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榮獲普利茲克獎的建筑大師安藤忠雄,年輕時曾經當過拳擊手,爾后在比賽中贏得獎金才開始改變他人生的環(huán)球游歷。對比他早期的照片,誰能想像得到這位大師半路出家的傳奇跨界幅度如此之大呢?
有人說:“當年安藤忠雄在萬神廟看了一天太陽的影子,就從職業(yè)拳擊手變成了建筑師。”
而安藤忠雄自己說:“那是因為,當時的我一無所有。拳擊打得失敗,卻對建筑充滿業(yè)余的興趣。如果那個時候我擁有某種其他手藝的話,也許就很難接觸新的事物了,我只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已有的技能上。但正因為我什么都沒有,所以才能夠接受我看到和感受到的新東西。我也只是把自己的所見所聞稍作調整展示給大家看而已,但人們卻很狂熱地喜歡它。人在一無所有的時候,往往面臨著能夠變大變強的最好機會。只是很少有人能有效地利用這個契機罷了。”
傳奇經歷
1941年,有位小男孩出生于日本大阪一個貧寒家庭。從小與隔壁家的木匠師傅一起制作木頭玩具。13歲時,他與木匠大叔合作,在自家的房子上加蓋了一間閣樓,他非常驕傲,并由此確立了自己的理想:長大以后,當一名出色的建筑師。
高中畢業(yè)時,他想報考大學建筑系,但由于家庭貧困,他放棄了大學夢,參加了Semi Mode研究班(Semi Mode Seminar,Seminar是一種由大學教授創(chuàng)立的研究班,屬于大學教育的一種),Semi Mode研究班,Semi Mode研究班是由已故的長澤節(jié)所創(chuàng)立,畢業(yè)生包括飯野和好、金子功、寺門孝之、山本耀司等人,都是日本乃至國際業(yè)界閃耀的名字,因此也被稱作是“傳說中的美術學?!薄?/p>
安藤忠雄甚有傳奇性,在成為建筑師前,曾任貨車司機及職業(yè)拳手,其后在沒有經過正統(tǒng)訓練下成為專業(yè)的建筑師。正因為此,安藤素有“沒文化的日本鬼才”之稱。安藤忠雄是利用拳擊比賽贏得的獎金,前往美國、歐洲、非洲、亞洲旅行,也順便觀察各地獨特的建筑。
一天,他偶然在一家舊書攤上發(fā)現(xiàn)了瑞士建筑大師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作品集,立刻被這位現(xiàn)代建筑運動代表人物那風格獨特的設計所吸引??虏嘉饕@本書,給他巨大的震撼,不僅讓他知道了什么是建筑,也決定把這位通過自學成為建筑大師勒·柯布西耶當做自己的偶像來復制,像他一樣自學,游歷四方,學習觀察建筑,然后成為建筑師。
用了整整一年時間,他把自己關在家中,將大學建筑系的教科書研讀完畢。接下來,為了出國游歷,他僅僅用了兩個多月就拿到了職業(yè)拳擊賽的執(zhí)照,然后,利用出國比賽的機會到世界各地旅游。
從1962年開始,他經西伯利亞鐵路來到莫斯科,然后從北歐進入中歐、南歐,到非洲、直到印度……在漫長的旅行途中,全世界的建筑杰作都跳到了他的眼前,他拍攝、學習。他的攝影作品被使用在建筑師路易·康的作品集中。
1969年,他結束歷時7年的游學生涯回到日本,開設了一家建筑師事務所。但在日本這個學歷至上、論資排輩的國家里,不僅沒人承認他是一名建筑師,反而都覺得他異想天開:“一個沒受過正規(guī)教育的人,怎么可能成為建筑師?”面對質疑,他沒有退縮,反而更加激發(fā)了他追尋夢想的熱情與意志。經過整整7年的不懈努力, 1976年,他在大阪近郊設計的“住吉的長屋”開始讓他在日本建筑界嶄露頭角,他的事業(yè)也由此走向了成功。
此后,又經過長達二十多年的奮斗,他終于成長為一位像柯布西耶那樣的大師級人物:從1987年開始,只有高中學歷的他先后被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等世界知名學府聘為客座教授;1995年,在他54歲時,獲得了有“建筑界諾貝爾獎”之稱的“普立茲克獎”,成為有史以來獲此殊榮的第三位日本建筑 師……他就是被譽為“清水混凝土詩人”、與“鳥巢”設計者赫爾佐格、央視新址設計者庫哈斯并稱為世界三大建筑師的安藤忠雄。
傳奇經歷1、東西方的融合
安藤飄游四方旅游世界各地,目的是為了將其所見所聞與他個人的形式結合,安藤認為萬神廟的靜態(tài)幾何布局形式的垂直發(fā)展的空間,與日本建筑具有明顯的水平方向性的空間概念形成對比;日本、萬神廟是西方建筑空間的典型代表,兩者存在著強烈的沖突。安藤就是要將這兩種對立的空間觀念融和起來,使其獨樹一幟。
2、封閉—開放的都市觀
安藤忠雄早期對都市一直是采取一種封閉的態(tài)度,安藤實際上是”城市游擊戰(zhàn)”的擁護者,他主張不必注重社會和城市的立場。安藤的作品中,讓人開始意識到都市公共空間的個性,應該于1984年京都高瀨川邊的復合性商業(yè)設施Time’s。安藤除了發(fā)揮他慣用的動線回游的手法之外,更將建筑物朝向河邊開放,塑造出多種層次的空間,面對自然加以敞開,為橋邊過往人們創(chuàng)造了新的公共空間。
3、建筑構成三要素:清水混凝土詩人
安藤相信構成建筑必須具備三要素:真材實料、幾何形式、自然。
第一要素是可靠的材料,就是真材實料;這真材實料可以是如純粹樸實的水泥,或未刷漆的木頭等物質。這也正是他“清水混凝土詩人”別號的由來。
第二因素是正宗完全的幾何形式,這種形式為建筑提供基礎和框架,使建筑展現(xiàn)于世人面前;它可能是一個主觀設想的物體,也常常是一個三度空間結構的物體。
最后一個因素是“自然”;在這兒所指的自然并非是原始的自然,而是人所安排過的一種無序的自然或從自然中概括而來的有序的自然——人工化自然,安藤所謂的自然,并非泛指植栽化的概念,而是指被人工化的自然、或者說是建筑化的自然。他認為植栽只不過是對現(xiàn)實的一種美化方式,僅以造園及其中植物之季節(jié)變化作為象征的手段極為粗糙。抽象化的光、水、風。這樣的自然是由素材與以幾何為基礎的建筑體同時被導入所共同呈現(xiàn)的。
4、對于現(xiàn)代機能主義進行批判
安藤的建筑一直是對現(xiàn)代主義的批判。他借用了現(xiàn)代主義的形式,并對整個現(xiàn)代主義進行批判改造。安藤運用現(xiàn)代主義的材料、語匯以及在建筑中具社會影響力的教條,向機能主義偏執(zhí)的思潮進攻。安藤反機能主義,是對于具有空調和戶戶相對建筑的立面,他認為這種舒適建筑切割了人和自然的聯(lián)系。對安藤來說,建筑是人與自然之間的中介,是一脆弱的、理性的庇護所。他重復地再現(xiàn)“住吉的長屋”的風格,因為在這個設計中他在城市建造了另外一個世界,人們的生活似乎又重回了大自然的懷抱。
安藤認為真正后現(xiàn)代文化不應存在于消極、享樂,以過度的服務來滿足消費文化的需要,而是應包含在禁欲主義的“道”中。住吉的長屋的原型,即是安藤對當時生活方式所作的反省與抗議。他認為在現(xiàn)代社會中,消費主義的抬頭使精神漸趨沒落必須加以抗拒,并希望在生活中保有傳統(tǒng)形式,并在這個基礎上發(fā)展、超越,進而能創(chuàng)造新的文化。
水對于建筑是至關重要的,就如同水之于生命?!蔡僦倚?/p>
建筑理念與成就1、住吉的長屋
住吉的長屋是安藤忠雄后來作品的起點,這棟房子是三幢聯(lián)立住宅中間的一個矩形插入體?;緲嬎际切ㄈ胍粋€混凝土盒子,并在其間創(chuàng)造一處世外桃源,和一個由多樣化空間和動態(tài)直線組合的簡潔構成。該建筑1979年獲得日本建筑學會獎,是安藤早期最優(yōu)秀的作品,正是它使他日后逐步走向了世界。有其獨特的建筑風格和建筑思想。
住吉的長屋采用的建筑材料是非常普通的混凝土和鋼材,其受力體系十分清楚簡單。造價十分經濟,外墻的飾面,淡雅、樸素。屋內則采用自然材料,地板為木材或者石材,家具全部采用木質材料,充分體現(xiàn)出日本人對自然的熱愛,讓住戶得到精神上的慰藉。長屋的所有墻面都開有為了通風的小地窗,與相鄰的住宅間留有十厘米的縫隙用以通風,這一細微的設計可謂是獨具匠心,別出心裁。
長屋圖紙長屋還有一個十分顯著的特點:對外沒有設置一個窗戶。從外部來看就像一個封閉式的火柴盒,似乎內部是沒有光線的黑洞。但是進入內部就會發(fā)現(xiàn),因為中間有一個庭院 而感到十分明亮,足可以讓來者大吃一驚。并不是推開門就可以見到起居室,還要轉一個彎,這使建筑中光的效果更加顯著。
此建筑還成功的利用了視差效果,從二層看中庭感覺似乎全是墻壁,而實際上墻高只有6米,在尺度上安藤先生竟做得如此細膩,充分的體現(xiàn)出安藤先生對建筑的嚴格要求,對建筑細節(jié)的特別留心?!霸谛】臻g中到處都有設置,將自然要素引入其中,日本人就那么熱愛自然嗎?”難怪查爾斯.穆爾在參觀時這樣發(fā)問。
長屋中庭中庭的設計讓很多人感到不解,也有很多人會這樣問“為什么要設計成下雨天還必須打傘去廁所的建筑呢?”起居室和廚房之間的中庭的距離只有4.5米,實際體驗一下就知道,不需要跑步,而是邁幾步就可以到對面的房間了,況且上面還有一個過道在當著雨呢,四周都是墻,風吹起雨來也只是一點點,而這種設計恰好是其成功之處。這種與自然的微妙感觸足以讓人感動,心靈為之一顫。在沒有雨的日子里住在長屋中是多么的舒適。
安藤先生的這些做法可謂是顯出了大師的手筆,不拘泥于傳統(tǒng)也不被當代的都市建筑和奢華的別墅建筑所迷惑,從精神上將建筑升華,與自然相伴,與周圍的傳統(tǒng)建筑相融,造型內斂、獨具氣質!他曾坦言,其以后建筑作品的理念,幾乎都已經在住吉的長屋中進行過思考。
代表作品賞析2、光之教堂
光之教堂是安藤忠雄的成名代表作,因其在教堂一面墻上開了一個十字形的洞而營造了特殊的光影效果,使信徒們產生接近上帝的錯覺而名垂青史,它獲得了由羅馬教皇頒發(fā)的二十世紀最佳教堂獎。
在光之教堂是安藤忠雄教堂三部曲(光之教堂、水之教堂、風之教堂)中最著名的一座,他運用管線在光之教堂中創(chuàng)造了一個讓人震撼的“神圣空間”。日本傳統(tǒng)文化深受佛教禪宗思想的影響,追求“純凈”和“頓悟”的思想境界,這些從安藤的作品中不難看出,而在光之教堂中尤為顯著。
光之教堂的入口以欲揚先抑的手法掌握空間的變化,從狹窄局促的通道進入寬敞明亮的禮拜堂,在人們還沉浸在先前的緊張之中時,再以突然的強制性的對比深化人們對后者的心理暗示,使光之教堂的空間感受和人們精神感悟都一下子拓寬了。
安藤對光的引入是有導向性的,斜插入祈禱堂的獨立墻體以露天的形式引導人們走向方盒子。講壇的后面留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開口各一條,其引入的陽光就形成了著名的“光之十字”。通過限定自然光線,將自然抽象到極致,建筑也隨之實現(xiàn)了純粹化。使得整個禮拜堂含蓄、樸素、神圣……
而與其對立面的墻體上,他設計了控制數(shù)量和面積的豎條開窗,進入的片段性光線剛好與十字遙相呼應,在這空間“光才是建筑的精髓”。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