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文學作品中,思鄉(xiāng)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思鄉(xiāng)則常常要伴隨著懷遠,就是用心靈去感念、去安撫遠方的人,這是一種細膩的情感,是一份博大的情懷。因此,“懷遠”作為文學詞匯出現(xiàn)的很早,文獻資料顯示,至少在春秋末年就已經使用了。
那么,“懷遠”一詞與行政區(qū)域相關發(fā)生在什么時期呢?發(fā)生在南宋。當光陰如同千里長淮的水流奔涌到元朝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的時候,“懷遠縣”作為行政區(qū)域的名稱正式誕生。迄今為止,她神奇地被連續(xù)稱用了726年。
懷遠縣人杰地靈,是一個有著眾多傳奇故事的蚌埠市轄縣。上古時代,三皇五帝之一的大禹就是懷遠人。他為了替部落治水,曾三過家門而不入。其中的一次是他治水時路過自己的柴門,聽到有嬰兒的哭聲,那是他的妻子涂山氏剛剛生下孩子,他為了完成治水任務,僅僅向家中行了一個大禮,就和部落成員匆匆奔赴治水現(xiàn)場。
這些飄渺的上古神話和傳說,往往會通過考古予以證實。我在前往懷遠縣采風的行程中,在即將到達懷遠縣城的時候,恰好遇到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正在涂山南麓,淮河東岸的禹會村實地考察。禹會曾是大禹會諸侯的地方,因此,禹會這個小地名被使用的近乎地老天荒,禹墟遺址當然有資格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了。
離開禹會村繼續(xù)前行,經過大名鼎鼎的懷遠縣石良道骨科醫(yī)院,再跨過荊涂大橋,就到了大禹治水曾經路過的荊山。
荊山,一座非同尋常的花崗巖小石山,盡管它只有258米的高度,卻向四方傳播著一段令人唏噓的寓言故事,故事的主角是春秋時期的楚國人卞和。
話說卞和在荊山上伐薪時得到一塊美玉的原石,于是將此塊璞玉獻給楚厲王。楚厲王讓宮里的玉石匠鑒別,玉石匠說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厲王認為卞和有意欺騙他,就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左腳。
楚厲王的弟弟楚武王掌權后,卞和再次獻玉。武王又命令玉石匠鑒別,匠人還說只是一塊石頭。武王又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右腳。
兩次忠心耿耿的獻玉卻換來了悲慘的結局,卞和就在荊山腳下抱璞而泣,酸楚的淚水流盡了,又開始聲聲泣血。剛剛執(zhí)權柄的楚文王路過此地,聽到陣陣凄苦的嗚咽聲,就派人前去問詢原委。事情的來龍去脈很快便天下大白。
文王命人琢磨這塊璞玉,里面果然像卞和所言的那樣是奇珍異寶,經過切磋后,搖身一變?yōu)閶D孺皆知的稀世珍寶“和氏璧”。這塊和氏璧在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后,被雕刻成受命玉璽,成為皇權的象征。而卞和當年抱璞而泣的巖石,就是今天我即將到達的一處文化遺跡,位于荊山東北麓的抱璞巖。
抱璞巖又叫做卞和洞,傳說卞和曾抱著璞玉在此洞躲藏。洞由巨大的鵝卵石形狀的許多塊巖石,經過天工之手巧妙地搭設而成。其中的一塊巨大巖石與其他卵狀的巖石截然不同,形似一只倔強的引頸奮力向山坡上爬行的烏龜,或者說是失去雙腳的卞和正背負著璞玉,在固執(zhí)地向賞識這塊美玉的人的面前爬行。
龜石的周邊是圓滑而碩大的花崗巖卵石。來到洞中,涼意即刻掃走了身上的暑氣卻靜靜地沒有絲毫風聲。太陽的耀眼白光和卞和一樣固執(zhí),千百年來,從巖石隙縫中晃晃地射下,從來不發(fā)生點滴的偏差。當年藏身此處的卞和也許會挪到其中的一束陽光里吧?也許來暖一暖他冰涼的身體和凄涼的心房,來等待美玉被賞識琢磨的那一天。
三朝不遇待如何!他把真理堅持到底并為此而準備隨時犧牲的決心,著實令人慨嘆。
站在卞和洞口向東面眺望,不遠處便是水袖一樣舒展的千里淮河,而卞和洞口的下面約20米處,就是選址于山坡上的懷遠一中的南校區(qū)。因為坐落淮河西畔,懷遠一中的前身在解放前曾一度叫做淮西中學。那里面遺留著一些教會建筑,這是懷遠縣的又一處重要的文化遺跡,值得流連。
毋庸置疑,歷史具有不可分割的連續(xù)性,我一直在強調不能讓中華歷史斷章。即便是被外強凌辱的的不堪回首的凋敝年代,也應該直面慘淡,秉筆記錄,以警醒后人。
這要說到清宣統(tǒng)元年(1909年)的中國,是年10月,清朝洋務派領軍人物張之洞去世,而革命派的孫中山自英國赴美國籌款,擬要推翻封建的清王朝。
這時的懷遠縣城來了一位美國人,他是美國基督教長老會牧師羅路南的父親威廉先生。經過現(xiàn)場勘探,他在衙后街西門崗的南側,也就是懷遠一中南校區(qū)內,創(chuàng)辦了民望醫(yī)院和民康醫(yī)院。分別收治男、女病人。兩座醫(yī)院之間有同濟橋連接。
走進一中南校區(qū),現(xiàn)存的7棟教會建筑群依次進入視野。首先看到的是迎曦樓,這個名稱是現(xiàn)在加給它的。迎曦樓是教會建筑中的一棟,它和其他六棟教會建筑分別掩映在蒼松、桂花、銀杏之間。尤其是桂花和銀杏樹,沒有百年的時間,絕對長不成那粗大的枝干,肯定撒不開那寬闊的樹冠。這些教會醫(yī)院的建筑多為青磚墻,翹屋角,頗具古典韻味,都是中西合璧式的。看來,不管中西碰撞是否陣痛,有交流勢必產生文化互融。
據(jù)說教會醫(yī)院是當時皖北地區(qū)醫(yī)療水平最高的綜合性醫(yī)院。因此,1949年12月,東南醫(yī)學院及其附屬醫(yī)院從上海遷來懷遠,進駐該院,是為安徽醫(yī)科大學的前身。
2000年,這里成為懷遠一中的南校區(qū)。
南校區(qū)與北校區(qū)僅隔一條衙后街,在北校區(qū)內還有4棟教會建筑。這4棟樓建于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是年,在我國河南安陽發(fā)現(xiàn)了甲骨上刻有文字,稱之為甲骨文,被英、美人低價購買,從此大量流失。是年,美國基督教長老會牧師柯德義來懷遠城傳教,在衙后街的北側,也就是懷遠一中北校區(qū)內創(chuàng)辦了含美學堂。該校的建筑從西向東依據(jù)山坡的坡度曲線建成。
走進北校區(qū)大門左拐,一片植翠撲面而來,那4棟含美學校的建筑遺存就遮避在扶疏的花木叢中。仿佛還能看到當年那誰的青春身影在瞬間閃動。
教會學校的宗教色彩強烈。不過,在五·四運動和歷次學生運動地沖擊下,它越來越本土化。遺存的含美學校建筑有小西樓、中樓、花廳等共計4棟,還有后來為保護那塊紀念建校的石碑而建造的壁亭。
通常而言,歷史需要記錄每一個年份,甚至每一天。因為事件的車輪需要日積月累地碾壓才能形成一條連續(xù)的歷史之轍。此處需要把民望和民康醫(yī)院,以及含美學校等教會建筑放到那個時代里去看,我們應當溯歷史之河去了解那一段特殊的時光。
為這段時光佐證的是一個貼有孫中山頭像的民國信封,郵戳日期為民國廿八年(1939年)。信封用流暢的英文書寫,收件地址是美國,寄件地址在懷遠,這是身處懷遠的美國人寄往美國的國際實寄封。它被我的朋友千紙鶴所收藏。
1938年懷遠淪陷,國民黨軍隊退往縣北胡口子一帶,縣政府及其所屬機關在高鳴謙縣長的率領下移駐西南鄉(xiāng)的耿村。
為了逃避日寇的肆意蹂躪,來不及逃走的縣城部分百姓就背著財物,驚慌失色地躲進了教會辦的醫(yī)院、學校和教堂里,由美、意傳教士等人員出面維持,叫作難民區(qū)。
難民區(qū)在懷遠城有兩處,一處在西門崗美國基督教會辦的淮西中學(懷遠一中),一處在邱家巷意大利人辦的天主教堂(縣醫(yī)院門診部)。
在1939年5月,也就是千紙鶴收藏的實寄封寄出前后的那段時間,面對侵華日軍的日益猖獗,一批富有愛國心的懷遠青年和農民,紛紛拿起武器保家衛(wèi)國,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浴血戰(zhàn)斗。
是時,彭雪楓率領的新四軍游擊支隊進入懷遠,先后打擊了常家墳、老西門等敵偽據(jù)點。
老西門的敵偽據(jù)點,應當是指位于荊山西部余脈的以日軍炮樓為標志的一片區(qū)域,這座炮樓高三層。在我見過的所有碉堡炮樓里面,它是保存最完整,建造最有型,用料最考究,同淮南巢湖等地區(qū)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相比,它也是保護級別最低的——懷遠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沿著炮樓西巷向山坡上走,不多時就會在一片拆遷瓦礫中看到這座日軍遺留的炮樓。幸虧懷遠縣保護得力,這處日軍犯罪遺址才沒被追求眼前實惠的居民拆除建房。
五月的陽光暖暖的,照在炮樓南邊的那棵椿樹上,緊挨著炮樓東面的一棵石榴樹叢正零星地開著火紅的花朵。遠處的高層建筑鱗次櫛比的形成了排山倒海之勢,壓向這里。新中國發(fā)展的速度日新月異,曾經小小的懷遠城已經今非昔比,僅從她與荊山的距離關系就可管中窺豹可見一斑了。解放前,荊山是她的邊界山,現(xiàn)在,荊山是她的城中山。
過去的民族苦難好像離我們越來越遠了。還有沒有人能夠感受到那咔咔的馬靴聲帶來的毛骨悚然?還又沒有人能夠感受到那雪亮的刺刀帶來的心驚膽寒?
我在留步老西門炮樓的時候,看到一個兒童在那里玩耍,還有一位成年男人在炮樓旁觀望,交談后才得知,他今年57歲,是第一次來看炮樓,好了瘡疤不能忘了痛呀!他說這座炮樓是葛家灣人建的,當然是被抓苦力抓來的,他說老西門東北方向有一處建筑工地,那里面還有一座毛主席照壁。
這座工地顯然管理嚴格,需要持證進出。他對門衛(wèi)說我是來宣傳懷遠縣的,想看看毛主席照壁。進入工地后,遠遠地望見一座照壁與塔吊一起挺立在陽光下,周邊是彩旗飄揚。文革時期,這座十余米高的的毛主席照壁落成的時候,應當也是彩旗飄揚的吧?應當還有聞名遐邇的花鼓燈表演吧?應當有人在拿著紅寶書招手吧?
離開工地,經過門衛(wèi)的時候,我說開發(fā)商沒把這處照壁拆除,真有眼光!57歲說開發(fā)商哪有什么眼光?是縣政府不許拆!
懷遠縣,這個名稱被連續(xù)稱用了726年的市轄縣是有眼光的。千百年的文化熏陶不僅讓她人才輩出,還讓她深深知道各種歷史遺跡的重要性。這些歷史遺跡雖然面目不同,雖然有黑白之分,但是一旦成為歷史遺跡,它就會發(fā)揮文物的積極作用。
亦如我們保護秦兵馬俑,并不是要回歸戰(zhàn)國時期那烽火連天的歲月,也不是支持去焚書坑儒,更不是對獨裁者的佩服。亦如我們把殉葬的墓室建成博物館,并不是要去恢復那殘忍的尊卑制度。亦如我們把侵華日軍的炮樓辟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并不會懾于誰的強權,也不是在挑逗民族情緒。
我們保留歷史遺跡,是為了見證民主的發(fā)展進程,是為了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是為了培育泱泱中華的民族精神。如果有時間,請您來留步懷遠縣,這座依山傍水的小城有幾處地方令人流連......
《懷遠縣:這些地方令人流連》 2017.5.6
作者:崔小紅,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