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曉燕
▲ 周永茂
1955 年,從上海交通大學機械系畢業(yè)的三位年輕人,被分配到了北京工作。具體去什么單位、從事什么專業(yè),一概不知。
當時的大學生,畢業(yè)時都會被要求填一張“工作分配表”,但無論填了什么志愿,最后大家都會在表里加上兩句話:“祖國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黨指向哪里我就奔向哪里”。
就是這張表、這兩句話,指引著數百名有志青年投身到國家的原子能事業(yè)。他們在原子能的世界里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共同譜寫出了那一代人的芳華與驕傲。
01
— 所長是錢三強 —
三位年輕人一路輾轉來到了北京中關村,他們要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報到。來了這家研究所,他們才知道自己將從事原子能事業(yè)。再一打聽,所長竟是大名鼎鼎的錢三強先生,而且王淦昌先生也在所里工作。這讓三位年輕人驚嘆不已,他們壓根都沒想到自己會跟“原子能”三個字沾上邊,而且還要跟那么多如雷貫耳的科學大家在同一家單位工作。
▲ 中關村原子能樓
當時的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一共有5個專業(yè)大組,組長們都是很有名的科學家。這3位交通大學畢業(yè)的年輕人中,有兩位被同時分到了陳芳允那個大組——一位是機械制造專業(yè)的周永茂,一位是電機專業(yè)的朱大鉦。陳芳允當時主攻電子學,他的大組下面還有幾個小組,周永茂和同學朱大鉦跟著小組長謝德明一起從事反應堆控制工作。
02
— 錢學森親自授課 —
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周永茂他們還是有點思想顧慮的,總覺得自己大學所學的專業(yè)跟原子能技術差距太大,擔心自己會勝任不了工作。事實上,當時跟周永茂有同樣困惑的年輕人有一大批,他們都是錢三強到全國各地的大學招來的應屆畢業(yè)生,什么專業(yè)背景的都有,但唯獨接觸過原子能專業(yè)的少之又少。
一方面對原子能事業(yè)一腔熱血,一方面卻對原子能專業(yè)知之甚少。對于新同志的這些情況,當時的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院前身)早有應對之策,這些新人一到所里就為他們安排了跟原子能相關的專業(yè)課程。當時近代物理研究所有很多有名的科學家,大家輪流給年輕人開課,有核物理課、中子物理課、輻射計量課、光學課、力學課等等。那些課程猶如一盤盤出自名廚之手的盛宴美味,讓周永茂他們這批年輕人大快朵頤、酣暢淋漓。
更為驚喜的是,當時正好錢學森從美國回來,他在中關村的力學所開設了一門叫“工程控制論”的課程,一星期只講一次。錢學森先生的課吸引了全國的力學專家來聽,有不少人從外地趕火車過來聽課。因為當時同在中關村的物理所和力學所離得很近,周永茂他們這些物理所的人幾乎每周傾巢出動去聽錢學森先生的課。錢學森授課所用的那本《工程控制論》是在美國剛剛出版的,他帶回來一百本原版書,上課的人基本上人手一本。周永茂他們手捧著這本原版的大部頭書,心里清楚地知道它有多珍貴。
03
— 那天的“大佬”陣容讓那些年輕人很受鼓舞 —
除了開設豐盛的課程盛宴,物理研究所還為那一批年輕人準備了隆重的歡迎儀式。錢三強、何澤慧、劉書林、蘇貞昌、汪德熙、梅震岳……這些傳奇式的人物悉數到場,那天的“大佬”陣容讓那些年輕人很受鼓舞。四、五十位新畢業(yè)的大學生因為敬畏全程一聲不敢吭,仔細聆聽著領導的每一句講話。
致歡迎詞的時候,錢三強專門強調,當時那批分配到物理所的年輕人,不光有學放射化學和核物理專業(yè)的,還有一些工程學校畢業(yè)的學生。他說希望這些非核專業(yè)的學生不要有思想顧慮,因為從事原子能事業(yè),什么專業(yè)的人才都是需要的。他說:“你們不要以為參加原子能事業(yè)以后,自己原來的專業(yè)就荒廢了,事實上你們學得還遠遠不夠……”錢三強的一席話讓在座的同學們一下子信心滿滿,大家拋開所有的思想包袱,開始踏踏實實地投入工作。
▲ 錢三強與何澤慧
04
— 何澤慧為他們削了一個蘋果 —
回憶起當年那個盛大的歡迎儀式,周永茂對很多細節(jié)都記憶猶新。座談會環(huán)節(jié),他跟另外兩位學機械的交大同學坐在一起。這時,一位衣著樸實卻很有內涵的中年女士過來跟他們三個人坐在了一起。那位女士很隨和地跟他們聊天,完全不涉及原子能專業(yè)的事,中間還為他們三位一人削了一個蘋果。整個過程讓他們感覺特別輕松愉快,也沒想到問問那位女士的姓名。等到歡迎儀式結束以后,周永茂他們才知道,原來跟他們座談的那位女士正是錢三強先生的夫人何澤慧,頓時他們倍感溫暖和感動。
05
— 赴蘇學習那兩年 —
1956年10月,周永茂一行四十多人齊赴蘇聯學習。盡管在國內已經學習了一些俄語,但是直接聽課還是有困難的,因此在俄羅斯的前半年,周永茂他們沒有上課,而是專門進行語言訓練。1956年正好趕上在蘇聯舉辦的世界民族青年聯歡會,學校安排周永茂他們專訓班的學生也去參加。那段時間他們有機會聽到各個民族的音樂會,觀看各種各樣的舞蹈。更幸運的是他們還去了不少地方,從莫斯科出發(fā)向北到里加,然后南下到基輔,一路走著不住地跟人聊天講話,增長見識的同時語言關也過了,等回到莫斯科的時候就開始正式上課了。
課程安排得很緊湊,內容非常豐富,一年大概有16門課。周永茂他們每天都淹沒在課程中,學業(yè)壓力比較大,幾乎沒有課余時間去做別的事情。一年之后,結束了所學的課程,每一個同學還做了一份畢業(yè)設計。正式畢業(yè)之前,周永茂他們核動力專業(yè)的十個人被安排到蘇聯第一原子能發(fā)電站實習了一個月,畢業(yè)時他們都拿到了莫斯科動力學院授予的工程師證書。
06
— 回國后被委以重任 —
1955年10月,經中央批準,選定在北京西南遠郊坨里新建一座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新基地(代號為“六〇一廠”),并將蘇聯援建的“一堆一器”放在這個基地中。從1956年5月到1958年7月,僅僅用了兩年稍多一點的時間,一座新的原子能科研基地就在昔日荒灘田野上奇跡般地屹立起來了。
▲ 原子能科學研究新基地
1958年7月底,回國后的周永茂來到中關村的物理所報到,卻被告知物理所本部已經搬到房山坨里。收拾好自己遺留在中關村的鋪蓋和學習資料,一輛敞篷卡車就把他們拉到了坨里基地?;氐皆豪?,周永茂被分配到101堆工作。
當時蘇聯援建的101堆已經安裝完畢了,周永茂去的時候正趕上冷調試。101室的總工程師兼主任連培生接待了周永茂,跟他說101堆馬上就要運行了,重水管路很重要,等一運行有了放射性就進不了人了。重水管就是反應堆的主回路管是非常關鍵的部位,周永茂在蘇聯第一核電站實習時他們都不被允許去看反應堆底下的系統(tǒng)。周永茂深知機會的來之不易,接到任務后馬上帶了一堆資料去往管路房間,在那待了整整三天,仔細地研究管路的走向、連接、布局等,第四天反應堆就開堆了。
07
— 梅蘭芳時隔多年登臺演出 —
1958年9月27日,原子能所舉行了盛大的“一堆一器”移交慶典。當天的主會場就設在101堆南面的廣場,陳毅元帥剪彩,聶榮臻元帥發(fā)表講話,很多科學家都親臨現場,場面非常宏大。晚上,錢三強所長還專門邀請他的老朋友梅蘭芳在生活區(qū)廣場唱戲。沒有禮堂,就在南區(qū)踢球的廣場上用竹子和板條臨時搭了一個臺子。那天晚上的廣場可謂燈火輝煌、人山人海,除了原子能院的職工,周邊幾個村子的農民也在民兵的帶領下趕來觀看梅蘭芳先生的演出,對于他們很多人來說都是平生唯一一次親眼見到梅蘭芳。
▲ 我國第一座重水反應堆和第一臺回旋加速器
梅蘭芳先生演了整整一個晚上,唱了好幾出戲。當時梅蘭芳已經五十多歲了,扮演楊貴妃時其中一個身段需要他往后側倒去扮喝酒,以梅蘭芳當時的身體條件去完成這個動作是非常不容易的,這個細節(jié)讓臺下的周永茂深深為之動容。事實上當時的梅蘭芳已經很長時間不登臺表演了,但出于對國家原子能事業(yè)的期望以及與錢三強先生的深厚友誼,他親自來到了原子能所,用自己的演出為“一堆一器”的建成移交表示祝賀,表達他愿意參與到國家原子能事業(yè)中去的深厚情感。
08
— 圖書館里日積月累的沉淀 —
“一堆一器”建成移交,四〇一人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光榮。繁華過后,終歸平靜。最早的加速器和反應堆是蘇聯人援建的,但是在此基礎上怎么樣開展工作,怎么樣去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這全部都得依靠四〇一人自己去摸索。沒有老師帶路,唯有自學成才——圖書館就是最好的見證者。那時的四〇一人白天在實驗室忙碌,晚上又轉戰(zhàn)圖書館學習。圖書館里經常座無虛席,每天晚上燈火通明直至深夜。
在周永茂的記憶中,當時很有價值的一份資料就是1956年和1958年舉辦的兩屆國際日內瓦會議的論文。在那些論文里可以找到有關核動力的信息,可以找到有關反應堆和加速器應用的信息。周永茂一次借書就能借到十多本,看完之后馬上又去借新的,這些扎實的知識儲備正是他后來開展研究取得成果的源頭。
從1958年中國進入原子能時代開始,一甲子的時光倏然而過。這其中的艱辛,這其中的榮光,只有經歷過的人才體會得更深。若問這偉大的成就歸功于誰,只能說歸功于那個時代,歸功于當時千千萬萬與原子能事業(yè)有過交集的每一個人。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