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二,久違的陽光冒出頭來。
在高樓的陽臺上,倚著躺椅,就能看到藍天白云,日光透過魚鱗般的云層,灑下瑩瑩如白玉的光芒。
懶著當(dāng)一只米蟲,不想動。
隨手刷某寶,翻到一位做茶人士的相冊,大吃一驚。
那些漢字,每個我都認識。但組合在一起,表達出來的意思,卻是那么地違和,那么地讓人心驚膽戰(zhàn)。
看了半天,發(fā)到群里讓姑娘們討論了半天。
思考良久,決定還是寫一篇文章,發(fā)出來,以正視聽。
并非抬杠。
實在是那些觀點錯漏百出,不明真相的無辜群眾,極容易被誤導(dǎo),從而掉入喝茶的怪圈,有幸的,繞一陣就能轉(zhuǎn)出來。不幸的,興許終生就困在那團迷霧里,再也翻不得身了。
士為知己者死。為了列位看官的切身利益,村姑陳,就再當(dāng)一次討厭的人吧。
錯誤理論一:
紅茶有高達300多種香型
最早的時候,我聽說過,武夷巖茶有數(shù)千種品種,是一座世界茶樹博物館。
僅慧苑坑里,就有兩千八百種多茶樹品種。
我一聽就相信了。
因為,那是白紙黑字,由古人先人用文字用書籍記錄下來的,也是本地人當(dāng)中手口相傳下來的,是有據(jù)可查的,并不是空穴來風(fēng)。
但是,要說“紅茶有高達300多種香型”,這還真的是聞所未聞。
身為產(chǎn)茶大省胡建的一個土生土長的地瓜,村姑陳從小喝茶喝到現(xiàn)在,紅茶流行的時候喝紅茶,巖茶流行的時候喝巖茶,白茶上位了喝白茶,可以說,每個毛孔里都浸透著茶的氣息,每一寸靈魂里都駐扎著茶香。
然而,仍然沒有聽到過這種關(guān)于紅茶香型的“離奇”言論。
我們福建的紅茶,有正山小種,有坦洋工夫,有政和工夫,有白琳工夫,有武夷奇紅,尤溪紅,壽寧紅......
它們分別擁有:花果香桂圓湯、松煙香、蜜薯香、花果香、花香......
數(shù)一下,也僅四五種香型,而已。
別的省的紅茶,像滇紅、祁紅、九曲紅梅、英德紅茶、湖紅、川紅、越紅、寧紅、宜紅.....,也大多是花香、果香、花果香、花蜜香等等。
數(shù)來數(shù)去,也不過數(shù)十種。
加起來可能都不過百。
所以,哪來的“紅茶有300多種香型”之說呢?
要說有三百多種香氣,那倒有可能。
畢竟,單一個花香香型,就可以分出桂花香、蘭花香、梔子花香、月季花香、洋槐花香、茉莉花香、丁香花香.......
而果香,也可以分出鳳梨香、蜜桃香、蜜餞香、柑橘香......
另外,每個制茶師制作時的手法,技術(shù)都不相同,每一款茶制作時的天氣,采摘的茶樹品種,都不相同,做出來的紅茶,香氣也各自不同。
這樣湊一起,果然能湊出三百多種紅茶香來。
不僅如此,可能三千多種紅茶香,都能數(shù)得出來。
然而,要歸結(jié)到香型,那真真不過十?dāng)?shù)種。
香型與香氣,一字之差,卻失之千里。
身為茶業(yè)從業(yè)者,在發(fā)表觀點時,該當(dāng)慎之又慎,免得以訛傳訛,誤導(dǎo)了觀眾。
錯誤理論二:
標準的沖泡手法太難做,干脆隨心所欲泡茶?
我們正常泡茶,泡巖茶泡白茶泡鐵觀音泡正山小種,是用功夫茶泡法,使用的是蓋碗公道杯。
功夫茶泡法,有許多禮儀上的講究。
比如,蓋碗底部不能對著客人。比如手肘尖不能對著客人。
這都是二三十年前,從灣灣傳過來的茶道與茶藝的標準要求。雖然過去了這么些年,但仍是茶藝師考證時必考的內(nèi)容,也是業(yè)內(nèi)認可的泡茶姿勢標準。
這些泡茶的手法,可能對于普通人來講,會比較不熟悉一些。
很正常,畢竟誰第一次做自己從來沒做過的事,會很熟悉很熟練呢?又不是前世做過,今生帶藝投胎,自帶了這些技能過來。
不熟悉不要緊,多練,多學(xué),就會了。
泡茶又不是繡花,又不是織毛衣,不需要精巧的手藝,不需要繁復(fù)的技巧。
泡茶最簡單,注水,出湯,就兩步驟罷了。
一天泡一蓋碗,注水出湯10次。一個月下來,就泡了30碗,注水出湯300次。
完全可以說,只要不是資質(zhì)太不適合泡茶,正常愛茶之人,有了興趣做大前提,一個月下來,注水和出湯這兩個動作,怎么都練會了。
只要真愛茶,真愛品茶,很快就能熟練地玩轉(zhuǎn)蓋碗。
那些一邊說愛喝茶,一邊又吐槽標準的沖泡姿勢讓手腕翻折得很難受的人,不是真心愛茶。
如果是真愛,又如何不愿意翻轉(zhuǎn)手腕,讓蓋碗里的茶湯完全瀝干,不致于殘留水分,影響下一泡茶湯的口感呢?
打著愛茶之名,行不愛茶之實的人,都是耍流氓。
錯誤理論三:
茶葉用悶茶壺悶了喝,可以全家人一起喝。悶出來的茶特別甜,口感特別好。
看到這個理論的時候,我嚇到了。
我們從小,只看到家里的長輩煲湯。
拿一只砂鍋,放進洗干凈綽過水的雞鴨牛羊肉、當(dāng)歸黨參黃芪枸杞,還有鹽、青紅酒、清水,盒上蓋子,大火燉,文火燜。
兩個小時左右,那一鍋濃稠香滑的湯,就燉好了。
把小孩子都叫上桌,趁空腹的時候,一人來一碗,非常補身。
但喝茶,還是第一次聽說,可以用保溫壺“悶”著喝。
在福鼎的時候,有看到上山種茶的茶農(nóng)們泡大碗茶喝,拿一只大搪瓷缸,放進去壽眉,用開水沖進去泡好,晾涼之后,每個人倒到自己的碗里喝了解渴。
這也是因為在深山里干活,比較遠,喝水不方便,才想出的權(quán)宜之計。
并且,這種泡大碗茶的工具,是一只帶蓋的缸瓷缸,它是不保溫的,不像保溫壺“悶”,茶和水進去之后,會持續(xù)恒溫,持續(xù)悶煮十幾個小時。
所以,用一只大肚子的保溫壺悶茶喝,這簡直刷新了村姑陳對喝茶的認知。
如果是出門旅行,用只小保溫杯泡茶,隨身帶著喝,也罷了。這還是在家里,在工具齊全,泡茶方便的情況下,選擇這種在戶外適用的喝茶方式,就實在是不能理解了。
茶葉悶泡,只是權(quán)宜之計,不能作為日常必需。
王教授說過,茶多酚、茶氨酸、咖啡堿的釋放速度,是不一樣的,有快有慢。
通常情況下,茶多酚和咖啡堿的釋放速度,會快于茶氨酸。
尤其是高溫悶泡,在長時間高溫的刺激下,茶氨酸的釋放還在緩慢地進行,茶多酚與咖啡堿,則已經(jīng)大量浸出于茶湯中了。
這種持續(xù)性高溫悶泡出來的茶湯,茶多酚與咖啡堿的釋放量,大于“快出水”式?jīng)_泡,而這些大量的茶多酚與咖啡堿喝下去,對尿酸,可沒什么好處。
如果茶行業(yè)的從業(yè)者,如此傳授不利于健康的悶泡方法和工具,假以時日,只會讓被誤導(dǎo)的茶友,身受其害。
錯誤理論四:
存茶密封僅僅只是為了防潮?
存茶,不管是存什么茶,綠茶白茶紅茶黃茶青茶,無一例外地需要閉光密封保存。
這一點,已經(jīng)獲得了業(yè)內(nèi)的共識。
那么,密封存茶這一點,僅僅只是為了防潮嗎?
當(dāng)然不。
茶葉怕潮,也怕竄味,也怕跑氣。
所以,密封的目的,第一,是防止水分進入茶葉內(nèi)部,影響茶葉的品質(zhì);第二,是為了防止茶葉竄味,防止別的氣味進入茶葉內(nèi)部,影響茶葉的氣味;第三,是為了防止茶葉敞開在空氣中,香氣散佚,跑氣。
如果身為茶界一員,有新茶友來問,茶葉密封是為了什么?
千萬不要只說,是為了防潮。
這太不專業(yè),太業(yè)余了。會令人瞧輕了自己,從而質(zhì)疑專業(yè)程度的。
錯誤理論五:
紅茶在儲存的過程中會生成酸味?
我們知道,醋是釀酒的時候發(fā)明的。
是將原料先經(jīng)蒸煮、糊化、液化及糖化,使淀粉轉(zhuǎn)變?yōu)樘?,再用酵母使發(fā)酵生成乙醇,然后在醋酸菌的作用下使乙醇發(fā)酵,將乙醇氧化生成醋酸。
歸結(jié)到一個理論,那就是:醋的酸味,是人工造就的,并非糧食天然自帶的酸味分子。
在這里要劃重點的是:醋,是發(fā)酵而成的。是在高溫和高濕的共同作用下生成的。
那么,如果紅茶要生成酸味呢?
紅茶原本是不酸的,中國的紅茶,不管是紅碎茶、小種紅茶、工夫紅茶,都不酸,都是帶著花香、果香、煙香、蜜香.....的。
若要讓紅茶生成酸味,那就得像造醋那樣,給制作好的成品紅茶“加溫、加濕”。
可是,茶葉在制作完成之后,進入儲存階段之后,不是應(yīng)該干燥、避光、密封保存嗎?
既是干燥,又何來加濕一說呢?
唯有一種情況——紅茶儲存的時候不夠密封,進水了,這才能給紅茶加濕,才能給紅茶發(fā)酸提供物理條件。
那這樣發(fā)酸紅茶,就可以算作是沒存好,存壞了。
里面含有多少細菌都不知道,不建議再喝。
泡了澆院子里的花花草草吧,化作春泥更護花。
錯誤理論六:
因為沸水倒出來后會失溫,所以不必追求沸水?
泡茶用沸水,這是大家都認可的一個概念。
然而 ,有人偏要鉆牛角尖。
這個牛角尖是怎么鉆的呢?是跟溫度杠上了。
認為,水沸之后,不是馬上就泡茶,從拿起水壺到注水入蓋碗,至少有半分鐘的時間,這段時間雖然短,但也是存在的。
在這段時間中,沸水就開始失溫了。比如,從100度,降到了98度。于是得出結(jié)論:村姑陳你泡茶用的不是沸水。
我暈。
要不要隨身帶個溫度計,量過水溫再泡茶?
然后,牛角尖派再次得出結(jié)論:既然沸水到?jīng)_泡的時候,已經(jīng)不再是沸騰時的水溫,那又何必追求沸水?自己看著辦,覺得水溫夠了就可以泡!
我再暈。
沸水當(dāng)然要追求。沸水殺菌。沸水能激發(fā)高沸點的香氣和滋味。沸水可以讓茶湯的滋味更豐富和飽滿......
不能因為沸水倒出來時會失溫,就放棄沸水。
就算失溫,能失多少?就那半分鐘的時間,甚至10秒鐘的時間,能失去多少溫度。從100度到99度,有差別么?
沒有。
我們還是好好研究茶kf葉的品種,工藝,香氣和滋味吧。
畢竟這些才是喝茶最美妙的享受,是我們買茶不掉坑的利器。
至于那微不足道的1度之差,就留給理工男們?nèi)ャ@研吧。那是學(xué)院派該做的事,跟我們無關(guān)。
錯誤理論七:
存放了七年的貢眉當(dāng)“生活茶”喝?
要說2020年茶圈哪句話最炫富,村姑陳個人認為,非這一句莫屬。
列位看官細想,存了七年的貢眉,要當(dāng)成“生活茶”來喝,這得多“壕”之人,才能辦得到?
這茶現(xiàn)在,至少得三千塊一餅。還有價無市。
七年啊,可不是七天。
十足十的七年陳的老白茶,存世量有多少?至少五年前就進入白茶圈的村姑陳,也只有幾箱,而已。
那些比我還晚接觸白茶的人,就更少了。
這么少的量,還能當(dāng)成“生活茶”來喝,天天喝,日日喝,這是有錢炫富呢,還是不愛惜茶?
從人性上來說,白茶正在上升,并且趨勢很明顯,追漲不追跌的人性,會讓人不舍得出售自己手中持有的真正七年陳的老白茶。
能在七年前就收藏了足夠當(dāng)作“日??诩Z”的老白茶的人,還缺這賣幾塊茶餅的錢么?
所以,說手上有七年陳貢眉老白茶的人,茶是從哪來的?存疑。
并且量大到可以當(dāng)成生活茶,天天在喝,更是存疑。
并且價格還賣得比當(dāng)年的新白茶還便宜的,更是存疑。
愿意相信這番說辭的,估計都是韭菜。
割一大把,能炒一盤雞蛋了。
錯誤理論八:
福鼎白茶歷史較短,區(qū)分銀針牡丹壽眉是后來的事,所以云南白茶不分等級?
呃,這個錯誤理論,村姑陳就不再辯駁了。
讓福鼎人自己來澄清吧。
只能說,發(fā)表這種觀點的茶人,沒有讀過北苑御茶園的歷史,沒有讀過唐末王審知開辟八閩的歷史。
其實人還是應(yīng)該多學(xué)點歷史。
否則,就真的不能“胖手翻蓋碗”了。
看完這篇文章
# 您或許還對這些內(nèi)容感興趣 #
點擊下面文字即可閱讀
▼
2020年,小陳茶事“白茶春茶筆記”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