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4月22日,紀念梁啟超誕辰150周年暨2023年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博士生學術論壇開幕,清華大學校長王希勤在特邀報告上發(fā)表致辭。適逢梁任公先生150周年誕辰,王希勤指出,梁任公先生是我國近代以來具重要影響力的學者,他與清華園有著極為深厚的情緣牽絆。王希勤從任公先生對清華影響最為深遠的一次演講和一個概念講起并表示,先生以“君子”為題在清華所作的演講,深植下清華文化的根;先生首創(chuàng)的“中華民族”概念,凝聚起振興中華的魂。特刊登全文,以饗讀者。
在紀念梁啟超誕辰150周年暨
2023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博士生學術論壇開幕
特邀報告上的致辭
清華大學校長 王希勤
各位嘉賓、老師、同學:
大家好!
適逢梁任公先生150周年誕辰,陽和啟蟄,品物皆春,高朋滿座,勝友如云。我代表清華大學向與會嘉賓致以誠摯的問候!
梁任公先生是我國近代以來具重要影響力的學者。其學術研究涉獵廣泛,在哲學、文學、史學、經(jīng)學、法學、倫理學、宗教學等領域,均有建樹,成果卓著。今天,我們在清華園紀念梁任公先生,正是因其與清華園有著極為深厚的情緣牽絆。就我的認知,任公先生對清華影響最為深遠的是一次演講和一個概念。
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深植下清華文化的根。
說到演講,不能不說任公先生的演講風格。文學家梁實秋回憶有一次聽任公先生演講,先生穿著肥大的長袍,步履穩(wěn)健,風神瀟灑,左右顧盼,光芒四射。他走上講臺,打開他的講稿,眼光向下面一掃,然后是一共只有兩句的極簡短開場白。頭一句是“啟超沒有什么學問?!苯又劬ο蛏弦环p輕點一下頭,說出了第二句:“可是也有一點嘍!”在大師云集的時代,這樣謙遜又自信的自我評價無疑是任公先生獨特風采的最佳詮釋。
1914年,任公先生曾應邀來到清華,以“君子”為題作演講。在這次演講中,任公先生引用《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勉勵清華學子。易經(jīng)乃群經(jīng)之首,任公先生以民族精神之內核,鼓勵學子們樹立遠大的理想、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做一個堂堂正正的君子。后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成為了清華的校訓。這八字校訓,激勵著一代代的清華學子情系家國、擔負使命,努力學習、追求卓越。
任公先生1914年底到清華西工字廳“假館著書”;1920年,開始在清華系統(tǒng)地講授“國學小史”;1922年,又正式受聘成為清華講師,教授“中國學術史”等課程;1925年,擔任清華大學國學院的導師,參與制定了國學研究院初創(chuàng)時的規(guī)章制度和學生招生與培養(yǎng)方案,對清華國學研究院的發(fā)展做出了特殊的貢獻,引領了一代國學研究的潮流。任公先生的人生軌跡自此與清華園牽綰相連。正如他自己在為《徹底翻騰的清華革命》一書撰寫序文時所說:“我與清華學校,因屢次講演的關系,對于學生及學校,情感皆日益深摯?!辈粌H如此,他的三位公子——梁思成、梁思永、梁思忠也先后求學于清華大學。
任公先生不但為清華大學的文化底蘊注入重要精神內核,而且也為塑造清華學子的品格傾注了無數(shù)心血。
任公先生始終對清華學子寄予厚望:“清華學子,薈中西之鴻儒,集四方之俊秀,為師為友,相蹉相磨,他年遨游海外,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會,促進我政治。所謂君子人者,非清華學子,行將焉屬?”“今日之清華學子,將來即為社會之表率,語默作止,皆為國民所仿效……深愿及此時機,崇德修學,勉為真君子,異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瀾,作中流之底(砥)柱?!比喂壬鷮η迦A學子的殷切企盼,源于內憂外患、山河飄零中所經(jīng)歷的血與火的洗禮。
從任公先生對清華學子的諸多期許,可以看出他對中華民族必終崛起的信心。
任公先生的一個概念,凝聚起振興中華的魂。
在救亡圖存、開啟民智的使命下,他首創(chuàng)“中華民族”一詞。1899年,任公先生在《東籍月旦》一文中,第一次使用了“東方民族”、“泰西民族”、“民族變遷”和“民族競爭”等新名詞。1901年,任公先生發(fā)表《中國史敘論》一文時,首次提出“中國民族”的概念。一年后,任公先生在“中國民族”的基礎上,又提出了“中華民族”的概念。對此,任公先生說:“立于五洲中之最大洲而為其洲中之最大國者,誰乎?我中華也;人口居全地球三分之一者,誰乎?我中華也;四千余年之歷史未嘗一中斷者,誰乎?我中華也。”自此,“中華民族”一詞沿用至今,凝聚起了一代代中華兒女對于民族文化的身份認同和使命擔當,形成了獨特的“概念影響力”。在西方紛紛以民族認同為基礎建立國家的那個時代,“中華民族”這一概念似萬鈞之力,避免了國家四分五裂的危機,為中國走向統(tǒng)一、走向現(xiàn)代化奠定了堅實的文化基礎。
今日之世界風云涌動,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理當有新概念和新理念,并以此形成輻射全球的影響力和凝聚力,為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奠定堅實基礎。清華開創(chuàng)了中西融會、古今貫通、文理滲透的辦學風格,在世界高等教育格局中處于特殊地位,對于豐富和發(fā)展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負有特殊使命和責任。
十年飲冰,難涼熱血。撫今追昔,任重道遠。任公先生曾說,“少年強則國強”,清華學子作為成長在新時代的“中國少年”,應當責無旁貸地從先賢手中接過歷史的接力棒,成為建設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重要力量。希望各位清華人牢記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踔厲奮發(fā)、砥礪前行。新時代的強國建設與民族復興偉業(yè),必將融入清華人的獨特力量,清華人也必將為世界和平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
謝謝大家!
●
●
●
攝影 | 曹文鵬
排版 | 郭熙嵐
編輯 | 趙姝婧
審核 | 許亮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