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懷海禪師每天上法堂,總有一個老人夾雜在眾門人中聽法。有一天,百丈懷海禪師說法結束后,眾門人都退出了法堂,只有老人未走。
百丈懷海禪師問:“你是何人?”老人回答說:“我不是人,而是在過去迦葉佛時,曾住在此山,因有一學人問:‘出家修行的人還落因果嗎?’我回答說:‘不落因果。’然后500世來我一直是野狐身,今天請大師為我開示,讓我脫離野狐身。”
聽到這里,百丈懷海禪師有些驚訝,但馬上恢復了平靜,對老人說:“你問吧。”
老人問:“出家修行的人還落因果(受因果規(guī)律支配)嗎?”
百丈懷海禪師回答說:“不昧因果?!?/div>
老人聽后大悟,急忙施禮說:“我已脫離野狐身,住在山后。請求依亡僧還身。”百丈懷海禪師立即召集眾僧,飯后送亡憎。眾門人紛紛議論,大家都是好好的,又沒有死人,為什么飯后要送亡僧?到底誰死了,眾皆茫然。飯后,百丈懷海禪師帶領眾門人來到山后巖下,以拄杖挑出一只死野狐,并依佛門法規(guī)火葬……
這則公案是借托一老人500世前,由于錯答因果問題,遭致墮野狐身,后經百丈懷海啟發(fā),明白了不迷于因果的道理,方得還人身的故事。
宋代宏智正覺禪師對這則公案頌道:
一尺水,一丈波,五百生前不奈何。不落不昧商量也,依前撞入葛藤窠。
呵!呵!呵!會也么?若是爾灑灑落落,不妨我哆哆和和。
神歌社舞自成曲,拍手共間唱哩啰。
后來,元代萬松行秀禪師對此頌注釋道:立修證分因果,一尺水一丈波,墮在五百生野狐精魅,積翠庵下二僧縱有超群的辯才,檢討起來,未免撞入言語文字的窠臼。宏智正覺禪師此句有兩字(指“葛藤”,即言語文字)不妥,不如說“依前撞入野狐窠”?!昂?!呵!呵!”這是點明百丈懷海禪師的悟處;坦露自己的胸襟說:“會也么”(懂了么)但問宏智正覺禪師領會了么?“若是爾灑灑落落,不妨我哆哆和和?!毙液糜幸魂幍兀蝿诓粸槿??“哆哆和和”,即是嬰兒說話不真的樣子。石室善道禪師說:“涅槃十六行中,嬰兒行為最。哆哆和和時,喻學道人離分別取舍心。與下神歌社舞,皆一意也。”請問,是什么曲調?萬籟有心聞不得,孤巖無耳卻知音。
宋代無門慧開禪師對這則公案評道:“不落因果,為什么墮入野狐身?不昧因果,為什么脫離野狐身?如果從中參究明白,便知道百丈懷海禪師贏得風流余韻五百世。
同時,禪師頌道:
不落不昧,兩采一賽;不昧不落,千錯萬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