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應(yīng)用中藥外敷治療胃痛效果顯著,現(xiàn)介紹如下。
共治療80例,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齡36~75歲。病程1~20年。80例患者均作胃鏡檢查,其中慢性胃炎50例,胃癌5例,糜爛性胃炎15例,膽汁反流性胃炎10例。所有病例均曾接受西醫(yī)治療,并排除肝炎、膽囊炎、胰腺炎、肺炎、闌尾炎、心肌梗死等疾病引起的胃痛癥狀。
臨床資料
治療方法
氣滯血瘀型
患者癥見胃脘疼痛明顯,針刺樣,消瘦,或在上腹部可捫及包塊,質(zhì)硬。舌質(zhì)暗,苔薄,脈澀。
處方:乳香、沒藥、三棱、莪術(shù)、桃仁、紅花、當歸、王不留行各40克,冰片10克。
肝氣犯胃型
患者癥見胃脘脹痛或伴痛竄兩脅,噯氣頻繁,嘈雜反酸,情緒波動后加重。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弦。
處方:丹參、小茴香、青皮、王不留行、莪術(shù)各40克,佛手、白芍各20克,柴胡15克,冰片10克。
肝胃虛寒型及寒邪犯胃型
患者癥見胃痛,畏寒喜暖,得溫痛減,口不渴,舌淡苔白,脈緊。
處方:赤芍、小茴香、青皮、丹參、莪術(shù)、王不留行各40克,桂枝、白芍、冰片各20克。
肝胃濕熱型
患者癥見胃脘部灼痛,反酸嘈雜,口苦口臭。舌紅苔厚膩,脈數(shù)或弦。
處方:青皮、赤芍、莪術(shù)、王不留行各40克,蒲公英30克,黃芩、陳皮、白芍、丹皮、藿香各20克,冰片10克。
以上處方用法均為:將藥物混勻打粉,用醋加熱水調(diào)成糊狀敷于上腹部,外用紗布覆蓋,保鮮膜保溫,再用熱水袋熱敷,每次30分鐘,每日1次。
療效結(jié)果
患者用藥后胃痛癥狀明顯減輕或消失,胃癌5例疼痛均明顯減輕,其中3例未服用止痛藥,2例止痛藥減量。氣滯血瘀型5例:顯效3例,有效2例;肝氣犯胃型40例:臨床治愈25例,顯效7例,有效6例,無效2例;脾胃虛寒型15例:臨床治愈9例,顯效4例,有效1例,無效1例;肝胃濕熱型20例:臨床治愈4例,顯效4例,有效6例,無效6例??傆行蕿?5.93%。
體會
胃痛又稱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處疼痛為主癥的病證。本病在胃腸病證中最為常見,發(fā)病率較高,中藥治療效果顯著。胃為五臟六腑之大源,主受納腐熟水谷,多種原因,皆能引起受納腐熟之功能失常,胃失和降,發(fā)生疼痛。胃痛病因雖有多種,其發(fā)病機理有共同之處,即“不通則痛”。故藥物中,不論何型均有行氣藥。王不留行活血行氣,善于通利血脈,行而不??;莪術(shù)歸肝、脾經(jīng),既能破血逐瘀,又能行氣止痛。《日華子本草》論:“莪術(shù)治一切氣,開胃消食,通月經(jīng),消瘀血,止撲損痛,下血及內(nèi)損惡血等。”氣滯血瘀型以行氣活血為主,故重用乳香、沒藥、三棱、桃仁、紅花。肝氣犯胃型以疏肝行氣為主,重用柴胡、小茴香、青皮、佛手。脾胃虛寒型以小建中湯加減。肝胃濕熱型行氣同時注重清熱。
來源:醫(yī)藥星期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