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醫(yī)劉醫(yī)生
五味的本義是指藥物的真實滋味。由于藥物“入口則知味,入腹則知性”,因此,古人將藥物的滋味與作用聯(lián)系起來,并用滋味來解釋藥物的作用,形成了五味理論。
藥性的五味,是指藥物有辛、苦、甘、酸、咸五種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療作用。有些藥物還具有淡味或澀味,因而實際上不止五種。但是,五味是最基本的五種滋味,所以仍然稱為五味。
辛味藥
辛,“能散能行”,即具有發(fā)散、行氣、行血的作用。一般來講,解表藥、行氣藥、活血藥多具辛味。因此,辛味藥多用治表證及氣血阻滯之證。如蘇葉發(fā)散風寒、木香行氣除脹、川芎活血化淤等。具有芳香氣味的辛味藥,除有能散、能行的特點之外,還分別具有芳香辟穢、芳香化濕、醒脾開胃、芳香開竅等作用。
紫蘇
木香
川芎
苦味藥
苦,“能泄、能燥、能堅”,即具有清泄火熱、泄降氣逆、通泄大便、燥濕、堅陰(瀉火存陰)等作用。一般來講,清熱瀉火、下氣平喘、降逆止嘔、通利大便、清熱燥濕、苦溫燥濕、瀉火存陰的藥物多具有苦味。苦味藥多用于治熱證、火證、喘咳、嘔惡、便秘、濕證、陰虛火旺等證。如黃芩、梔子清熱瀉火,杏仁、葶藶子降氣平喘,半夏、陳皮降逆止嘔,大黃、枳實瀉熱通便,龍膽草、黃連清熱燥濕,蒼術(shù)、厚樸苦溫燥濕,知母、黃柏瀉火存陰等。
黃芩
梔子
杏仁
甘味藥
甘,“能補能和能緩”,即具有補益、和中、調(diào)和藥性和緩急止痛的作用。
一般來講,滋養(yǎng)補虛、調(diào)和藥性及制止疼痛的藥物多具有甘味。甘味藥多用于治正氣虛弱、身體諸痛及調(diào)和藥性、中毒解救等幾個方面。如人參大補元氣,熟地滋補精血,飴糖緩急止痛,甘草調(diào)和藥性并解藥食中毒等。
人參
熟地
甘草
酸味藥
酸,“能收能澀”,即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一般固表止汗、斂肺止咳、澀腸止瀉、固精縮尿、固崩止帶的藥物多具有酸味。酸味藥多用于治體虛多汗、肺虛久咳、久瀉腸滑、遺精滑精、遺尿尿頻、崩帶不止等癥。如五味子固表止汗,烏梅斂肺止咳,五倍子澀腸止瀉,山茱萸澀精止遺以及赤石脂固崩止帶等。
五味子
烏梅
咸味藥
咸,“能下、能軟”,即具有瀉下通便、軟堅散結(jié)的作用。一般來講,瀉下或潤下通便及軟化堅積、消散結(jié)塊的藥物多具有咸味。咸味藥多用治大便燥結(jié)、瘰疬痰核、癭瘤、痞塊等證。如芒硝瀉熱通便,海藻、牡蠣消瘰散癭,鱉甲軟堅散結(jié)等。
牡蠣
甲魚
海藻
淡,“能滲、能利”,即具有滲濕利水的作用,故不少利水滲濕的藥物都具有淡味。淡味藥多用治水腫、腳氣、小便不利之癥。如薏苡仁、通草、燈心草、茯苓、豬苓、澤瀉等。
澀,與酸味藥的作用相似,多用治虛汗、泄瀉、尿頻、遺精、滑精、出血等癥。如蓮子固精止帶,烏梅斂肺澀腸等。
藥物的味往往單味者少,多數(shù)藥物具有幾種味。此外,每種藥物都同時具有性和味,因此必須將兩者綜合起來,才能準確地辨別藥物的作用,從而很好地掌握藥性,正確用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