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老王還是小王,剛剛大學畢業(yè),正年少輕狂,于是鼓起勇氣寫作了這篇文章。現(xiàn)在看來,曾經(jīng)的我對槍械的認識并不到位,寫作手法也很稚嫩,唯獨記憶依然可口、激情依然新鮮。又到了高考報志愿的季節(jié),于是我把這篇文章再次發(fā)表出來,為母校宣傳一下。
這篇文章發(fā)表于2015年的《兵器知識》上,也曾在輕兵器愛好者發(fā)表過。如果你看到過類似的文章,感覺十分熟悉,大可不必驚訝。本次更新中,該文章分為上、中、下三篇投放,每日一更,歡迎閱讀。
有坂九九步槍
小王接觸的栓動步槍里面,印象最深的就是有坂九九了。之所以印象這么深,首先是因為知道這個槍很值錢。聽說,早期帶單腳架型號的有坂九九,可是賣出過20萬美元的天價的!其次是這個槍設計得太好。小王接觸過4款栓動步槍(后來又接觸了很多很多),就分解的角度看,有坂九九遠遠地把它們拋到了后面。
有坂九九槍機的分解不需要額外的工具,甚至不需要太大的力氣。分解步驟簡單、容易學、不容易出錯、夾手。而中正式、53步騎槍、M1903的槍機分解就可以用痛苦形容了,還出現(xiàn)過一次課下來,沒有一個人能拆完的尷尬情況。究其原因,很多栓動步槍的分解過程都太費力,分解方法雖然精巧,卻十分怪異,不容易想象,容易脫離人的直覺范圍。而有坂九九的分解就給你一種“本來就該這樣”的感覺。
其實有坂步槍還是師出毛瑟98的產(chǎn)品,基本結(jié)構(gòu)沒有什么大變化,但就分解過程來說,有坂步槍要強太多了。小王認為,分解過程能體現(xiàn)設計團隊的用心程度。此外,有坂步槍上的防塵蓋是一個十分好設計。一些說法認為,真有大風沙時,這個防塵蓋防不了塵土,沒風沙時候還會造成動作不順暢,是一個十足的敗筆。但就小王的感覺來說,這個防塵蓋非常不錯。首先,沒了防塵蓋步槍一樣正常工作,多了一層隔沙隔汗的設計有什么不好呢?其次,拆掉防塵蓋的非常容易、也很快,并不礙事。其三,也許防沙效果不咋地,防塵蓋的防臟效果還是有的。
槍機保養(yǎng)中都要涂潤滑油,而潤滑油一旦沾灰塵,再加上一些火藥殘渣,就很容易變成油膩、黏黑的泥垢。比方說M1903的槍機,小王第一次拆開的時候就是一手臟污垢,又臟又臭,后來還用耳勺在槍機邊角摳了半天,最后實在摳不完放棄了,而有坂九九的槍機內(nèi)部就十分干凈。其四,就小王的幾次操作來看,這個防塵蓋絲毫沒有影響動作的順暢。
△ 有坂九九式步槍的銘文特寫,最難得的是,很多有坂九九式機匣上代表天皇的菊花都被搓掉了,而這只槍上天皇的菊花依然是完整的。換而言之,這支九九式是被繳獲的
△ 右一為81-1步槍,右二為中正式步槍,右三為有坂九九,右四為較早批次的95式步槍
△ 這只M1903已經(jīng)不完整了,槍托銘牌上有“西南第一工業(yè)學?!弊謽?/p>
烏齊沖鋒槍
槍械專業(yè)教材上給烏齊沖鋒槍的評價頗高,但小王對它的印象并不好。這家伙比我想象中大很多,尺寸和打開槍托的79沖接近。其次這款槍很沉很沉,比M16步槍都沉重。由于采用T型布局,烏齊的扳機手感也很一般。此外,烏齊的握把保險太硬、手感過差。第一次接觸烏齊時,我裝好了槍,發(fā)現(xiàn)拉不動拉機柄,重新拆裝幾次后都找不出原因,后來才發(fā)現(xiàn),是右手握握把保險的力量太小了,導致無法拉動拉機柄,而不是裝配過程中除了錯誤。
烏齊沖鋒槍的槍管通過螺紋鏈接在機匣上,但槍管是常拆常裝的動配合,拆裝完必然會有零點漂移。相比之下,56式、M16的槍管也是螺接在機匣上的,但一旦接好后都不會再拆裝,也不會引起變動,等效于固定在機匣上,不存在零點漂移。沖鋒槍本身精度不高,零點漂移并不嚴重,但這種方式拆裝后或多或少都有精度問題。此外,烏齊沖鋒槍采用了T型布局,沒辦法握彈匣,而護木本身就是一層鐵皮,小王很好奇護木熱了以后左手放在哪里放比較好。
雖然這款槍有很多亮點,比如包攏式槍機可以縮短長度并且減輕炸膛帶來的危險,T型布局在當年獨樹一幟,機匣加強筋客串容沙槽,風沙環(huán)境下可靠性好。但就接觸的幾次看,烏齊槍給人的感覺并不好。彈匣釋放鈕布置的位置不方便。折疊槍托用起來也比較難操作,但夾手夾頭發(fā)的能力首屈一指。
但烏齊上最奇特的地方,是它的很多部分都做的很結(jié)實,即使是一些根本不受力的地方,鋼板都做的很厚,也許是當年以色列太急于讓這個帶有民族自豪感的槍入役而沒來得及做太多的減重措施吧。但考慮到當年的內(nèi)外環(huán)境,以色列人能設計出這個匠心獨具的產(chǎn)品,也算是十分的不容易了。此外沖鋒槍中,烏齊沖鋒槍上的銷子是比較好裝的,比較短粗、不容易變形、容易對準安裝,不像85式?jīng)_鋒槍的銷子,雖然有一定的防脫落功能,但由于比較細長,卻不太好裝。
△ 第一排自左到右依次為烏齊沖鋒槍、85式微聲沖鋒槍、79式輕型沖鋒槍、第二三四排依次為85式狙擊步槍、95式突擊步槍、85式輕型沖鋒槍,可見烏齊一點都不短呢
△ 烏齊機匣的加強筋兼有容沙槽的作用,這種設計是很有特色的
M1911A1,BDA以及轉(zhuǎn)輪手槍
自動手槍里面M1911A1也留有很深的印象。M1911的握把保險很舒服,手感很輕并且行程很短,給人一種若無若有的感覺,沒有什么存在感。如果說烏齊的握把保險給你一種必須留意的感覺,M1911上就完全不用在意了,兩款槍上一樣的機構(gòu)卻設計得如此不同,一個是舒服,一個是則十分讓人不爽。M1911A1的握把很粗大,我自己握持十分吃力,一些女生根本握持不住。它的空倉掛機布置的位置不大好,拇指基本上別想碰到,彈匣釋放鈕位置也只能算是湊合,但都做的比較大,做工精細,手指去撥觸的時候沒有刺痛感,這點上它比54手槍好得多了。小王曾經(jīng)咨詢過一位海外華人,他告訴小王:他的手也很小,為此他會買一只雙面保險的M1911,左手持槍,方便撥動保險,這樣就方便的多了。小王試過以后發(fā)現(xiàn)確實如此。左手用M1911A1的話,所以按鈕都變得不是一般的舒服,遠遠好于右手持槍,這也算是意外發(fā)現(xiàn)了,但國人右手持槍就有點慘了。
△ 兩只M1911A1,雖然年代久了,但這兩只槍都不怎么生銹
△ 54/51手槍的觸感要比M1911差不少
手槍中BH-DA留下來的印象也很深。BH-DA是80年代,F(xiàn)N公司在BHP基礎上開發(fā)的單-雙動版的版本,采用14發(fā)雙排單進彈匣。相比于遍地都是的BHP,BH-DA算是比較稀少了,至少在國內(nèi)如此,因此能在選修課中遇見十分的意外。這款槍的人機就不是一般的好了。它的握把很瘦,厚度也不大,握持起來十分舒服。這在國外手槍里面是十分難得的。同時它的空倉掛機、彈匣釋放鈕的布置位置都十分的舒服。遠遠不是54、M1911A1這些手槍能相比的。
相比于M1911A1,BH-DA的分解要沒“玩頭”得多。它的不完全分解很簡單,不完全分解完零件數(shù)遠遠少于M1911A1,這么少的零件根本體現(xiàn)不出拆裝的水平。M1911A1的分解要拆復進簧帽、組裝時要對鉸鏈孔,而BH-DA上復進簧帽、槍口帽直接和套筒做成了一體的,十分好裝,不好裝配的鉸鏈機構(gòu)也變成了幾個斜面,沒有了孔對準的問題??傊琈1911A1的分解需要學好久,即使會了組裝時候也不好對準,組裝時候摩擦也多也大。BH-DA則是基本上一學就會,不會出錯。
△ BH-DA手槍,也有人叫它BDA
此外,M1911A1要裝配的零件較多。也許是生產(chǎn)年代久了,用得也久了,M1911A1裝好以后總有一些奇怪的故障,往往需要“一拍靈”的幫助才行。小王猜想,那么小空間內(nèi),不完全拆裝的零件過多,產(chǎn)生的磨損、摩擦必然也會多。零件之間出現(xiàn)干涉的可能也多,這就造成了M1911A1拆裝過程的不順暢。經(jīng)過實際的對比,M1911A1的不完全分解及組裝要在一分鐘左右,裝的不順暢了時間更長,而BH-DA則在20秒左右??偠灾?,M1911A1拆裝有玩頭,但BH-DA則是進步得多了。
小王對轉(zhuǎn)輪手槍一直沒有什么好感。因為轉(zhuǎn)輪手槍閉氣不嚴格,同樣裝藥下威力小,彈容量少,并且不安全,彈槽不僅漏氣可能吹疼或者割傷手指,也增大了尺寸。一般手槍的彈匣多緊緊排列在扳機之后,導致了其必然有扳機連桿,這就造成了許多手槍的扳機手感只能算湊合,特別是一些單-雙動手槍,打雙動時扳機特別的不舒服。然而,轉(zhuǎn)輪手槍的扳機力更糟糕。你想打得快,必然是全程打雙動,雙動狀態(tài)下扳機行程長、力量大,扳機力隨行程的增大十分不均勻,越接近擊發(fā)時力量開始突然性的增大,十分難以控制。無論是接觸的2只S&W轉(zhuǎn)輪。還是日二六式轉(zhuǎn)輪都是如此。
最糟糕的是,實際接觸中發(fā)現(xiàn),由于轉(zhuǎn)輪手槍扳機太難操作,打得急的話,手掌過度使勁,槍械的瞄準基線都在晃,手感完全沒法和自動手槍比(雖然自動手槍也很一般)。小王水平的確不高,但通過拆槍課上許多人的表現(xiàn)以及與其他手槍的對比,可以明顯看出轉(zhuǎn)輪手槍操縱起點更高、更難以控制。所以小王一直不贊成一些把轉(zhuǎn)輪手槍推廣作為基本自衛(wèi)手槍使用的做法——要配備自衛(wèi)手槍的人員一般都不怎么用槍,突發(fā)狀態(tài)下使用這么難操作的槍,很可能只能聽個響聲了。
此外,日軍的二六式轉(zhuǎn)輪給了小王重新認識轉(zhuǎn)輪手槍的機會,它完全顛覆了轉(zhuǎn)輪手槍高可靠性的印象。雖然這只二六式轉(zhuǎn)輪只剩下殘骸了。這只二六式渾身的刀痕、糟糕的表面工藝、差得離奇的扳機手感、體積大重量大,完全顛覆了我對二戰(zhàn)日本槍械設計精致的形象,簡直就是黑作坊的產(chǎn)品。以至于一開始小王死活不相信這是日本槍械,直到看到銘文才相信。后來查詢了不少資料,發(fā)現(xiàn)評價大同小異,都認為其做工粗糙、體積奇大、可靠性在轉(zhuǎn)輪手槍里比較低。也不知當年日軍為何開發(fā)了這樣一款槍械。但考慮到整個二戰(zhàn)中,日軍的其他手槍的表現(xiàn)也十分糟糕,也就可以理解了。無論是轉(zhuǎn)輪手槍還是自動手槍,要保證工作可靠,最好的方法就是保證加工質(zhì)量,否則任何設計都是白搭。
△ 日制二六式轉(zhuǎn)輪手槍,這把槍的體積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
未完待續(xù)
作者@沛青
本文由《曉槍》編輯&發(fā)布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