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
“在這里出門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一個晴好的初夏向晚,正像是去赴一個美的宴會?!?/p>
——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閑話》
大約100年前,旅居佛羅倫薩山中的徐志摩寫下了這樣的一個開頭。這位中國詩人心里,充滿了對山的特別情感,不管在世界哪個角落,只要是在山居生活,就美妙不可言。
那么怎樣的山才可稱之為真正的資源?
又是怎樣的山,才能成就受各界名人青睞的豪宅?
與臨水而居的清幽相比,山居生活多了一份更加浩闊的心境與回歸自然的清心寡欲。它既可以代表文人雅士的“隱逸”,又能代表政經(jīng)名人的“韜光養(yǎng)晦”,生活慢下來的同時,精神卻更豐富。
歷史上許多文人墨客以退居山林來修身養(yǎng)性,古有老子、莊子、陶淵明、孟浩然等,且留下了一些絕美詩句;三國諸葛亮的“茅廬”雖然簡陋,但是也是一種山居文化的象征。
歸璞自然、縱情山水向來是人的天性,隨著財富的逐漸積累,對居住的需求不斷提升,渴求在建筑空間和自然環(huán)境的相互融合與補充中尋求一種和諧的平衡。依山而居,也成了世界財富權(quán)貴們的居住夢想之地,對功成名就的成功人士來說,山居生活已是共識。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