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釀的酒出品 文編輯/留凌軒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武俠中,《倚天屠龍記》為射雕三部曲的收官之作,這部武俠中,江湖更加繁雜,人心更加變化莫測,勾心斗角更為激烈,簡而言之,江湖更加之危險。有首歌這么唱“江湖危險快點逃”,然而,人在江湖漂,身不由己,各位看官,如今不也是處在江湖之中,想逃也逃不掉,除非如楊過般歸隱,然而,又有幾人能夠做到小龍女和楊過般,身處江湖之中,心在世外,總而言之,還是一句話——身不由己。
雖然如王朔般認為,武俠小說不入流,但是武俠小說鼻祖《三俠五義》對于人們精神世界的滋養(yǎng),難道會輸過王朔眼中的入流文學嗎?武俠是社會的縮影,反而談情說愛的文學,顯得更加的空洞了。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武俠中人,個個都爭強好勝,然而社會中,不也是一個“爭”字嗎?爭來爭去,張無忌和張三豐,這對師祖師徒,是不會打一架的。于是乎,《倚天屠龍記》中,出現(xiàn)一個爭論,張三豐和張無忌,孰強孰弱?
這個問題,也是一個很好的比喻,是姜還是老的辣,還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先說張三豐好,還是先說張無忌好?由于張無忌學會武功時,已經過了總角之年了,還是先說張三豐吧!
張三豐的武功,源自少林,這是沒有疑問的。假若沒有少林寺傳出的“九陽神功”,他便不能創(chuàng)立武當派,正本溯源,雖然少林寺在倚天屠龍記中,剛剛咸魚翻身,秉著公正的角度,功勞還是得還給少林寺的。少林寺對張三豐耿耿于懷,甚至是懷恨在心,也是事出有因的。
從少林寺的角度講,他們知道天下有九陽神功,也知道有九陰真經,但是,率先掌握九陰真經的是覺遠大師,而張三豐又是跟隨覺遠大師時間最長的,少林寺懷疑張三豐,也是有道理的。
少林寺會這般覺得:你武當派武功,是不是全部源于少林寺的九陰真經,你張三豐老道,從覺遠大師中,學會了全部的九陽真經,逃到武當山后,一點一滴將九陽真經的功夫展露出來,然后掛羊頭賣狗肉,自稱是自己頓悟的武功。
如果張三豐真的這般做了,那么不得不佩服“姜還是老的辣”。假若張三豐的武功,是自己頓悟出來的,那么他的實力如何?那是能夠秒殺鶴筆翁和剛相大師的存在。
再來看看張三豐的徒孫張無忌。張無忌的武功,突飛猛進,金庸武俠中,有奇遇的主角不在少數(shù),然而沒有一個如張無忌般,武功進展幾乎變態(tài)般的存在,這也難怪,很多人認為張無忌是金庸武俠中的第一高手。
從邏輯上講,假若張三豐的武功,是將九陽真經一點一滴的吐露出來,那么他打不過張無忌,因為張無忌不僅僅學會全套的九陽真經,而且還會乾坤大挪移,圣火令神功。假若張三豐的武功,全部是自己頓悟出來的,那么張無忌打不過張三豐。
問題便聚焦在張三豐的武功,是不是來自九陽真經。金庸的武俠小說,思維緊密,密不透風,原著中已經給了答案了。張三豐曾經將自己頓悟的新鮮武功——太極拳劍,傳授給了張無忌,假若張三豐的武功是九陽真經,張無忌何必要再讓張三豐教功夫呢?
由此可見,張三豐的武功,是自行頓悟的,于九陽真經是另一條路子發(fā)展。九陽真經是斗酒僧或者達摩祖師,從九陰真經中發(fā)展而來的,目的就是為了破除九陰真經中一味的以柔克剛,而張三豐的太極拳,就是以柔克剛。張三豐的武功,與九陽真經,是南轅北轍,假若張三豐又從九陽真經中,頓悟回九陰真經的以柔克剛,那么他便是如黃裳、斗酒僧和達摩祖師般的武學宗師。
事實證明,張三豐就是武學宗師。所以,無論如何,張無忌是打不過張三豐的。然而,少林寺就是懷疑張三豐偷襲了少林武功,天下本沒事,庸人自擾之,很多事情,便是源自誤解,小到兩個情侶之間的斗嘴,大到世界大戰(zhàn)。
這就是江湖,彼此之間的勾心斗角,各自猜疑,才引來了打打殺殺,假若彼此都相互信任了,便沒有江湖了,從這個角度看,王朔還認為武俠小說,不入流,是四大俗之一嗎?
您的支持就是,點個在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