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瑾(867年——918年),小字愍哥,安徽碭山人。雄武絕倫,性頗殘忍。初為堂兄天平軍節(jié)度使朱瑄麾下軍校,鎮(zhèn)守鄆州。兄弟二人有吞噬四方之志,因此策劃兼并兗州,由朱瑾向泰寧軍節(jié)度使齊克讓求婚,趁機以迎親之名,帶兵進入兗州,當夜發(fā)難,驅(qū)逐齊克讓,控制泰寧軍,自稱留后。于是兄弟連兵鄆、兗,雄踞山東,不納貢賦,賞罰由己,朝廷無奈,只能姑息。
當時,蔡州秦宗權(quán)十分猖獗,大舉攻略宣武鎮(zhèn)(汴州),節(jié)度使朱溫因眾寡懸殊,遣使求救。朱瑄、朱瑾因同姓同鄉(xiāng)之誼,兄弟二人親自率兵馳援,于是三鎮(zhèn)連衡,前后屢捷,大破蔡軍,秦宗權(quán)自此元氣大傷。此戰(zhàn)朱瑾單騎馳突,摧鋒拔壘,當者披靡,勇冠三軍,以功正授泰寧軍節(jié)度使,時年僅二十歲,少年英雄,春風得意,既得士心,有兼并天下之意,令朱溫刮目相看而憚忌。
朱瑄、朱瑾因汴軍勇悍,厚利招誘,以為己用。而朱溫乃一時梟雄,亦憚忌二朱勇武,又鄆、兗二鎮(zhèn)多出精兵,亦有吞并之意,雙方各懷鬼胎,自生齷齪,于是反目成仇,起釁爭端,兵連禍結(jié),干戈屢動,十年之間,互相攻伐。
朱溫
朱溫平定秦宗權(quán),用兵東方,兵鋒直指朱瑄、朱瑾以及徐州時溥。而朱氏兄弟敗多勝少,接連喪師失地,徐州、鄆州先后淪陷,時溥、朱瑄身死命亡。
朱瑾與李承嗣出兵求芻粟于豐、沛間,部將康懷英與二子獻兗州投降朱溫,窮途未路,輾轉(zhuǎn)沂、海二州,無奈汴軍窮追直趕,不得己率領殘部渡淮河投奔淮南節(jié)度使楊行密。
楊行密方欲圖霸,素聞大名,待以恩禮,有加于諸將數(shù)等。以朱瑾為淮南行軍副使、武寧節(jié)度使。朱瑾感激見知,欲立奇功為報。淮南軍長于水戰(zhàn),不善騎射,自得朱瑾所部騎兵,軍聲大振。
朱溫既平定鄆、兗,又欲奪取江淮,以大將龐師古、葛從周分兵兩路,大舉南下。朱瑾率部協(xié)助楊行密于清口大破汴軍,斬殺龐師古,乘勝追擊,于淠水大破葛從周,此戰(zhàn)汴軍殺溺殆盡,而朱瑾之力居多。朱溫因兩路大軍皆敗,損失無數(shù),自此無力染指江淮。楊行密因此雄霸江淮,而朱瑾亦終于報克二鎮(zhèn)之仇,不失為一時英雄。因而連年出兵北犯徐、宿,成為朱溫東南之患。
龐師古
楊行密建立吳國,以朱瑾領平盧節(jié)度使,累遷東南諸道副都統(tǒng)、同平章事。
楊行密去世,楊渥嗣位吳王,為張顥、徐溫弒殺,擁立楊隆演繼位,徐溫用計誅殺張顥,歸以弒君之罪,自此獨攬吳國大權(quán)。
此時朱瑾效力于疆場,因其英烈,為徐溫深忌,不敢預政,于朝中權(quán)力更迭,置之于事外。徐溫為自安之計,以長子徐知訓居國都廣陵輔政,自己出鎮(zhèn)升州(南京),控制中外,父子權(quán)傾朝野,專制吳國。
宿衛(wèi)李球、馬謙不滿徐氏父子專權(quán),劫持楊隆演,以勤王之名討伐徐知訓,陳兵天興門外。朱瑾正巧自潤州入都,立即率部擊潰亂兵,摛斬李、馬,自此在朝為官。
楊行密
徐知訓驕矜恣肆,每常凌辱諸將,輕侮吳主,全無君臣之禮。嘗向朱瑾學習兵法,得其悉心教授。向朱瑾索求名馬被拒,競?cè)慌汕矓?shù)名刺客刺殺朱瑾,為朱瑾悉數(shù)擊殺,埋于后院而隱忍不發(fā)。又因家妓問候徐知訓,為其強行霸占,朱瑾憤懣不平,屢次勸說吳主誅殺徐氏父子,不為所納。
徐知訓亦因為朱瑾在朝功高位重,有所憚忌,因此于泗州置靜海軍,外放朱瑾為節(jié)度使。朱瑾更加憤恨,終于殺心陡起,用計誘殺徐知訓,提首級馳馬入王府見楊隆演,勸其起兵誅殺徐溫父子。吳王素向怯懦,恐惶退入內(nèi)室:“汝一人所為,吾不知也。”朱瑾怒曰:“老婢兒不足為計。”擲首提劍殺出,時徐溫親信翟虔己關(guān)閉府門,圍捕朱瑾,瑾逾墻而出,不幸傷足,求馬不得,自知不免,乃道:“吾為萬人去害,而以一身死之”。則自刎而死,時年五十二。
當年李球、馬謙作亂,朱瑾斬球、謙以助知訓,有德于徐氏,及其兇終,吳人皆謂曲在知訓。
徐溫養(yǎng)子徐知浩聞廣陵之變,引兵入都平亂,族滅朱瑾滿門,暴其尸首于市,徐溫又命人將朱瑾尸首沉入雷塘,后徐知浩、嚴可求告知知訓種種胡作非為,溫怒氣稍解,令人撈出尸首,改葬于雷塘之側(cè),立祠以祭之。
參考資料《舊五代史》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