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友likui發(fā)來一組照片。
以上應(yīng)該是同一棵。很明顯,作者是有些想法的:他試圖把其中的一根枝條當作根,彎了下來,應(yīng)該是一年的樁,隨便找了個深盆栽了進去。
這棵樁的優(yōu)點是:中部的枯干中空部分,還有提根??紤]將來的發(fā)展方向,他應(yīng)該是試圖突出這兩部分才對。但是,由于出芽的不確定性,他留了很多原始的枝條,“哪里能出芽,哪里就將就了”。
藝術(shù)是不能將就的,盆景也是。一盆優(yōu)秀的枸杞盆景,更不可將就。個人建議:由于枯干以上尚有芽點鼓出,那就著重維持那個芽點,最高處的兩個枝條先不去管它,下邊的亂枝剪去,根不宜提得太高,顯得頭重腳輕根底淺。
當然,以上只是個人建議,并且,如無確實的把握,先就這么長著,一兩年之后再說。時間是最好的雕塑師,一定要等胸有成竹,枝葉繁茂的時候再考慮修剪和布局。
個人感覺此樁處理好了,定是精品,就看將來的修剪和盤扎功夫了。
此樁主次分明,按照多桿的造型試試。頂部逼出芽點,下邊不必要的芽點抹去。盆景的重要特點是露,將你這個樁的最愿意讓人看的地方露出來讓人看,避免被枝葉遮住。
另外,從養(yǎng)樁的角度講,這個盆也太小了。將就了。明春換一個大盆,發(fā)芽后大肥大水養(yǎng)一年再考慮造型的事。
盆景不能急。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都是人半生心血造就。真正等旺了之后,你再帶著圖過來吧。
或許我是因為陽臺的局促,我不喜歡大樁。因為盆景本身就是縮龍成寸,想看大盆景不如栽樹。現(xiàn)在枸杞盆景界有一個不好的風氣,以大為美,比誰的樁大、粗、高、亂、怪、邪,其實是沒有用的。老老實實按照盆景自身的要求來,比如高不過70,樁粗不過一拳頭。古人就是把拳頭粗的枸杞樁搞成“瑞犬形”,可愛好玩,也有觀賞的價值。
非人磨墨墨磨人,磨來磨去,磨出一個典型的中國文人。玩枸杞盆景也是如此,上盆一年和上盆十年的,絕對不是一碼事。
多見太陽,多通風,生長季大肥大水任它生長,先發(fā)展二級枝條,讓過渡自然,然后再考慮修剪的事兒吧。
以下這些樁供likui兄弟參考琢磨。你的這倆樁根基不錯,再請教一下高手。各位如有好的建議,也可以對話給我。公眾號臨時無法直接留言,需要過一個月后才可以有這個功能。
最后一盆來自“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