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看的北京視覺歷史平臺
閱讀地圖,就是閱讀歷史,每一幅地圖都是一段歷史的縮影。一筆一畫、一點一線,描繪了街巷胡同、城垣寺廟,勾勒了山川河道、宮苑園林,所有這些組合在一起,便讓我們看到了曾經(jīng)的北京城與逝去的舊時光。
本文3000字
需閱讀8分鐘
撰文 ▏眉有一點風
編輯 ▏阿嚏
校核 ▏橙子
京杭大運河,自開鑿貫通之日起就成為連接帝國南北、維系帝國京師的水上交通大動脈,它的開通使中國黃河文明與長江文明連為一體,為中華民族的南北統(tǒng)一奠定了牢固的根基,此外大運河的興衰也成為鞏固華夏歷代王朝統(tǒng)治的重要前提與保障。
關于大運河的各類輿圖目前存世較多,主要收藏于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國家圖書館以及國外圖書館等重要藏圖機構(gòu),大多為明清兩朝版本,其中明代版本多為志書或類書的插圖,以文為主,以圖為輔。清代河圖數(shù)量最多,各類版本多達上百幅,是研究大運河的重要文獻依托。依據(jù)功用屬性的不同,我們將“大運河圖”分為四類:
1、河工類圖:主要記錄運河沿線施工、治理、修繕的情況。
2、咨估類圖:主要反映與工程相關的財務評估、費用核銷等內(nèi)容。圖名多為“咨估圖、報銷圖、咨銷圖”等。
3、漕運類圖:此類內(nèi)容最為寬泛,地域最為廣大,不僅包括大運河流域,而且洞庭湖以下長江流域也囊括其中。
4、景觀類圖:以運河沿途風景名勝為主要內(nèi)容,不太注重實際功用,存世量較少。
本期展示為清康熙古本《運河全圖》(美國藏),屬“河工類”圖,彩繪本,作者無考,繪制時間為清康熙年中期。
根據(jù)國家博物館“大運河展覽”設計插圖如下:
1、中國大運河是中國運河體系的總稱,主要包括京杭大運河、隋唐運河、浙東運河三部分,總長2700公里。2、我國2014年入選《世界遺產(chǎn)名錄》的是“中國大運河”,但不是全部2700公里范圍,而是上述三部分中的27段典型河道,總長度1011公里;以及58處重要遺產(chǎn)點,包括閘、堤、壩、橋、碼頭等運河水工遺存,以及倉窖、衙署、驛站、行宮等配套管理設施,和一部分與大運河文化意義密切相關的古建筑、歷史文化街區(qū)等。3、京杭大運河為自北京到杭州,全長1794公里,而我們今天這張清康熙古本《運河全圖》,呈現(xiàn)的是京杭大運河中的“北京-揚州”之間的運河河道,以及沿線城池、湖泊、水利工程、運河支渠等。(北京城區(qū)-通州)
通惠河,1292年(元至元二十九年)由郭守敬主持修建,是京杭大運河的最后一段,元代的漕糧物資通過它可直達京師核心區(qū)域的“積水潭”;明清時期河道中斷,通惠河終點改為北京東便門附近的“大通橋”。
▲通惠河段
本圖表現(xiàn)的即為清代初期的通惠河。圖中右上角,作者繪制了幾座皇宮殿宇,并以祥云繚繞,象征著北京城中至高無上的天子宮闕,也意味著這條千古運河與帝王之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如下圖)。
這種“祥云+宮殿”的繪制手法在多套“大運河圖”中均有出現(xiàn),成為表現(xiàn)帝國京師的典型畫法特征。
畫面左下部分繪有大通橋至通州河道,沿線經(jīng)過慶豐閘、平津上閘、平津下閘、普濟閘,直至通州城關(如下圖)。“通惠河源出昌平州神山泉會馬眼諸泉至通州與潞河會”
在通州城邊,標注有'石壩''土壩'字樣。據(jù)史料記載∶
通州石壩“在州城北門外,明嘉靖七年置,每年正兌京糧,自此搬入通惠河?!?/p>
土壩“在通州東門外,明制改兌通糧自此起。萬歷二十二年,郎中于仕廉查舊建閘,通障濟漕以省車挽之資......”
北 運 河 段
(通州-天津)
北運河,以歷史上的潞河為基礎開鑿,為京杭大運河北部的重要河段。今河道北起通州北關閘以下,南至天津三岔河口入海河,干流長度約為148公里。北運河漕運功能,自金代潞水實行漕運開始,至1901年停止漕運為止,通漕時間長達750多年,對都城的生存和發(fā)展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天津城及附近河道
南運河,始于公元3世紀初開鑿的白溝和平虜渠,隋朝時期為永濟渠的一部分。元代南北大運河打通后,天津至臨清的南運河段初步形成。南運河流經(jīng)遼闊、富饒的河北平原中部和南部,主水源為衛(wèi)河和漳河,長440多公里,在物資交流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臨清,位于山東省西北部,是當時全國重要的運河樞紐城市和商業(yè)中心。此外,臨清還是隋唐運河與京杭運河的交匯點,如下圖:原“隋唐運河”是以洛陽-鄭州區(qū)域為中心,北上涿州(北京南),南下江南(杭州),形成“之”字路線。元朝定都北京后,仍依賴江南漕糧以濟京師,因此自淮揚區(qū)域新開運河,北上直達臨清,由此裁彎取直、縱貫南北,將漕運路線縮短了900公里(如上圖所示)。會通河又稱山東運河,魯運河,北起臨清,南至濟寧微山縣。會通河建于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是大運河上的最關鍵的工程,元世祖因取“會通天下”之意特取名曰“會通河”。
山東運河最大的特點是地勢高差較大,'自南旺分水口北至臨清三百里,地降九十尺,為閘二十有一,南至鎮(zhèn)口三百九十里,地降百十有六尺,為閘二十有七'。這樣高差懸殊的地勢導致該段河道必須逐級設閘置壩,眾多的閘壩使該段河道又被稱為'閘河'(如上圖)。自上圖開始黃河出現(xiàn),此地區(qū)已接近黃河與大運河的交匯處。安山湖,無人知曉,另一個名字如雷貫耳——梁山泊,湖中綠色山體便是好漢們嘯聚的梁山了,“八百里水泊梁山”今日得見。
上圖中有“安山湖今淤”字樣,文獻記載“順治中,河決荊隆,泛張秋,安山湖淤為平地”......因此繪制此圖的康熙年時“已淤”。▲黃河運河交匯
(改自國博運河展圖)
黃河以“善淤、善決、善徙”而著稱,向有“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之說。據(jù)統(tǒng)計歷史上黃河決口泛濫達1593次,較大的改道有26次。文獻記載:宋紹熙五年(公元1194年),黃河決陽武,至梁山泊分南北二支,南支與泗水合,南流入淮......
因此元明至清,黃河“南支”一直與大運河并行南流,直至與淮河交匯。后續(xù)圖中所繪就是這樣的場景。
▲濟寧-兗州
▲南陽湖段
由上圖開始,淮河出現(xiàn)(圖中上方),在后續(xù)圖中三河一直并行奔流(圖中河道位置并不準確)。▲微山湖段
微山湖隸屬于中國山東省濟寧市,京杭大運河傍湖而過。現(xiàn)在的微山湖成形于明代萬歷年間,是黃河決口的結(jié)果。(微山-淮安)
自山東徽山縣夏鎮(zhèn),向南抵江蘇淮安清口樞紐的一大段運河,稱中運河。中運河是北接會通河,南連江淮平原的淮揚運河的紐帶。▲駱馬湖段
駱馬湖是中運河上的重要節(jié)點,是黃河與中運河重要的滯洪區(qū)。
▲淮黃交匯(清口)
上圖所展示區(qū)域,為整個京杭大運河最為重要的地段。據(jù)《清史稿》記載∶
'夫黃河南行,淮先受病,淮病而運亦病。由是治河、導淮、濟運三策,群萃于淮安、清口一隅,施工之勤,糜帑之巨,人民田廬之頻歲受災,未有甚于此者。蓋清口一隅,意在蓄清敵黃。然淮強固可刷黃,而過盛則運堤莫保,淮弱未由濟運,黃流又有倒灌之虞。'▲奪淮入海
上圖所示,二河于此交匯,黃河居高臨下,倒灌入淮,并借用淮河水道入海,史稱“奪淮入海”。復雜多變的地勢地貌使這里成為歷來河道治理的重點與難點。
淮 揚 運 河
(淮安-揚州)
淮揚運河又稱里運河,自淮安清口樞紐起,經(jīng)寶應高郵,至揚州瓜洲入長江?;磽P運河是由古邗溝發(fā)展演變而來,是京杭大運河中開鑿歷史最早的一段,雖經(jīng)多次整治,但路線基本未變。▲高郵段
本套圖到此截止,并未繪有京杭大運河的最后一段“江南運河”,即鎮(zhèn)江至杭州段。本《運河全圖》收藏于美國,但經(jīng)查證美國佛利爾美術館和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各收藏有一套,兩幅地圖在覆蓋地域、繪制手法、細部特征等方面極其相似,且圖中沒有題跋及作者信息,故此圖為哪一版本尚不能確定。一、運河咨估類地圖目錄
以上目錄摘自王耀著《清代京杭大運河輿圖研究》,篇幅有限,最后一部分未全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