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時期,諸侯割據(jù),百家爭鳴。不少士大夫提出了自己的治國理想,有人主張用禮樂來教化人們,有人主張用法來約束人們。而老子,似乎是個與這個禮崩樂壞的時代格格不入的人,他則是從理想化的天道出發(fā),希望人們順應(yīng)自然規(guī)律,那么萬事萬物就自然而然地會朝著好的方向去發(fā)展。而小編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正是老子的《道德經(jīng)》。
《道德經(jīng)》約五千余言,是用韻文寫的哲理詩,它濃縮了老子的思想精華,雖然在西周時期并不為諸侯所接受和采納,然而他對后世卻有著深遠的影響。小編今天精選了《道德經(jīng)》中六句最具人生哲理的句子,和大家一起領(lǐng)略老子的哲學(xué)思想和人生智慧。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在老子看來,最接近最高的善的事物便是水。他滋養(yǎng)著萬物,卻不與萬物相爭,人們都想往高處走,而水卻往低處流,它處在人們最討厭的地方,所以最接金魚“道”。不與人相爭才是美德,所以也就不會有如此多的糾紛與困擾。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越是鋒利的東西越是容易折斷。同樣,一個人如果太過于鋒芒畢露,性情品格太過于張揚必然不能長保。
鑿戶牖以為室,當(dāng)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正如我們在建造一間房屋的時候,通常會將一間完整的房子鑿出一個空虛的部分用來充當(dāng)門和窗,它雖然看起來什么也沒有,好像沒什么用處,可是正是有了他們,才有了房屋的作用。就像茶盅、器皿,房子這一類的事物,正是由于其中虛空,才得以貯藏和容納。所以“有”會給人們帶來便利,正是因為“無發(fā)揮了它的作用。”
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中國人常說:吃虧是福。這一俗語也與此章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時這一章也最能體現(xiàn)老子世事洞明之后的人生智慧。在它看來,委曲反能保全,低洼反能充盈,少取多得,貪婪反而會被其迷惑。人們總是會被眼前的事物所迷惑,很難看到事物的本質(zhì),更是難以看到事物背后運行的規(guī)律,好壞得失并非永遠對立而存,而是在不斷地轉(zhuǎn)換之中。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居。
老子說,踮起腳尖的人是站不穩(wěn)的,跨步前進的人是走不遠的,自逞己見的人反而是不自明的,自以為是的人是得不到彰顯的,自己夸耀自己的人反而是沒有功勞的,自我矜持的人也不得長久。這些人的做法都太過于急躁,是不可取的。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天下最柔軟的東西,卻能駕馭天下最堅硬的東西。水便是如此。它雖柔弱,卻能滲透土地,也能滋養(yǎng)萬物。運用到人生之中,老子認(rèn)為柔弱能夠戰(zhàn)勝剛強。新生的嬰兒,春天里的嫩草都是柔弱的,而枯槁之物雖然堅硬,卻也接近死亡。
老子的思想帶有一種樸素唯物主義,被視為中國哲學(xué)的源頭?!兜赖陆?jīng)》雖然只有五千言,卻字字珠璣,是老子思想智慧的結(jié)晶。小編建議大家可以在閑暇的時候經(jīng)常翻看《道德經(jīng)》,或許會對你的人生有所啟迪。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