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jié)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zhàn)國前期成書。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在如今社會,仍具現(xiàn)實意義,值得我們?nèi)ヂ形颍毤毱肺丁?/p>
1、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wèi)靈公篇
人如果沒有長遠的謀劃,就會有即將到來的憂患。
2、知者樂水,仁者樂山。--《論語》雍也篇
智者之樂,就像流水一樣,閱盡世間萬物、悠然、淡泊。仁者之樂,就像大山一樣,巋然矗立、崇高、安寧。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篇
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
4、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篇
交朋友的時候,一定要守信用、講誠信、重承諾。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篇
君子講求和諧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講求協(xié)調(diào)。
6、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篇
消逝的時光就像這流水一樣, 日夜不停。
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論語》學而篇
君子的自我修養(yǎng)就像加工骨器,切了還要磋;就象加工玉器,琢了還得磨。
8、道不同,不相為謀。--《論語》衛(wèi)靈公篇
走著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
9、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篇
《詩經(jīng)》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話概括它的全部內(nèi)容,就是:思想純潔,沒有邪惡的東西。
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篇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于學習,三十歲有所建樹,四十歲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規(guī)律,六十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七十隨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會超出規(guī)矩?!?/p>
1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篇
在溫習舊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fā)現(xiàn),就可以當老師了。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語》為政篇
君子團結(jié)群眾但不相互勾結(jié),小人拉幫結(jié)派而不團結(jié)群眾。
1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篇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種態(tài)度才是明智的。
14、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論語》八佾篇
如果這樣的事情都可以被容忍,還有什么是不能容忍的。
15、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論語》陽貨篇
在路上聽到傳聞不加考證而隨意傳播,這是道德所唾棄的。
16、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篇
早上明白知曉了真理,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
17、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論語》顏淵篇
天下之大,走到哪里都有朋友?。?/p>
18、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論語》里仁篇
君子通曉道義,小人通曉私利。
19、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論語》里仁篇
看見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著向他學習,看見沒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內(nèi)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樣的錯誤。
20、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論語》憲問篇
貧窮而沒有怨恨很難,富裕而不驕狂是容易的。
21、德不孤,必有鄰。--《論語》里仁篇
有道德的人不會孤立,必然有同他相親近的人。
22、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論語》公冶長篇
形容一個人,像腐朽的木頭一樣無法再雕琢,象糞墻一樣不能再粉刷了,一般是對這個人比較失望了。
23、聽其言而觀其行。--《論語》公冶長篇
評判一個人的時候,要看他說的話,觀察他的言行舉止,才可全面了解。
24、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篇
天資聰明而又好學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為恥。
25、三思而后行。--《論語》公冶長篇
凡事都要再三思考而后行。
26、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論語》雍也篇
一個人內(nèi)在的質(zhì)樸勝過外在的文采就會顯得粗野,外在的文采勝過內(nèi)在的質(zhì)樸就未免浮夸虛偽。只有文采和質(zhì)樸配合恰當,然后才能成為君子。
2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篇
懂得學習的人比不上喜愛學習的人;喜愛學習的人比不上以此為樂的人。
28、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學而篇
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人,很少有仁愛之心。
29、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論語》述而篇
將知識默記在心,學習時,不感到滿足,教人時,不感到倦怠,這三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30、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論語》述而篇
用不正當?shù)氖侄潍@得的榮華富貴,對我來說只是天際的一片浮云,毫無意義。
31、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篇
幾個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為我的老師的人,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如果看到他們的缺點要反省自己有沒有像他們一樣的缺點,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32、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篇
君子心胸開闊,神定氣安。小人則是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3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泰伯篇
有志者不可以不心胸開闊,意志堅強,因為擔子沉重而且道路遙遠。
34、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論語》泰伯篇
不在那個位置上,就不要考慮那個位置上的事。
35、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論語》子張篇
廣泛學習鉆研,堅定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出問題并且聯(lián)系實際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3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篇
軍隊可以沒有將領(lǐng),但普通人不能沒有理想。
37、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篇
(到了)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節(jié),這樣才知道松樹和柏樹是不會凋謝的。
3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顏淵篇
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別人的壞事。
39、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論語》里仁篇
立志追求真理而又以粗布淡飯為恥的人,是不值得與他交談的。
40、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篇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誠呢?與朋友交往是否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了呢?
4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篇
自身端正,不用命令人們就會遵行;自身不端正,雖發(fā)命令也沒有人聽從。
42、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子路篇
不要圖快,不要貪小便宜。圖快反而達不到目的;貪小便宜就做不成大事。
43、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微子篇
過去的不能挽回彌補,未來的還是能趕得上的,要努力爭取。
44、以約失之者鮮矣。--《論語》里仁篇
用禮來約束自己,再犯錯誤的人就少了。
45、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篇
學過的知識,經(jīng)常去溫習,不也是很愉快的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不也很愉快嗎?別人不了解我,我不會生氣,與不明智的人相處,我也不煩惱,這不就是君子嗎?
46、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論語》憲問篇
古代學者學習是為了充實提高自己,現(xiàn)在的學者學習是為了裝飾給別人看。
47、見利思義,見危授命。--《論語》憲問篇
看見利益便能想起該得不該得,遇到危險便肯付出生命。
48、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論語》衛(wèi)靈公篇
君子不根據(jù)言論推舉選拔人才,也不因某人有缺點錯誤而廢棄他的言論。
49、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衛(wèi)靈公篇
花言巧語會敗壞道德,小事不忍耐,就會壞了大事情。
5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學而篇
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