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親子關系Flag
二、親子相處原則
三、不良行為歸類及應對寶典
1
主動型:惡作劇、頑皮、打扮出格。
被動型:答應了卻不做,忽略分內(nèi)該做的事。
家長應對策略
故意不理會其不良行為,不要有求必應,但要密切注意和表揚其積極正面的行為。
2
主動型:反抗、不服從、頂嘴。
被動型:固執(zhí)、抗拒。
家長應對策略
不跟孩子“斗”,保持平靜,同時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務的決定。
3
家長應對策略
避免處罰,運用多種方式重復表示孩子其實受人喜愛,以信任為基礎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4
主動型:不守常規(guī),專做刺激性強的事,包括做危險運動等。
被動型:輕易放棄、不愿嘗試、甘心落后、逃學或用其他方法逃避。
家長應對策略
鼓勵孩子,避免批判。引導孩子參加正面而容易顯示力量的活動,尤其是能夠增加其責任感的活動。
5
看不起家長和別人,用優(yōu)越感與他人對立起來。
家長應對策略
引導孩子認識到真正的優(yōu)越是不斷地超越自我,而非把別人壓下去,與別人一起合作才有更多的成就和得益。
6
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努力去做大量的事情,以尋求同輩廣泛的接納。
家長應對策略
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自我價值(自信、自愛、自尊),定下值得交往的朋友的標準。
面對家長的教育,青少年通常會作出以下回應:
1. 暫停,但不久又再犯,或者改變方式去做同樣的事。
2. 抵抗或是表面屈服,內(nèi)心抵抗;或是越強制越頑強的反抗,直到家長讓步為止。
3. 不理會家長的教育繼續(xù)其不良行為。
對此,家長必須給予耐心,加以引導,才能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尤其要注意以下四點:
1. 不能期望短時間有效。家長應耐心堅持正確的做法,直到孩子自覺地改變。
2. 家長應提醒自己,扮演孩子朋友的角色比處處強調(diào)家長的權(quán)威更有效果。
3. 家長與孩子日常的溝通方式及生活中的配合,需要認真的檢討。
4. 家長剛開始改變教育方式時,孩子可能不適應,變得更加叛逆;但如果家長堅持改變,孩子就會覺察到老方法沒有用,產(chǎn)生順應改變的動機。
聯(lián)系客服