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與書法的關系:邏輯鏈條與關節(jié)點
漢字與書法的關系,是書法理論、書法美學的一個“永恒”的課題。有人說,書法藝術不是寫字,這是對的;有人說,書法藝術是寫字,這也是對的。為什么?唐代張懷瓘《文字論》說:“其后能者,加之以玄妙,翰墨之道生焉?!币馑际牵趯懽掷锩妗凹又孕睢?,書法藝術就產(chǎn)生了。說書法藝術不是寫字,這個“寫字”沒有加進“玄妙”。說書法藝術是寫字,這個“寫字”加進了“玄妙”。所以這兩種說法都是對的。什么是“玄妙”?是心靈、性情、學養(yǎng)、人格、個性?!段淖终摗氛f:“不由靈臺,必乏神氣?!痹趶垜循徔磥?,是“字”、“字形”、“字勢”展現(xiàn)神采,而且是一個“字”。張懷瓘的觀點,可以稱為“一字本體論”。
寫字有“筆順”。“筆順”是正字規(guī)范。一個“文”字四個筆畫,先點后橫再撇最后是捺,這是“文”字的筆順,古今相同?!肮P順”即是規(guī)范,又是過程。筆順中加進了玄妙。點橫撇捺四筆寫完了,用筆完成了,結字完成了,字勢也完成了。用筆、結字、字勢,在“文”字書寫中不是三個東西,而是一個東西;不是三個過程,而是一個過程。欣賞“文”字是動靜統(tǒng)一,既看這個“文”字的形質和神采,又追溯它的書寫過程,誠如姜夔《續(xù)書譜》所言:“如見揮運之時”。
先賢睿智,與運筆對應的有“筆勢”,與結字對應的有“體勢”,與字形對應的有“字勢”;“筆勢”、“體勢”從屬于“字勢”,“字勢”是整體,整體優(yōu)先。識文斷字本來就是整體優(yōu)先。凡字皆有體,字體是書體的基礎。篆隸草行楷是主要字體,也是主要書體。“字勢”及“筆勢”、“體勢”,因書體而異。
漢字是漢語的一個部分。文字是語言的工具。觀賞《蘭亭序》是從“永和九年”開始的。積字成行的先后次序,是由語言決定的,不是隨便寫幾個字就可以成為書法作品,是書面語的書寫加進了“玄妙”。積字成行有“玄妙”,所以孫過庭《書譜》有云:“一點成一字之規(guī),一字乃終篇之準”,什么規(guī)、準?“違而不犯,和而不同”。
書法作品裝載著詩文,現(xiàn)在稱為“文本”。凡文本皆有文體,文體有文體的款式。手札、中堂、對聯(lián)、匾額等款式,都與文體的款式及其使用相關。豎式左行是款式的基本原則,豎式左行中加進了玄妙,就有了章法。章法另有魅力,但起決定作用的還是字勢的神采、氣韻。
一件書法作品,從整體到細微,都與語言文字息息相關。一個文本、一種書體、一種款識、一種印章、一種款式,書法作品的五個要件,都屬于語言文字的范疇。第十一屆國展提出“藝文兼?zhèn)洹保欠蠒ㄋ囆g規(guī)律的一個基本原則。筆者把張懷瓘的書法本體論簡括為三句話:藝文兼?zhèn)?、一字見心、簡易之道。其實,這就是古代書法藝術的優(yōu)秀傳統(tǒng),中華美學的精粹。
近代以來社會變革,書法藝術也有巨大的變化,總體趨向是“美術化”。從本文論題看,有三個關節(jié)點不可小覷。一是梁啟超的“最高美術論”,不提“漢字”,在當時“廢除漢文”的背景只能如此,為了拯救書法藝術。二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書法美學大討論,形成了兩個基本共識,即書寫漢字、抽象藝術是書法藝術的本質特性,同時也把書法界定為造型藝術、視覺藝術。三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文藝“現(xiàn)代派”思潮中,書法藝術沒有缺席,“現(xiàn)代派書法”作了最大膽的“創(chuàng)新”,其實這些探索中國古代都有,如南朝雜體、道教符箓等,當然意義不一樣。
經(jīng)歷了這些風風雨雨,當下的情狀是,學理上是“抽象肯定、具體否定”。在書法藝術的本質、定義上堅持“書寫漢字”,但在解析評判書法作品上卻是不“看字”。書法作品理論的四看模式盛行,看“用筆、結字、章法、意蘊”,就是不“看字”,更有甚者,極端推崇“筆法”、“線條”,片面夸張“靜態(tài)章法”,模糊書法與繪畫的界限,向造型藝術看齊。
社會上是書法藝術“大眾化”漸廣漸深?!芭f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但飛入百姓家的還是“王謝堂前燕”,一般大眾還是書法藝術的“審美盲”。書法藝術品投資的藏家大多也是“審美盲”,認名頭而不知藝術。書法藝術進入“啟蒙時代”。毛筆書法進中小學課堂是其標志。同時,改革開放、社會轉型、參入全球化,各種新觀念、新科技都會有影響,書法藝術進入“多元化時代”。
近些年熱議“展覽書法”,常常是不得要領。2013年上海的一個書學論壇上,本人作為學術點評人,向一篇專論展覽書法的作者提出一個問題:書法展覽在中國已有百年歷史,為什么在今天才成為焦點?問題不在展覽,可能是與評選、評獎相關的連帶效應。以一件作品論成敗,以一件作品的獲獎論英雄,就會出現(xiàn)了不擇手段,創(chuàng)作一件“獲獎作品”的咄咄怪事。問題的根源,還是在文化生態(tài)。
現(xiàn)在我們的文化強國目標已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中華文化繁榮,這是書法藝術發(fā)展的大格局、大趨勢。筆者近些年研究書法本體,深切認識到“三個沒有變”:一是漢字沒有變,隸變以后至今漢字仍處于同一發(fā)展階段,即“隸楷階段”;二是抽象藝術沒有變,還是“得簡易之道”;三是審美理想沒有變,傳統(tǒng)儒道釋仍然是書法審美的最高境界。所以,筆者把張懷瓘的書法本體論發(fā)掘出來,應對“美術化”。本文討論的漢字與書法二者關系的邏輯鏈條與關節(jié)點,是個人的一點認知。遵循書法本體,堅持審美理想,與文化強國戰(zhàn)略的價值導向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