者。
因五味中咸可入腎,具有補腎的功能,所以神闕灸中運用最多的就是隔鹽灸。
平時給小朋友在家做艾灸時,以命門穴和神闕穴為主打穴。因為小孩子的經絡較通,所以在給孩子艾灸時并不需要灸大量穴位。
當胎兒位于胞宮時,只有肚臍與母體相連,所以神闕穴是通小孩全身的。當我們在給孩子艾灸神闕穴時,并不只調理脾胃,而是可以調理全身疾病,正所謂“灸一穴而動全身”。
七、關元穴
關者,關閉、封藏之意;元者,元氣也,所以關元被前人稱為“元陰元陽交關之所”,老子更是稱其為“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關元穴,是任脈、督脈、沖脈三脈之源頭,“腎間動氣”之所在,在臍下三寸胞宮之上,男子在此處藏精,女子在此處蓄血。
而且,關元穴位于“陰脈之海”的任脈上,是肝、脾、腎三陰與任脈之會穴,小腸之募穴,人稱“下丹田”,有如“性命之根本”,是養(yǎng)生吐納、吸氣凝神的地方,自古以來都是養(yǎng)生保健的要穴。
“若要成仙,關元煉丹”,補元氣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關元穴,是身體自帶的滋補元氣穴位,它可以補充脾、肺之氣。
“人于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關、中脘,更服保元丹、保命延壽丹,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余年壽矣?!?/span>
關元穴,如千年參!經常艾灸關元,可以刺激腎氣的活躍,補腎氣、強體質、延年益壽,相當于在往我們的“健康銀行”里貯存腎氣,防止它的快速消耗。
艾灸不方便的話,不妨時常按摩關元穴,前提是一定要讓手指熱起來,不要用冷冰冰的手去刺激腹部的皮膚。尤其是女性,一定要注意下腹部的保暖。
日常養(yǎng)生保健可以按摩關元穴,有補虛助陽、培腎固本,使身體溫暖、血脈充盈的作用:
雙手掌心相對,搓熱掌心,把溫熱的掌心輕輕地放到關元穴的位置,以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做有節(jié)奏的環(huán)形按摩,以局部發(fā)熱為宜。
或者用拇指或中指的指腹做輕柔緩和的環(huán)旋揉動,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宜。
八、中極穴
中,即中間;極,即最;中極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線臍中下四寸,人體上下左右之最中間,內應胞宮、精室,是人體極其尊貴之處,故名中極。
中極穴,屬于任脈的經穴,是膀胱的募穴,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任脈的交會穴。刺激中極穴,可以通調沖任、清利膀胱,又可以調理足三陰經。
從經絡學而言,中極穴是膀胱的募穴,意思就是:膀胱的精氣積聚在胸腹部的穴位是中極穴,膀胱病變一定要取中極穴。
中極穴,不僅能通利膀胱、清利濕熱、利尿通淋,還可以培元益精、補腎調經,它是調理小便疾病最直接且最佳的穴位。
“赤白帶下,求中極之異同”,在女性婦科疾病中,中極穴用的比較多,艾灸有助于水濕化氣,將濕濁排出,濁氣下降,身心清香!
子宮內膜炎、子宮肌瘤等婦科疾病,在瘤體不大,三公分以內時,可以通過艾灸調理,效果好。
還有如盆腔炎、痛經,男士性功能障礙、前列腺炎,小孩年齡六七歲還尿床,都可以艾灸中極穴來調理。老年人夜尿多,可以配穴命門穴、腎俞穴、中極穴來進行調理。
神闕穴、關元穴、中極穴,日常使用頻率高的穴位,都可以使用艾灸貼來調理。使用艾灸貼時,中極穴對于女性還是有點不太方便,可以往上覆蓋關元穴、中極穴兩個穴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