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5
葉紅兵閱讀 4700
瓦拉納西(???????),又稱貝拿勒斯,位于印度北方邦東南部,加爾各答的西北方向,坐落在恒河中游新月形曲流段左岸,現(xiàn)有人口100萬,該市有各式廟宇1500座以上。瓦拉納西猶如耶路撒冷、麥加,是印度教徒心中的圣地。是第一批佛教徒的誕生地,是唐高僧玄奘歷經(jīng)千辛萬苦要到達的極樂西天。這里,可以深刻感受到,宗教已深深植根于教徒們的生活,在人們的內(nèi)心支配著一切
清早在恒河邊祭祀的苦行僧
恒河是印度教徒的第二位母親(重曝)
印度教徒的一生有四件重要的事情--敬仰濕婆神--到恒河洗圣水澡并飲用恒河圣水--結(jié)交圣人朋友和居住在瓦拉納西--死后葬在恒河
一名苦行僧在以舞蹈之神形象呈現(xiàn)的濕婆神前祈禱舞蹈之神是濕婆的另一形象。相傳濕婆是印度舞蹈的始祖,會跳108種舞蹈。
一把傘,一張席,恒河岸邊安下家,冥想數(shù)月甚或數(shù)年?
每天清晨,無數(shù)的印度教徒,千里迢迢來到這里,以虔誠的心侵身恒河沐浴,他們深信恒河圣水能洗脫一生犯下的罪孽與病痛,死后免受輪回之苦,達到天國永生的愿望。
印度教徒便是這樣虔誠地用恒河水“沖洗身上的過失”
用恒河的泥涂抹自己,是一種安慰一種榮幸
用母親河的圣水,虔誠的清洗自己的身心和衣物
牛是印度人的第三位母親。導(dǎo)游艾文,一位受過高等教育的現(xiàn)代青年,依然想要找一位能呆在農(nóng)村的家里,給家中的牛洗臉的媳婦!
人畜無害,和諧共處
前世怎樣的行為今世變?yōu)楹??現(xiàn)世如何修行來世成為人上人?
恒河岸邊賣花生的小販
色彩繽紛的建筑,也是瓦拉納西恒河特色之一
各有所想
虔誠、默想、祈禱
線條與色彩
曾經(jīng)是海軍?
艷麗斑斕的色彩是印度特色之一
印度教認(rèn)為:生命不是以生為始,以死而終,而是無窮無盡的一系列生命之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段生命都是由前世的行為(業(yè))所決定,動物、人和神的存在都是這個連鎖中的環(huán)節(jié)。
岸邊講經(jīng)傳教。只要自己喜歡,什么顏色都能上身
恒河岸邊的人工洗衣場
晾曬衣物的少年
原生態(tài)的洗滌和晾曬方式
城內(nèi)一些酒店的臥品也在這里洗滌
洗后的衣物可以直接鋪曬在護坡上(重曝)
有常年累月駐守恒河岸邊的修行人,理發(fā)店就會應(yīng)運而生
沒有店面,僅憑一把剃刀同樣會有生意
印度教主張禁欲和苦行,以達到靈魂的凈化。主張非暴力,不殺生,教徒大多吃素,最保守的印度教教徒甚至連雞蛋都不吃。轉(zhuǎn)世的信念加強了印度教尊重一切生命的情感。一個人的親戚或祖先也許已經(jīng)再生為一匹馬或一只蜘蛛。
讀經(jīng)書與臥倒冥想都是修行
無處不眠
前世的何人再生為與他同眠的狗?
恒河岸邊的婚禮,形式神圣內(nèi)容簡單
印西混搭范兒的新郎,雪白的襪子太搶眼
新郎新娘的手印滿了神符
另一個婚禮的新娘
印度教沒有固定刻板的儀式,沒有固定的圣職委任或教士職務(wù),也沒有專門的類似基督教的星期日、猶太教的安息日或穆斯林的禮拜五那樣的宗教節(jié)日供人禮拜。虔誠的印度教徒天天在家中簡陋的祭壇前背誦祈禱文,或頻繁到神廟中祈禱或捐贈食物和鮮花。
國際合作
入鄉(xiāng)隨俗
臺階上的小社會
恒河岸邊的火葬場。在恒河邊火化,骨灰撒入心中的圣河,讓靈魂修成正果,從此超生--印度教徒的最后愿望
用來燒尸的木柴
印度教認(rèn)為:每一種生命都有靈魂,會再生或轉(zhuǎn)世。一生中產(chǎn)生的行為,決定了他的靈魂下次轉(zhuǎn)世重生時,究竟是成為更高等或更低等的人,還是變成一頭獸,甚至一只昆蟲。善行能讓人死后升天,惡行則讓人死后墮為畜牲。
輪回(重曝)
映照(重曝)
古今(重曝)
二界(重曝)
回蕩(重曝)
如幻(重曝)
印度教認(rèn)為:輪回周而復(fù)始,無始無終。要解脫必須達到梵我如一的境界,即靈魂與神合而為一。特殊的虔誠、默想、禁欲和對永恒真理的理解,可避免轉(zhuǎn)世的生命輪回。
最著名的Dasaswamedh Ghat每天傍晚都會舉行恒河夜祭。
祭司-只能是婆羅門種姓族人
印度教認(rèn)為祭祀是萬能的
恒河夜祭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印度教徒和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當(dāng)一切喧鬧退去,昨天的已成記憶,明天的故事即將開始(重曝)
印度教徒在現(xiàn)世的生活中,一切行為都是為了來世。這樣的生活方式,起初我是無法理解的,當(dāng)對印度教有了一些了解后,對于他們的行為能明白一點皮毛了。
今天的太陽照常升起
后記:——瓦拉納西瓦拉納西古城人聲鼎沸,汽車、人力三輪車、牛車、徒步的教徒或游客摩肩擦撞,尖銳刺耳的汽車鳴笛聲、人聲不絕于耳,乍一見這場景,難免心生煩躁,難以接受。瓦拉納西的恒河沿岸,看起來要比加爾各答干凈許多,混雜的氣味也還能接受,但是,恒河里的場面卻令人瞠目,河里不僅有侵泡祈禱的教徒,也有洗浴的水牛,成堆成片的垃圾,祭祀的香火,岸邊游走的狗、雞、猴,河岸還有隆重的焚尸場,沒有燒成灰的尸體被拋入河中,各種污物在河水中時隱時現(xiàn),也有美好的預(yù)示著會有新生命誕生的傳統(tǒng)婚禮!從常識上看,恒河水很難說得上衛(wèi)生,但這并不影響恒河在印度教徒心目中的地位,他們相信恒河能夠自我清潔,認(rèn)為世界上只有恒河水不會滋生出傳染病菌,他們放心地飲用恒河的水,并用容器把水帶回家里,以便在一些隆重的日子噴灑在自己身上?!《冉?9世紀(jì)英國殖民地曾用了20年時間對印度教作了系統(tǒng)的調(diào)查,當(dāng)年英國外交部曾宣布:無法對印度教作出一個準(zhǔn)確的定義,它既是有神論的宗教,又是無神論的宗教,既是多元論的宗教,又是一元論的宗教;既是禁欲主義的宗教,又是縱欲主義的宗教;既是宗教信仰,也是生活方式等等。印度教與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就是—直接宣揚世襲等級制度,把種姓制度作為核心教義,要求教徒嚴(yán)格遵守種姓制度。一等:婆羅門。僧侶貴族為主,擁有解釋宗教經(jīng)典和祭神的特權(quán)。二等:剎帝利。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為主,擁有征收各種賦稅的特權(quán)。三等:吠舍。雅利安自由平民為主,從事農(nóng)、牧、漁、獵等,必須以布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yǎng)前兩個等級。四等:首陀羅。被征服的土著居民為主,只能從事農(nóng)、牧、漁、獵等以及其他低賤的職業(yè)。種姓制度規(guī)定:各等級職業(yè)世襲,父子世代相傳;各等級實行內(nèi)部同一等級通婚,嚴(yán)格禁止低等級之男與高等級之女通婚;首陀羅沒有參加宗教生活(進神廟)的權(quán)利
虔誠的印度人的愿望是獲得輪回的解脫,在那種不變的狀態(tài)之中獲得安息,這稱為梵。解脫的道路有三種:一是行為的道路,嚴(yán)格奉行各種戒律、例行祭祀;二是知識的道路,通過學(xué)習(xí)、修行、親證等;三是虔信的道路,靠信仰神而得到恩寵。
閱讀 4700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