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中國最后一個封建帝國,同時也是一個非漢族人統(tǒng)治的王朝。清朝帝王多次強調(diào)“滿漢一家親”,盡管漢族大臣受重用的不少,但仍然是有區(qū)別的。
就拿配享太廟的大臣來說吧,幾百年的統(tǒng)治歷史中,就出了一位漢臣得以配享太廟。而得此殊榮,堪稱滿清第一漢臣之人,就是宰相張廷玉。
張廷玉出身安徽桐城張氏家族,“合家頂戴”。張英、張廷玉、張若靄祖孫三代都受清帝寵信,真正滿門朱紫。
三人之中尤其以張廷玉成就最高,“登朝垂五十年,長詞林者二十七年,主撰席者二十四年,凡軍國大事,奉旨商度”。
張廷玉的父親張英在康熙一朝登相位,而張廷玉子承父業(yè),入翰林院不久就入值南書房,成為康熙親近之臣。后來康熙巡幸蒙古各部落,張廷玉也陪在身邊,“窮邊絕漠,余皆洱筆以從”越發(fā)受寵。
康熙帝去世后,四阿哥胤禛繼位,是為雍正帝。雍正繼位之初,說他更改詔書繼位的傳言轟轟烈烈。這個時候為了鞏固自身皇位,雍正帝急需培養(yǎng)出自己的領導班子。
在一干大臣中,張廷玉無疑是雍正帝最先信任的一批人。首先張廷玉在康熙一朝就表現(xiàn)出了出色的政治才華,學問優(yōu)長,“氣度端凝、應對明晰”。這使得雍正能將國家大事交托張廷玉,安心治國。
第二張廷玉出身很好,他的父親張英還曾經(jīng)為雍正帝老師。有了這么一層情誼在,相較于其他大臣,雍正帝也更親近張廷玉。
而在雍正一朝,張廷玉為雍正帝排憂解難,處理國事,立功無數(shù)。所以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內(nèi)閣首輔)、首席軍機大臣等要職。
雍正十三年,雍正帝病危,傳位乾隆,同時命張廷玉與莊親王允祿、大學士鄂爾泰等同為顧命大臣,輔佐新帝。
乾隆繼位之初,張廷玉很有眼色,辭去顧命大臣職位,反而受到乾隆重用。但是在張廷玉晚期,卻屢屢惹得乾隆帝不滿。
年老古稀的張廷玉為人固執(zhí),經(jīng)常在政事上與乾隆帝起爭執(zhí),乾隆帝因此漸漸對他生了間隙。后來張廷玉多次請求告老還鄉(xiāng),也讓乾隆帝不滿。
雍正帝遺命張廷玉配享太廟,乾隆在張廷玉辭職時說:“卿受兩朝厚恩,且奉皇考遺命,將來配享太廟。豈有從祀元臣歸田終老之理?”
不久張廷玉又再次求去,這次乾隆帝準了他的請求。這就算了吧,張廷玉還說:“以前世宗陛下遺命臣配享太廟,臣如今致士恐怕不能有這樣高的待遇,而且內(nèi)外間這樣的言論有很多。”
這本來就有些質(zhì)疑乾隆帝的意思,沒想到張廷玉還請求乾隆出一個憑證,乾隆帝按下怒氣,耐著性子給出了。第二天謝恩的時候,張廷玉不親自來,只派了自己的兒子來。
乾隆帝這下徹底生氣了,剝奪張廷玉的官爵,罷去配享太廟的優(yōu)容。張廷玉徹底失去帝寵,后來還因為四川學政編修朱筌連坐,收繳了頒賜之物。
張廷玉八十四歲去世,乾隆帝才重新考慮讓他配享太廟。不作死就不會死,張廷玉要是大大方方的走了,哪兒來那么多事兒?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