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神系列之一<灶神>
中國民間,敬奉著大大小小的諸多神靈。因其職能不同,享受的祭祀待遇也不盡相同。中國神靈每年享受的美味佳肴,無論質(zhì)量,還是數(shù)量,為國外神靈垂涎三尺,望塵莫及。
在中國眾神中,有位身份極其特殊的小神,它既是巡察人間善惡的監(jiān)察官,又是個公開收受賄賂的貪官,而且好色、貪吃。該神每年僅有九天不食人間煙火,其他時間都在品嘗各家美味,其廣受膜拜的程度,為地位極高的大神們所嫉妒。
這位神靈,就是灶神。
灶神,民間稱為灶君、灶王、灶王爺、灶君菩薩等,道教稱為“灶君司命、司命菩薩、司命定福灶君、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真君”等。在中國民神中,灶神雖然是位小神,卻是民神中的資深元老。
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中國民間有“過小年”或“小年兒”的說法,俗定此日為灶神生日,稱“灶君誕”。民間傳說灶神于此日,將一年記錄的人間各家善惡,帶上天庭匯報。玉皇大帝根據(jù)報告,批示各家來年或以后的吉兇禍福,在新年的第一天,由灶神帶回人間,執(zhí)行天命。民間在灶神升天日,舉行各式各樣的送行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在大年三十的除夕夜,舉行迎接灶神儀式,稱為“接神”或“接灶”;在正月初一,敬拜灶神,稱“謝灶”。
臘月祭祀灶神,為我國民間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習(xí)俗,它集中反映了中國古代的祭祀特征。各地祭灶的時間,不盡相同,北方一般是臘月二十三日,南方為臘月二十四日。
舊時中國民間,將送灶日作為春節(jié)節(jié)慶準(zhǔn)備的最后沖刺階段。民國時期北平和河北地區(qū)廣為流傳著一首民謠,生動描述了從臘八到大年初一,人們忙忙碌碌過節(jié)的情景,頗有趣味:“老婆、老婆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過幾天,漓漓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蒸饅首,三十晚上熬一宵,大年初一去拜年”。
灶神源考
中國民間,流傳著很多灶神的傳說。灶神的起源,歷來眾說紛紜。至今誰也說不清楚,道不明白,誰是真正的灶神。
一、灶神的起源。
商朝,灶神就被列入國家重要祭祀對象。唐杜佑《通典•殷制》載:“天子祭五祀,戶一,灶二,中霤三,門四,行五也,歲編諸侯大夫與天子同”。“五祀”為主出入的戶、主飲食的灶,主堂室的中霤、門、主道路的行等五神;周朝,增加了司命、泰厲二神,并稱七祀,《禮記•祭法》載:“王為群姓立七祀……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戶,或立灶”。在周朝,對神的敬奉,實行嚴(yán)格的等級祭祀,普通老百姓只能敬一個神,客觀上為以后民間祭灶習(xí)俗的普及,打下了基礎(chǔ)。
商周時期,對灶神隆重的祭祀,都屬于自然崇拜范疇。東漢時期,出現(xiàn)了人格化的灶神,以后又產(chǎn)生了各種各樣的灶神說法,使起起源更加混亂。綜合各種觀點,分為四大流派。
1、 灶神為女性神。
(1)、周朝的灶神為老婦人。
《禮記•禮器》曰:“奧者,老婦之祭也”。注曰:“其神則先炊也,故謂之老婦。而必祭之者,以其有功于飲食,故報之也。” “奧”,就是灶神。
《儀禮•特牲饋食禮》“尸卒食,祭喜爨、雍爨”。達疏:“爨者,老婦之祭也。……此祭先炊,非祭火神。”
《史記•封禪書》有“先炊之屬”語,唐張守節(jié)《正義》曰:“先炊,古炊母神也。”
從上述資料,可以看出,灶神又名“奧”、“先炊”等,是一位主司廚房烹調(diào)事務(wù)的女神,因烹調(diào)需要在灶上操作,所以對她的祭祀表現(xiàn)為祭灶。
先炊,因?qū)9軓N房飲食,成為古代灶神的代詞。所以,灶神是古代主管飲食之神。
(2)春秋時期的灶神為紅衣美女。
春秋時期,灶神是一位紅衣美女。《莊子•達生篇》載:齊桓公問皇子告敖:“到底有沒有鬼?”皇子告敖回答說:“有。水下有鬼叫‘履’,灶中有鬼叫‘髻’”。西晉司馬彪解釋說:“灶神,面貌象美女,穿著紅色的衣服,名字叫‘髻’”。(注①)
(3)、明代獨樹一幟的“種火老母”。
道教經(jīng)典《 正統(tǒng)道藏 》所錄的《太上靈寶補謝灶玉經(jīng)》,稱灶神為“種火老母”,是奉元始天尊之命,下界監(jiān)察人間的神:“昆侖之山,有一老母,名種火之母,能上通天界,下統(tǒng)五行,在人間乃為司命。主人壽命長短。又為五帝灶君,管人住宅,每月朔日,記人造諸善惡及其功德,錄其輕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書,悉是此母也。”
道教為編定和完善神譜,對以前的神仙予以改造,純屬正常,但細(xì)看這灶神,兼管人壽,更象是改裝后的西王母,顯得不倫不類。
2、灶神為火神。
兩漢的典籍,對灶神的定位,都與火有關(guān),皆以火神為灶神。
《淮南子•汜論》曰:“炎帝于火,而死為灶”。高誘注曰:“炎帝神農(nóng),以火德王天下,死托祀于灶神”;《太平御覽》引《淮南子》佚文云:“黃帝作灶、死為灶神”。
黃帝為中國神之領(lǐng)袖,將其列為火神未嘗不可。炎帝鉆燧生火,被譽為“火德之帝”,是崇拜火神的遠(yuǎn)古部落的共同祖先,作為火神理所當(dāng)然,名副其實。
但古代的火神,即“火官之神”,一直由祝融擔(dān)當(dāng),東漢許慎《五經(jīng)異義》曰:“顓頊?zhǔn)嫌凶釉焕?,為祝融,火正也,祀以為灶?span lang="EN-US">”。《國語•鄭語》:“夫黎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秴问洗呵?span lang="EN-US">•孟秋》“其神祝融”。高誘注:“祝融,顓頊?zhǔn)虾?,老童之子,吳回也,為高辛氏火正,死為火官之神?span lang="EN-US">”
祝融作為“火官之神”,是普遍認(rèn)可的結(jié)果,當(dāng)然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將灶神與火神聯(lián)系在一起,并由遠(yuǎn)古德高望重的領(lǐng)袖人物兼任,為遠(yuǎn)古先民崇拜“火神”習(xí)俗的保留,是自然崇拜的演化和變體。
《禮記•月令》孔氏注:“灶神而祀者先炊之人,灶夏祀,盛德在火,烹飪之功所由來也”。酬謝火神為人類作出的貢獻,才是古代祀灶的目的。
3、灶神為蟑螂。
當(dāng)代學(xué)者袁珂,在1980年第2期《散文》雜志,發(fā)表了《漫話灶神和祭灶》一文,提出“窮蟬”演變說。觀點如下:《莊子•達生篇》云“灶有髻”,而《廣雅•釋蟲》云:“蛣,蟬也”。“髻“是“蛣”的異體字或假借字。
《大戴•禮帝系篇》:“顓頊產(chǎn)窮蟬”?!妒酚?span lang="EN-US">•五帝本紀(jì)》“顓頊生子,曰窮蟬”,司馬貞索隱:“《系(世)本》,作窮系”,窮蟬就是窮系。古代,“犁、系、髻(蛣) ”音皆相近,窮蟬就是犁,即古代的灶神。后世傳說的灶神,無論名叫“禪”的,名叫“單”的,名叫“宋無忌”的,名叫“蘇吉利”的,都是顓頊兒子“窮蟬(窮系) ”一名的演變。窮蟬的本來面目,實際上是灶上常見的那種蟬樣的紅殼蟲,俗稱蟑螂,也稱“灶馬”。殷周鼎彝,多以蟬紋為飾,古人將其作為神物或鬼物。
4、灶神的人格化。
西漢武帝劉徹,畢生熱衷于求仙和祀鬼神,方士們因此進獻了大量的“方”。中國古代的“方”,泛指各種法術(shù)、技藝,分為長生方、接神方、雜祀方、巫方四類,合稱“方仙道”,是中國道教孕育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根據(jù)典籍記載,結(jié)合李少君所進獻的祠灶方,可知,祠灶是致物、丹砂化黃金、見仙、封禪等求仙過程中的第一步;“致物”也被認(rèn)為是受灶神保佑的結(jié)果,祠灶與原始煉丹術(shù)、封禪升仙說機密相連。因此,后來深深影響中國文化的道教神仙說,源于民間原生性的祭祀,并且與灶神有著極大的淵源,從此大大提高了灶神的地位。
漢朝開始,灶神被人格化,經(jīng)過不斷的演變,其功能更多,家族更加龐大。民間的人格化灶神如下:
(1)、灶神蘇吉利。
東漢許慎《五經(jīng)異義》稱灶神姓蘇名吉利。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也云:“灶神名蘇吉利” 。
同時,出現(xiàn)了灶神的配偶,即“灶神奶奶”——王博頰。
許慎《五經(jīng)異義》云:“灶神婦姓王,名摶頰”;隋朝杜臺卿《玉燭寶典》卷十二引《灶書》:“灶神,姓蘇,名吉利,婦名博頰”。
(2)灶神宋無忌。
《史記•封禪書》索隱《白澤圖》云:“火之精曰宋無忌”?!度龂?span lang="EN-US">•魏志•管輅傳》:“王基家賤婦生一子,墮地,即走人灶中。輅曰:直宋無忌之妖,將其入灶也”。
在這里,灶神以“妖”的面目出現(xiàn),帶有一股鬼氣。
(3)灶神張單。
原出于東晉《抱樸之》的《太上感應(yīng)篇》,注引《傳》曰:“灶神狀如美人貌,有六女,即六癸玉女也。”此為《莊子》觀點的轉(zhuǎn)變,灶神由女變男,面貌美麗,對唐人影響甚深。
后世民間敬奉的灶神,在唐朝被基本定型。唐朝的灶神,姓張名單,字子郭;灶神奶奶字卿忌,還有六個女兒。
唐李賢注引《雜五行書》曰:“灶君名禪,字子郭,披發(fā),衣黃衣,從灶中出”;
唐人段成式《酉陽雜俎》卷十四載:“灶神名隗,狀如美女。又姓張,名單,字子郭,夫人字卿忌,有六女皆名察洽”。
(4)明代龐大的灶神家族。
明人小說《封神演義》中,稱姜太公封的灶神,名叫張奎,夫人高蘭英,但在民間影響甚微。
明代的《灶王經(jīng)》,以種火老母為灶君,是民間俗信“灶君奶奶”的發(fā)展,灶神家族也達到歷史上的輝煌。種火老母又名“昆侖老母”、種大老母元君,下屬五方帝君,即東方青帝灶君、南方赤帝灶君、西方白帝灶君、北方黑帝灶君,中央黃帝灶君;另有五方五帝灶君夫人、天廚靈灶神君、地廚神灶神君、曾灶祖灶神君、灶公灶母神君、灶夫灶婦神君、灶子灶孫神君、灶家姊妹媳婦春屬神君、五方游奕神君、灶下炊濤神女、運火左右將軍、進火神母、游火童子、天帝嬌男、天帝嬌女、囪中童子童男童女等等,名目之多,令人眼花繚亂。因道教所言灶神過于繁雜,未被民間全部接納。
明清以后,民間所奉灶神,多以《酉陽雜俎》所記載的張單為范本,只是面貌有了新的變化,不再“狀如美女”,而是黑面長須,在灶房接受供奉。
注:
①《莊子?達生》載:“灶有髻”。司馬彪注曰:“髻,灶神,著赤衣,狀如美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