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十多年前,如果讓你畫一幅蘇北老農(nóng),大約除了讓他手里拿一個大煙袋之外,另外一個典型的動作或許就是再讓他揹一個拾糞的糞箕子。那時就是這樣,尤其在農(nóng)閑時,你在村里村外遇見的那些男人們,不用看,他們的肩頭上幾乎都揹著一個糞箕子。俗話有,“種地不用問,只要功夫糞”;“糞是莊稼人的寶”。拾糞便成了那年代莊稼人的必修課,也是代代莊稼人的一種好習慣。
在那個沒有收音機,也沒有電視的年代。作為“半年辛苦,半年閑”的莊稼人,農(nóng)閑時,婦女們在家里縫衣服、補衣服、做鞋子。男人們無聊時便揹上糞箕子出去走一走、轉(zhuǎn)一轉(zhuǎn),拾糞的多少也許并不是主要的。解解悶、活動活動身腰,或者遇上張老三、李老四神侃一上午或者一下午,似乎才是目的。
當那些人們揹著糞箕子在路上優(yōu)哉游哉地走著的時候,不知不覺中也就成了農(nóng)村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其實也是一副優(yōu)美的鄉(xiāng)村風俗畫。他們所體現(xiàn)出來的不僅僅是一種鄉(xiāng)村的美,那其中更飽含著莊稼人的詩情畫意。記得那時我還曾以“拾糞人”為題寫過一首所謂的小“詩”,至今還記得其中有這樣的句子:出去轉(zhuǎn)一圈啊/又揹回滿滿一筐/又揹回一筐糧食啊/又揹回一筐豐收的希望……
后來我到豫北的鄉(xiāng)下,看見那里拾糞的人們真有趣,他們大都是在腋下挾著一個用竹竿做成的糞叉,初看時很別扭,看的時間長了,也就順眼了。當然,美也就出現(xiàn)了。再后來到黑龍江,看見那些在胳膊上挎著一個糞筐子的拾糞人,一歪一歪地走著,也很美。
有一年春天,我剛一走進太行山、王屋山區(qū),發(fā)現(xiàn)有老年婦人帶著兒童,手里都提著比飯盒大不了多少的小藍子,在遠遠的山坡上低頭尋找著什么,那時正年輕,好奇,以為她們在采集什么藥材,便趕忙跑過去看一看,原來她們的小藍子里采集的全是羊屎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