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遞位于黟縣城東8公里,原名西川,又稱西溪,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間,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西遞的明清古建筑群是我國徽派建筑藝術的典型代表,至今仍完好保存著120幢明清邸宅。
第一次去西遞是在三年前早春的一個下午,下了黃山跳上一輛中巴直奔西遞而去,一路上卻一直回味著黃山的秀麗與壯美,在不知不覺中卻錯過了一段美景。
到得西遞,仿佛進入了另一個世界,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悠悠地矗立在太陽的斜暉中,似沉默、似幽嘆,仿佛又是在傾訴著什么,就這樣靜靜地在門前清清的河水里立成倒影,這一立不知是多少年,這一立不知感動了多少文人騷客,這一立便成了一道無價的風景。
徜徉在西遞窄窄的小道中,偶爾會與肩挑雙擔的村民擦肩而過,你與他笑笑,他也與你憨憨地笑笑,也偶然能看到裝扮素雅的小媳婦在河邊搓洗著什么,還能聽見小道盡頭傳來的孩童的嬉鬧聲,淳淳的民風浸染著每一個感覺細胞。
走著走著,卻驚訝地發(fā)現(xiàn)一些民居建筑的門額、樓額上至今還留有“桃花源里人家”的石刻、木刻,仔細端詳著那精致的刻紋,遙想當年陶公是否在此隱逸,回來后查閱資料,卻發(fā)現(xiàn)正有不少資料在論證今天的西遞應該就是當年的桃花源。“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何等恬淡悠閑的生活,“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又是這般靜謐安然,今天的西遞依然保留著這種遠離塵囂和世俗的清高。
在粗粗地走了一圈后我開始細細地品味西遞明清古建筑的遺韻:那潔白的馬頭墻、黝黑的屋脊瓦,參差錯落、檐牙高啄,或毗連而建,或獨立而筑,那黑與白的對比,虛與實的映襯,光與影的和諧,依勢而建的布局與自然環(huán)境的統(tǒng)一,磚雕、木雕、石雕的靈巧運用,使徽州民居既沒有北方宮殿的金碧輝煌,也不似江南名園的光彩奪目。這批建筑在滿足主人生活需要之際,又透出幾多文化氣息,在炫耀徽商尊榮的同時萌發(fā)出幾分儒雅、幾分恬淡、幾分閑適。先人們肯定未曾先知,他們在經(jīng)意或不經(jīng)意之間營造的這些建筑卻成就了不打算成為名勝的名勝。
閱讀西遞,能讓人在浮躁中趨于平靜,也許這就是西遞的力量,也是西遞徽州古民居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