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頰黑雁
若不是攝像機拍下,誰敢相信大自然竟如此殘酷,這就是生存吧!
2021-03-27 10:22
若不是攝像機拍下,誰敢相信大自然竟如此殘酷,這就是生存吧!
在大自然中經(jīng)常會有一些讓人非常意外的事情,對于一些特別喜歡去到大自然里探險的人來說,他們能夠身臨其境地體驗大自然的殘酷。若不是攝像機拍下,誰敢相信大自然竟如此殘酷,網(wǎng)友看后表示:這應(yīng)該就是生存吧,下面就帶大家來看一看吧。
自然界中,有很多動物為了能夠生存,往往需要經(jīng)過一系列的磨練,白頰黑雁就是其中一種,它們在出生后的兩天就需要接受一次非常嚴峻的生命考驗,必須要經(jīng)歷了這次考驗,它們才能夠更加堅強地活下去。
一般來說,白頰黑雁會將巢穴建立到懸崖之上,這樣就可以避免天敵的侵擾,只有這樣,它們也才能夠再次安全的生活下去,但正是因為居住位置的特殊性,白頰黑雁的出行也會變得非常的困難,在危險的時候必須要從懸崖上飛下來,這也成為了訓(xùn)練白頰黑雁飛翔的一種方式。
在白頰黑雁出生不久之后,它們的爸爸媽媽就會將其帶到幾十米高等懸崖上面,然后將其扔下,這些白頰黑雁在摔落的過程當中,必須不斷地撲騰翅膀,這樣才能夠保持身體的平衡,也只有這樣,白頰黑雁才能夠慢慢的學(xué)會飛翔。
但是總有一些白頰黑雁的運氣不是那么好,它們在衰落的過程當中就有可能撞到了半山的巖石,因此這種方式死亡率是十分之高的,不過只有通過這種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方式,才能夠讓白頰黑雁學(xué)會生活,小編覺得,或許很多時候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放手。
用生命跳崖的白頰黑雁,讓人震撼淚目!
2019-10-19 06:19
白頰黑雁身長58- 70厘米,翼展132- 145厘米,體重1400-2400克,壽命19年。羽色為漂亮的灰、白、黑色,背部色灰,面有白斑,是一種很容易識別的黑雁,頸部和胸部黑色,小腦袋純白色,有灰色條紋環(huán)繞并與非常蒼白的下體形成對比。腿和臀部是黑白雙色相雜,嘴黑色并在眼睛前形成一塊明顯的小三角。
在美麗的格陵蘭島上棲息著大量的白頰黑雁,它們白白的面頰,黑黑的羽毛,極其漂亮。當然,它們也是野獸獵殺的目標。為了躲避野獸的捕殺,它們只好把巢穴建在了懸崖峭壁之上。
一對白頰黑雁夫妻有了愛情的結(jié)晶,妻子產(chǎn)下了5枚卵,開始孵化,丈夫則在周圍警戒,驅(qū)趕其他覓食的大鳥。經(jīng)過20多天的孵化,5個小寶寶破殼而出。它們?nèi)黹L著豐滿的絨毛,僅僅幾個小時,就會蹣跚學(xué)步了。
父親和母親守護在它們身邊,看著它們跑來跑去。這讓人有些不解,爸爸媽媽怎么不去覓食喂養(yǎng)孩子呢?原來,白頰黑雁就是這樣,它們不像其他的鳥一樣叼來食物喂進小鳥的嘴里,而是領(lǐng)著孩子自己去覓食。果然,看著5個孩子能歡蹦亂跳了,它們要帶著孩子們到海邊覓食了。然而,高高的懸崖峭壁,父親母親能夠輕而易舉地飛下來,但只有絨毛的小寶寶們還沒長出飛翔的翅膀,無論如何也飛不起來,父親母親讓它們從懸崖上跳下去。望著陡峭的懸崖,小寶寶們害怕,沒有一個敢往下跳。父親母親鼓勵它們別怕,并做出樣子,率先跳了下去,然后,在下邊仰望,等待著孩子們。
看到爸爸媽媽勇敢的樣子,小寶寶們終于鼓足了勇氣,也一個接一個地跳了下去。雖然連滾帶爬,可它們成功地來到了爸爸媽媽身邊。然而,只有4個跳了下來,還有一個在懸崖邊上踱來踱去,無論如何都不敢往下跳。此時,早已覬覦多時的大鴇飛了過來,一口叼走了那只可憐的小雁。無奈的父親母親只好領(lǐng)著4個孩子覓食去了。
有時候,面臨危險,勇往直前才能覓得生路,畏縮不前就是死路一條。有時候,危險就在你我的身旁,只有具備了戰(zhàn)勝危險的勇氣,方能無所畏懼。有時候,困難與挑戰(zhàn)與生機并存,為了那一線生機,再大的困難與挑戰(zhàn)均不在勇敢者的話下。
看完淚目!生命如此偉大和不易!常常聽的很多人看天空的飛鳥,悲嘆自己不如一只鳥兒自由!你只看到鳥兒振翅翱翔,卻未曾看到它在不會飛之前的一次一次跌撞……
BBC紀錄片《生命故事》——白頰黑雁
來源:世界地理頻道 微觀察者網(wǎng)
讓幼鳥餓幾天,再“逼”它們跳崖,為什么白頰黑雁如此“殘忍”?
發(fā)布時間: 20-11-26
10:31
公元10世紀,一名綽號叫“紅發(fā)埃里克”的海盜,意外發(fā)現(xiàn)了冰島附近一塊綠油油的水草地,于是他回到家鄉(xiāng)后便跟人講:“我發(fā)現(xiàn)了一塊綠色的大陸?!?/span>
這片大陸就是“格陵蘭島”,在丹麥語中寓意為“綠色的土地”。
格陵蘭島是全球最大的島嶼,約84.7%的面積都被冰雪覆蓋,其部分冰層厚度可以達到2300米,跟南極平均冰層厚度差不多,但在格陵蘭島西部,因受暖流的影響,這片區(qū)域氣候溫和,水草豐盛。
由于格陵蘭島整體氣候環(huán)境嚴峻,大部分地區(qū)又處在北極圈以北,所以此島反而成了很多生物的天然避難所,到了夏季大量鳥類都會來此繁殖。
其中有一種鳥,在繁殖期會將巢穴筑在遠離地面的懸崖峭壁之上,在成功孵化幼崽之后,又會故意讓它們餓兩天,然后“逼”著幼崽跳下懸崖,注意不是飛,而是真真正正的跳下去,如果運氣好,就能活下去,如果直接摔死或者摔殘,那就只能“全劇終”了!
這種鳥就是白頰黑雁。
簡單了解一下白頰黑雁
白頰黑雁的身長約60厘米,體重在1400~2400克之間,羽毛由黑、白、灰三色組成,由于頭部為純白色,頸部及胸部為黑色,所以被取名為“白頰黑雁”。
白頰黑雁主要生活在河口、港口、海灣區(qū)域,它們的主要食物有嫩芽、葉、莖、植物種子等等,有時候也會吃一些農(nóng)作物,妥妥的素食主義。
幼雁在2~3年后會達到性成熟,在完成交配后,雌雁會單獨孵卵,雄雁則在巢穴附近保護配偶,當雙方出去覓食時,它們會用絨毛及雜草將巢穴遮蔽起來,如果在孵化過程中遇到外敵入侵,白頰黑雁絕不會丟下后代,它們會跟入侵者對抗到底。
不過白頰黑雁在孵化過程中出現(xiàn)入侵者的情況很少很少,因為它們會將巢穴筑在懸崖上,像北極狐等生物,很難找到并靠近白頰黑雁的巢穴。
值得注意的是,幼雁只有在孵化后的40天之后,才會逐漸掌握飛行的本領(lǐng),所以在此之前,它們選擇跳崖,是真的跳崖,而并非長輩鼓勵幼崽飛行!
不成功便成仁的幼鳥
當格陵蘭島的春季來臨時,大量鳥類都會選擇來此繁衍后代,白頰黑雁自然也在其中,它們通過長途跋涉到達格陵蘭島,匆匆吃完一些青草嫩葉之后,就會四處觀察,最終確認筑巢所在地。
根據(jù)白頰黑雁以往的經(jīng)驗,它們的鳥蛋會受到很多其他生物的覬覦,比如北極狐或者其他鳥類,所以它們會將筑巢地點選在懸崖峭壁上,陸地生物不可能前來偷吃,而其他鳥類由雄雁跟雌雁一同抵御,基本沒什么問題。
白頰黑雁每次產(chǎn)卵數(shù)量不等,基本在3~8枚左右,不在孵化期的白頰黑雁非常愛美,它總喜歡在水邊整理自己的愛羽,到了孵化期后,雌雁只有在覓食期才離開巢穴,吃完后匆匆趕回去繼續(xù)孵化,根本不會梳理愛羽,足以見得在美麗與母愛之間,白頰黑雁選擇了母愛。
在雌雁辛苦孵化20多天后,幼鳥們就開始破殼而出,但白頰黑雁跟其他鳥類不同,作為長輩,它們不會給幼鳥喂食,而是故意讓它們餓兩天。
下面就以紀錄片中關(guān)于白頰黑雁及幼鳥的內(nèi)容簡做陳述。
雌雁首先會不停往返巢穴跟崖底,它們會判斷風力以及觀察崖底的情況,比如是否存在北極狐等等,只有當雌雁覺得條件都很不錯時,它就會鼓勵幼鳥們跳下來,是真的從百米高的懸崖上跳下來!
幼鳥會在降落過程中不斷張開身體,試圖增加空氣阻力,但即便如此還是充滿著危險,第一只幼鳥在母親的鼓勵下勇敢的跳了下去,但在過程中,幼鳥身體突然撞到了巖石上,之后幾乎是不停翻滾著掉下去的,幸運的是,在磕磕碰碰中,它存活了下來。
緊接著第二只幼鳥選擇了距離地面較近的區(qū)域,但途中怪石嶙峋,風險系數(shù)更大,很可惜,第二只幼鳥在跳崖過程中撞到了一塊尖銳的石頭,并且之后還遭到多次硬物撞擊,最后不幸死亡。
緊接著最后一只幼鳥,雖然在跳崖過程中也曾被撞擊過,但幸運的是,有一片斜坡作為緩沖,使得幼鳥有驚無險的活了下來。
此時白頰黑雁來不及高興,因為幼鳥并沒有飛行能力,所以它們必須要在敵人來之前,帶著幼鳥趕緊離開,否則白頰黑雁只能看著幼鳥被吃掉!
只有當幼鳥到達棲息地并且學(xué)會飛行后,它們的處境才能稱得上安全。
當它們發(fā)育的差不多時,就需要在格陵蘭島冬季來臨之前離開,等春夏之際再回到此處做短暫的棲息。
白頰黑雁為什么要“逼”幼鳥跳崖?
就拿格陵蘭島來說,島上生物種類繁多,不僅有北極狐,還有北極熊、狼等等食肉生物,白頰黑雁必須將巢穴筑在遠離地面的高處,這樣才能在孵化時免受食肉生物侵擾。
而格陵蘭島以苔原植被為主,除了少部分有一些矮小的樺樹、柳樹之外,其他地區(qū)的樹木幾乎見不著,所以懸崖峭壁就成了白頰黑雁最好的筑巢地點。
一方面是北極狐這類生物很難攀爬至懸崖峭壁上,另一方面即便食肉生物費盡千辛萬苦能找到白頰黑雁的巢穴,但為了吃幾個蛋,值得嗎?
再者,白頰黑雁的食物跟絕大部分鳥類不同,它們不吃魚蟲,只吃些嫩芽、莖、葉等等,所以沒法像其他鳥類一樣,捉了大量的蟲子去不停的喂給幼崽。
再加上這些植物本身就沒什么營養(yǎng),如果白頰黑雁不停往返于巢穴跟覓食區(qū)兩地之間,估計會被累垮……
所以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讓幼鳥直接到覓食地去進食,那么問題就來了,它們要做的就是如何到地面而不死。
剛出生的幼鳥體重非常輕,再加上表面一層蓬松的絨毛,以及白頰黑雁腹部存在大量的肉,具有很好的緩沖泄力作用,所以只要它們在跳崖過程中,控制好方向,爭取讓腹部跟硬物接觸,再加上沒多少重量,大概有33%的幾率能活下來。
雖然看上去這種行為像在自尋死路,但白頰黑雁整體數(shù)量仍然處于“無?!彪A段,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白頰黑雁這種行為,應(yīng)該是種族得以延續(xù)的關(guān)鍵。
對于白頰黑雁不過幼鳥喂食,并且讓它們“跳崖”的行為,您有什么看法,歡迎在評論區(qū)文明探討。
白頰黑雁為什么摔不死 白頰黑雁跳崖真相
來源:admin 發(fā)表時間:2020-06-26 11:09 點擊次數(shù):【494】
白頰黑雁(學(xué)名:Branta leucopsis)為鴨科黑雁屬的鳥類。中等體型,為典型的冷水性海洋鳥,耐嚴寒,喜棲于海灣、海港及河口等地。飛行時有時呈斜線飛行,有時呈“V”字形,很不規(guī)則。主要以青草或水生植物的嫩芽、葉、莖等為食,也吃根和植物種子,冬季有時還吃麥苗等農(nóng)作物的幼苗。遷徙時常集成大群,白天飛翔,傍晚降落到湖泊等水域休息和覓食,常常發(fā)出高叫聲,極為嘈雜。
白頰黑雁為什么摔不死 白頰黑雁跳崖真相
白頰黑雁為什么摔不死?
雛鳥剛出生,就要面臨一道人生最大的選擇題——它們必須從一百多米高的懸崖上縱身跳下,以自由落體地方式下到崖底、來到地面,才能獲得生存所需的食物。對此,它們的父母無法提供任何幫助,它們必須勇敢地獨自邁出這一步,完成“信仰之躍”。這是白頰黑雁雛鳥們無法逃避的命運,一出生就要面臨賭命的抉擇:要么餓死,要么跳下去;要么摔死,要么活下來。
雛鳥們能依賴的,只有它們的勇氣和運氣。
白頰黑雁為什么摔不死 白頰黑雁跳崖真相
白頰黑雁跳崖真相:
對他們來說,跳崖是生存還是死亡的問題,跳有一半的幾率活下來,不跳只能餓死。對此觀點,其實我并不完全認同,一般來說,為了防止被天敵傷害而把巢筑在高高的懸崖頂上是很多鳥類都做的事,但其它鳥類在幼鳥還不能飛又沒有食物的情況下,會飛下來找到食物、用嘴銜著再飛上去喂幼鳥,這些食物包括抓魚、抓兔子、抓蟲什么的,相對來說,白頰黑雁吃的只是草,懸崖頂上不長草但地面上的草卻遍地都是,既不用等待時機與兔子搏斗,又不用帶著沉重的魚費力往上飛,一嘴刁上把草輕輕松松再飛上懸崖,喂給幼鳥吃。
等幼鳥的翅膀長到足夠能飛時,再帶著它們飛下來,豈不是更好?
如果嫌喂食的時間太長,哪怕很喂三五天也好,直到這些幼鳥剛孵化出來,還一口食物都沒吃呢。在我看來,白頰黑雁寶寶們沒有必要一出生就必須面臨,生存還是死亡的選擇。
為了拍攝白頰黑雁跳下懸崖的場面,攝制組們也拼了
2019-03-23 11:10
兩只幼鳥跟隨母親到了崖邊,它們的母親在為它們尋找最佳起跳點。幼鳥如此依賴母親,以至于追隨母親的強烈意愿壓倒了它們自我保護的本能。不然,出于本能,它們絕不會選擇跳崖的。
在 20 世紀 80 年代初,BBC攝制組就想拍攝《生命的故事》這樣一部系列專題片,但那時希望渺茫。但拍攝白頰黑雁在懸崖峭壁上的奇景,值得 BBC攝制組去冒險。
在紀錄片《北極熊國度》之后,沒有人在格陵蘭島的奧斯特達爾山谷拍攝。原因其實很簡單:沒有飛機再飛往那個已經(jīng)廢棄的觀測站了,唯一能到達這個偏遠山谷的方式就是去參加一場夏日探險。因此,攝制組在 2012 年 6 月計劃了一個為期3周的旅行,去那里探索一切可能。
在到達格陵蘭島的康斯特布爾之后,攝影師伊恩·麥卡錫和馬特奧·威爾士帶著他們的裝備在海濱乘上了直升機,飛向了那個被冰雪覆蓋的空曠山谷。他們還帶了露營和登山所需要的工具,以及一把步槍和一把信號槍,并且接受了關(guān)于一個人在山谷里行走時,如何擊退饑餓的北極熊攻擊的訓(xùn)練。
一個白頰黑雁家庭將巢筑在了最高的崖頂之一。它們的下一個目的地是河流和湖泊。剛出生兩天的幼鳥要落到腳下深處的崖底,爬過尖銳的巖石和卵石灘,然后再行走 3 公里到達河邊。
他們從很遠的地方就聽到白頰黑雁的叫聲,這令攝制組很受鼓舞。伊恩和馬特奧搭好營地,就出發(fā)去尋找合適的拍攝地點。當時正值北極的盛夏,雨、雪、大風很少出現(xiàn),終日晴空萬里。
他們用了 1 小時的時間爬上巨石地和那些 45 度的碎石斜坡,之后他們又用了 1 小時的時間抵達山頂。每天都有很多東西要通過齒輪裝置運到山上。因此,馬特奧決定在山頂搭建一個營地,這樣比每天爬山要安全多了。這為他拍攝筑巢的頰黑雁提供了絕佳的視角,他有了更多的時間來觀察小雁的成長。與此同時,伊恩留在山下,等待接到來自山頂?shù)臒o線電信號,隨時做好準備拍攝頰黑雁跳崖。
拍攝時機把握得剛剛好。在用了 2 天時間搭建營地之后,第一批大雁開始孵小雁了。盡管伊恩和梅朵在山谷里一共找到了大約 20 個巢穴,可是只有 6 處有良好的觀察視野。有些巢穴在 150 米的高處,還有一些在山麓的碎石坡附近。捕捉到那些精彩畫面的機會并不多。正值盛夏,在極晝的日子里,他們必須進行 24 小時不間斷的觀察。
距離小雁出生已經(jīng)過去了一天半,大雁開始變得焦躁。一旦他們決定離開老巢,小雁就會跟著它們一起離開。最初,由于不知道會發(fā)生什么,攝影師錯失了許多精彩的畫面。小雁毫無預(yù)兆地跟在大雁后面跳下去,在寬闊的懸崖下,它們的身影很難辨認出來。它們經(jīng)常碰到巖石上,從攝影師拍攝不到的角度跳下來,毫無預(yù)兆地跳下來,甚至在下墜的過程中卡在裂縫里。過了一段時間,伊恩和馬特奧發(fā)現(xiàn),有些行為可以幫助他們預(yù)測跳崖動作發(fā)生的時間和地點。
架設(shè)吊桿。攝影機可以在懸崖邊上調(diào)整角度,隨時準備拍攝跳崖的畫面。
繩子已經(jīng)系好,準備開始拍攝。馬特奧一邊盯著顯示器,一邊控制著攝影機,這需要很強的臂力。
拍攝小雁從高聳入云的懸崖上跳下來的畫面要用到長焦鏡頭。可是攝影師用肉眼觀測往往比較緩慢、來不易調(diào)整鏡頭。他們拍下了許多生死一線的跳崖瞬間。但是,拍攝的初衷是為了從小雁的角度出發(fā)來講述這個故事,因此,他們必須到懸崖上拍攝。
攝制組把升降機固定在懸崖壁上進行操縱,這樣攝影機就可以從上面進行俯拍。每當小雁從懸崖上跳下來的時候,伊恩和馬特奧在心里都為它們加油。這對他們來說太痛苦了,很多小雁下墜的樣子十分笨拙,它們經(jīng)常會磕到巖石上,卡在巖石縫里面,甚至迷失方向。事實上,只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小雁能夠死里逃生。
在拍攝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北極狐出現(xiàn)了。氣氛變得緊張。掉到北極狐旁邊的小雁都沒能逃出北極狐的魔爪。有一些大雁家庭可以趁北極狐不在身邊的時候僥幸逃生。在更多情況下,小雁和父母之間的呼叫會引來北極狐。在如此殘酷的屠殺面前,實在很難讓人相信,跳崖是一種明智的生存策略。
在拍攝的最后幾天里,攝制組計劃跟著這些大雁家庭一起沿著山麓的石坡向下,穿過山谷,到達河邊。可是,隨著越來越多的北極狐的出現(xiàn),大雁逃生的機會微乎其微。直到倒數(shù)第二天,一個有著3 只小雁的家庭完成了它們的驚險一跳。伊恩和馬特奧靠近它們。盡管這些大雁非常謹慎,可是它們很快接受了他們的靠近,就好像它們知道是人類嚇跑了北極狐。大雁搖搖晃晃地走下山坡,向營地的方向走去。它們劃著水游過河面。這是勝利的時刻—不僅意味著拍攝的完成,還重新燃起了大雁求生的希望。
在最后的兩周里,長時間的工作、糟糕的天氣、險峻的地勢,耗盡了攝制組最后的力氣。盡管伊恩和馬特奧已經(jīng)筋疲力盡,但他們離開時候的狀態(tài)依然非常好。這場拍攝就像一場賭博,他們贏了。
雖然沒有拍攝到全部的畫面,可是當制片團隊看到那些大雁跳崖的鏡頭時,他們已經(jīng)知道,在伊恩和馬特奧第一次探險的基礎(chǔ)上,可以確定第二年再次拍攝的重點。小動物中還有更多稀奇古怪的戲劇化場景,而拍攝過程中也需要付出同樣多的努力。
馬特奧正在等待從高處的鳥巢里傳來最新動態(tài)。為了防止巖石滾落,戴著安全帽是必需的。繩子可以保證他在懸崖邊的安全,同時也可以幫助他爬下去。就在大雁產(chǎn)卵的 2 天后,小雁破殼而出了。
制片人湯姆·休·瓊斯正在尋找地面上雁爸爸、雁媽媽、小雁和北極狐的蹤跡。
文章部分段落摘編自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生命的故事-BBC動物世界的傳奇》一書。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