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遇春
宋神宗(趙頊)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御史中丞李定、御史舒亶等劾奏蘇軾,說他謗訕朝政,作詩譏諷宋神宗所推行的新法,并列舉蘇軾的詩二十余首,作為證據(jù)。
例如,蘇軾有《和述古冬日牡丹四首》,其一云:
一朵妖紅翠欲流,春光回照雪霜羞。
化工只欲呈新巧,不放閑花得少休。
此詩中“化工只欲呈新巧,不放閑花得少休?!眱删洌徽J(rèn)為是譏諷執(zhí)政者。并說是:詩中以“化工”來比喻新政,以“閑花”來比喻小民;意思就是,執(zhí)政者為出新意,不考慮民眾的生活,使得小民得不到片刻的休息。
再如,蘇軾有《山村五絕》,其三云:
老翁七十自腰鐮,慚愧春山筍蕨甜。
豈是聞韻解忘味,邇來三月食無鹽。
此詩中“豈是聞韻解忘味,邇來三月食無鹽。”兩句,被認(rèn)為是在譏諷朝廷嚴(yán)格執(zhí)行禁止私人制鹽的法令。
《山村五絕》,其四云:
杖藜裹飯去匆匆,過眼青錢轉(zhuǎn)手空。
贏得兒童語音好,一年強半在城中。
此詩中“贏得兒童語音好,一年強半在城中?!眱删洌徽J(rèn)為是在譏諷青苗法。
所謂青苗法,是王安石推行的新法之一,新法的初衷,是對舊有的常平倉法進行改革。常平制度,就是在豐年適當(dāng)抬高價格糴[dí]米,防止谷賤傷農(nóng);在荒年適當(dāng)降低價格糶[tiào]米,平抑物價,拯濟百姓,即所謂“遇貴量減市價糶,遇賤量增市價糴”。因此青苗法又稱常平新法。宋神宗熙寧二年(公元1069年)九月,青苗法由制置三司條例司頒布施行,其主要內(nèi)容為:諸路以見存常平、廣惠倉的一千五百萬石錢各為本,如果是糧谷,即與轉(zhuǎn)運司兌換成現(xiàn)錢,以現(xiàn)錢貸給廣大鄉(xiāng)村民戶;如還有剩余,也可貸給城市坊郭戶。民戶貸請時,須五戶或十戶結(jié)為一保,由上三等戶作保,每年正月三十日以前貸請夏料,五月三十日以前貸請秋料,夏料和秋料分別于五月和十月隨二稅償還,各收息二分。青苗法本是為了抑制兼并,在青黃不接的時候,救濟百姓,但是,實際執(zhí)行時,卻出現(xiàn)偏差:地方官員強行讓百姓向官府借貸,而且隨意提高利息,加上官吏為了邀功,額外還有名目繁多的勒索,百姓苦不堪言;結(jié)果,青苗法就變質(zhì)為官府輾轉(zhuǎn)放高利貸、收取利息的苛政。宋哲宗(趙煦)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罷止,后廢行不常。
又如,蘇軾有《戲子由》,詩云:
宛丘先生長如丘,宛丘學(xué)舍小如舟。
常時低頭誦經(jīng)史,忽然欠伸屋打頭。
斜風(fēng)吹帷雨注面,先生不愧旁人羞。
任從飽死笑方朔,肯為雨立求秦優(yōu)。
眼前勃溪何足道,處置六鑿須天游。
讀書萬卷不讀律,致君堯舜知無術(shù)。
勸農(nóng)冠蓋鬧如云,送老齏鹽甘似蜜。
門前萬事不掛眼,頭雖長低氣不屈。
余杭別駕無功勞,畫堂五丈容旂旄。
重樓跨空雨聲遠,屋多人少風(fēng)騷騷。
平生所慚今不恥,坐對疲氓更鞭箠。
道逢陽虎呼與言,心知其非口諾唯。
居高忘下真何益,氣節(jié)消縮今無幾。
文章小技安足程,先生別駕舊齊名。
如今衰老俱無用,付與時人分重輕。
此詩中“讀書萬卷不讀律,致君堯舜知無術(shù)?!眱删?,被認(rèn)為是在譏諷朝廷制定明法以考核郡吏政績之事。
還如,蘇軾有《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其四云:
吳兒生長狎濤淵,冒利輕生不自憐。
東海若知明主意,應(yīng)教斥鹵變桑田。
此詩中“東海若知明主意,應(yīng)教斥鹵變桑田。”兩句,被認(rèn)為是在譏諷皇帝興修水利之事。
被御史劾奏時,蘇軾被調(diào)任為湖州知州才三個月。
隨后,朝廷派遣吏卒,將蘇軾從湖州逮押,并解往京師。
到達京師之后,蘇軾被下入御史臺牢獄之中。蘇軾在獄中,前后被羈押了四個多月。
最后,朝廷判定蘇軾有罪,并罰處徒刑(拘禁使服勞役)二年。后來,正好碰上朝廷大赦,蘇軾被減輕責(zé)罰,授職黃州團練副使。
當(dāng)時,受蘇軾“詩案”牽連的,有王詵、王鞏、蘇轍、李清臣、張方平、司馬光、范鎮(zhèn)、陳襄、孫覺、李常、劉攽、劉摯等二十二人。
因御史臺官署內(nèi)遍植柏樹,又稱“柏臺”;柏樹上常有烏鴉棲息筑巢,乃稱“烏臺”。因這一“詩案”由御史臺發(fā)起,故稱之為“烏臺詩案”。
因“烏臺詩案”而被牽連的人物之中,受處罰最重的三人,分別是駙馬王詵;時任秘書省正字的王鞏;蘇軾之弟蘇轍。
王詵被削除一切官爵;王鞏被貶到賓州(今屬廣西),去監(jiān)督鹽酒稅;蘇轍,受到降職處分,調(diào)到高安(今屬江西),任筠州酒監(jiān)。
這里,不說王詵與蘇轍,單說王鞏。
王鞏,生年不詳,大約在宋仁宗(趙禎)慶歷八年(公元1048年)前后;去世時間也不確定,大約在宋徽宗(趙佶)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北宋大名莘縣(今屬山東)人,字定國,自號清虛。宋初名相王旦之孫,北宋大臣、參知政事張方平之婿。宋神宗時,上書言事;曾被馮京舉薦,但未被王安石所任用。歷官大理評事、秘書省正字、太常博士。司馬光執(zhí)政后,任職宗正寺丞,多次調(diào)換外任。宋哲宗(趙煦)末期,新黨再次起用,被編管全州。宋徽宗時,被列名元祐黨籍。生平練達世務(wù),喜歡臧否人物、議論時政,屢遭貶逐。其詩文為蘇軾兄弟所推重。勤于寫作,著有《隨手雜錄》、《甲申雜記》、《聞見近錄》、《王定國詩集》、《王定國文集》、《清虛雜著補闕》等。以其正直的品格和豪氣真情,活躍在北宋中后期的政壇,為時人所敬重。既是詩人,又有畫才
蘇軾擔(dān)任徐州知州時,王鞏曾經(jīng)約他一起游覽過山水;二人一起喝酒吹笛,直到晚上,他們才踏著月色才回家,情誼非淺。
當(dāng)日,御史舒亶劾奏蘇軾時,曾有:
“(蘇軾)與王鞏往還,漏泄禁中語,陰同貨賂,密與宴游?!?/p>
“烏臺詩案”確定后,王鞏被貶謫到嶺表之地的賓州。
被貶之后,王鞏并未因之而自暴自棄,他依舊和往常一樣的生活。他與蘇軾之間的情誼,也沒有因為此次事件而淡漠,兩人還時常進行書信交流。書信之中,兩人都沒有發(fā)泄任何郁悶之情,他們更多的是討論養(yǎng)生方法、論說對詩詞書畫方面的見解。
話說,王鞏的身邊有一歌女侍兒。此女姓宇文氏,名叫柔奴。
柔奴,別名寓娘,眉目娟麗,善于應(yīng)對,其家世居京師。
王鞏被貶賓州,隨帶著柔奴一同前往。
后來,王鞏從賓州回來,與老友蘇軾一起歡會宴飲。
席上,有柔奴侍宴侑酒。
其間,柔奴勸蘇軾飲酒時,蘇軾問她道:
“廣南乃偏遠之地,那里的風(fēng)俗人情和地理環(huán)境應(yīng)該都不好吧?”
柔奴回答蘇軾道:
“此心安處,便是吾鄉(xiāng)?!?/p>
柔奴的話,有情義、有深意、也有禪意。
柔奴一語,不要說是蘇軾,便是俗庸如我,也會情思翩躚。
柔奴語罷,蘇軾才思泉涌,遂用柔奴之語,填詞一首:
《定風(fēng)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兒寓娘》
蘇軾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yīng)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fēng)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yīng)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就是因為柔奴的一句話,成就了蘇軾的一首詞,便有了傳誦千古的名句“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p>
關(guān)于此句,其實,早在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就已經(jīng)道過此等語。
白居易《吾土》詩云:
身心安處為吾土,豈限長安與洛陽。
水竹花前謀活計,琴詩酒里到家鄉(xiāng)。
榮先生老何妨樂,楚接輿歌未必狂。
不用將金買莊宅,城東無主是春光。
詩中的“身心安處為吾土,豈限長安與洛陽?!迸c蘇軾詞中句幾乎相同。
白居易《初出城留別》詩云:
朝從紫禁歸,暮出青門去。
勿言城東陌,便是江南路。
揚鞭簇車馬,揮手辭親故。
我生本無鄉(xiāng),心安是歸處。
詩中的“我生本無鄉(xiāng),心安是歸處?!迸c蘇軾詞中句異曲同工。
白居易《重題》詩云:
喜入山林初息影,厭趨朝市久勞生。
早年薄有煙霞志,歲晚深諳世俗情。
已許虎溪云里臥,不爭龍尾道前行。
從茲耳界應(yīng)清凈,免見啾啾毀譽聲。
長松樹下小溪頭,班鹿胎巾白布裘。
藥圃茶園為產(chǎn)業(yè),野麋林鶴是交游。
云生澗戶衣裳潤,嵐隱山廚火燭幽。
最愛一泉新引得,清泠屈曲繞階流。
日高睡足猶慵起,小閣重衾不怕寒。
遺愛寺鐘欹枕聽,香爐峰雪撥簾看。
匡廬便是逃名地,司馬仍為送老官。
心泰身寧是歸處,故鄉(xiāng)何獨在長安。
宦途自此心長別,世事從今口不言。
豈止形骸同土木,兼將壽夭任乾坤。
胸中壯氣猶須遣,身外浮榮何足論。
還有一條遺恨事,高家門館未酬恩。
其中的“心泰身寧是歸處,故鄉(xiāng)何獨在長安?!迸c蘇軾詞中句意合。
白居易《種桃杏》詩云:
無論海角與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路遠誰能念鄉(xiāng)曲,年深兼欲忘京華。
忠州且作三年計,種杏栽桃擬待花。
詩中的“無論海角與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與蘇軾詞中句小異大同。
(全文結(jié)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